◎好意思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东说念主陈述于三藩市释教讲堂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 至 一九六九年四月hongkongdoll face reveal
开经偈 无上甚深深奥法 hongkongdoll face reveal百千万劫难际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
A1. 总释名题
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
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这一部经在这个般若时里边说的。论到五时八教,这属于别教,是般若时;第四般若时,也等于第四时。在这个四教里边,属于别教。佛说的般若部,有六百多卷。这《金刚经》,是六百多卷里边其中的一卷。
讲起般若部,这个《般若经》特别热切。若何显出它的热切呢?佛说这个般若部的时候,用了二十年;二十年说般若,在这二十年说了六百卷的《般若经》。终末,佛说过这样一句话,说这个《般若经》,将来大兴于震旦;震旦等于中国。说将来这个般若施行到每一个国度去。是以在唐玄奘翻译《般若经》的时候,有一千多个比丘共同在整个来翻译这《般若经》。一千多比丘,在家东说念主有两千;两千多在家居士,在大兴善寺。
阿谁大兴善寺,其时从方丈室到山门去关门,要若何样关门呢?要骑着马去关门。那么当今的时候,可以用一个自行车去关。距离有多远呢?由方丈到山门阿谁场地,有十里路;十里路远,是以关山门的时候要骑着马去关山门。因为它这样大,是以就能容纳--其时从事翻译经典的就业的三、四千东说念主,来作念这件事情。那么翻译《大般若经》的时候,这一年桃开六度。这个桃花,等于结桃子的这种树,在这一年之中开了六次花;开了又落,落了又开,这叫桃开六度。这是暗意什么呢?就暗意翻译《般若经》这种的就业是殊胜的,是特别的热切。是以花、草、树木神,都来拥护这个法会。是以这一年的期间桃花就开了六次,有这种祥瑞。那么由这种祥瑞,证明《般若经》辱骂常热切的。
那么当今再讲这个《金刚经》的人缘。我当先到三藩市来,曾经讲过一次《金刚经》。其时筹商一般听经的东说念主,有的听得懂的,有的听不懂的,那么以后这样多年就莫得讲过。为什么莫得讲经呢?就因为我高兴隐遁,不肯意让好多东说念主知说念有这样一位法师。是以我到好意思国我方给我方取个名字,就叫“墓中僧”。墓,等于茔苑;中,等于在茔苑里边:茔苑里边的一个和尚。虽然我当今没死,然则一经钻到茔苑里头去了,是以和外边的东说念主很少接近。那么,由昨年有白文天、韩光先、易象乾、客尔康等等从西雅图来,就硬把我从这个茔苑里头拖出来!拖出来干什么呢?就打禅七。这是在好意思国第一次打禅七。早起六点到晚间九点,一般东说念主都认为是这是很忙绿了,其实这是很粗浅的,并不紧。这个就业紧要的时候,应该早起三点钟运行到晚间十二点钟,这是持重打禅七的一种就业。
那么由那一次,我第一次见着这个韩光先,等于果璞。他和我一讲话,我就听他这个声息好像山东东说念主的声息,我叫他山东老乡,等于山东东说念主。那么他呢,在以前也莫得皈向过;然则莫得皈向,见着我他就叩了个头。在这好意思国东说念主里这样是很少的,是以我说这个确实正牌的中国山东东说念主。那么我关于这班东说念主的印象,就很可以。是以我以为这几个东说念主都可以拔擢,在释教里作念一番奇迹。尽然在本年夏令暑假的时候,这一班东说念主就都来学《楞严经》。学《楞严经》学已矣之后,当今又讲《法华经》。正在讲着《法华经》,有一天,粗俗是那一天呢?是不是不雅音菩萨披缁那一天?果璞和果能,就条件讲《金刚经》。那么“法不孤起,仗境方生;说念不虚行,遇缘则应。”
若何叫法不孤起呢?这个佛法,必须要有东说念主请法,才能说法;要莫得东说念主请法呢,这个法就辞谢易说的。有东说念主请法,等于有东说念主条件讲某一部经,这叫请法。那么法不孤起也等于这个法不可我方生起。仗境方生,有这个意境才能生出这个法来。说念不虚行,这个说念不会空走的。遇缘则应,有缘就应;就搪塞这个缘。这叫说念不虚行,遇缘则应。
那么既然有他们几位想要听《金刚经》,于是乎我也不管我会讲不会讲,就失张冒势管待了,说可以。何况他们都昔日一经听过《金刚经》了。听过谁呢?听过,阿谁 Kenneth 先生讲过《金刚经》。不过他说,其时因为入门,也疏忽听得不太懂,当今要再听你讲一遍。那么我就管待了,是以在今天才有这个金刚法会的竖立。以后,不管你们某一个东说念主想要听某一部经的,都可以请法师说法。这要请法;要有东说念主请法,才可以说法。
那么讲《法华经》,这是什么人缘呢?讲这《法华经》,我告诉你们这个人缘。这因为当今我在好意思国,要陶冶和尚,要陶冶畴昔的释教的袭取东说念主。是以当今有一个果前,他发心披缁。那么发心披缁,听了《楞严经》,关于佛法还是一知半解。是以我这个《法华经》的人缘,等于为着要果前,在前面;这一些果果果果,果什么果什么--像这个果宁昨天讲这个唧唧喳喳,都要在后边随着。是以我看这一班东说念主,还都对释教有少量兴味。是以有的露宿风餐,等于起风也来听经,下雨也来听经,在对面这样远,又要跑这样远的路。在二十九街过来,也要搭巴士,又要等车,又要在阿谁场地雨打风吹的,这都很辞谢易的。我看这一班东说念主还有少量丹心。是以我就接续讲这个《法华经》。
当今又讲《金刚经》。咱们当今讲这个《金刚经》要纯粹少量,就不要讲这个七种立题、五重玄义,都不要讲它。咱们当今就开门见山,就讲这个总释名题,就讲第一,等于总释名题;第二、讲译东说念主;第三呢,是别解文义,分出大科,分出这样三种讲法。
“金刚”:什么叫“金刚”呢?若何又“金刚般若波罗蜜”?什么叫金刚呢?我告诉你,等于阿谁金刚心。金刚的心也等于阿谁金刚性,也等于阿谁金刚的般若。金刚的心也等于金刚性;金刚性也等于金刚般若。说出来这样多的名,合而言之是一个。为什么要说这样多名呢?你不知说念这一个,知说念那一个;你不知说念阿谁,就知说念这个;你阿谁、这个都不知说念,你又知说念这个般若。是以多举出几个名字来,你张三也等于阿谁张和,也等于阿谁张老三。这样说好几个名字,你就富厚他。这金刚也这相貌。那么金刚若何说是自性呢?咱们这个自性,是永远不坏的。咱们这个金刚自性也等于金刚心,金刚心也永远不坏的。咱们这个金刚般若,等于实相般若。这实相的般若亦然永远都不坏的,永远存在。是以这一部经的名字,这“金刚”是个比方;“般若波罗蜜”是法,这一部经等于法喻为名。在七种立题里边等于法喻为名:以金刚来作念比方,比方般若。
那么这个讲法天然是对,然则不如我说它是金刚心、金刚性、金刚般若。这个般若等于金刚,无谓比方。这个心也等于金刚,无谓比方。这个性也等于金刚,无谓比方。这个等于什么呢?金刚,不要比方,比较径直了当。这个讲法,是很少东说念主这样讲的。可以说是这样,一般的法师,要是对金刚般若波罗蜜莫得富厚的,都不这样讲。若何样讲呢?都作为法喻为名。我当今,是不是不以法喻为名?不是,亦然用法喻为名。然则我把它合成一个,这个法也等于喻,喻也等于法:法喻是一个。分而言之,是金刚般若波罗蜜;合而言之,也等于《金刚经》。是以普通中国东说念主叫它叫《金刚经》,莫得般若波罗蜜。那么再可以说,也等于《般若波罗蜜经》。那么这法,我通常对你们讲,应该讲活了,不要把它讲得古板板的。是以当今把它讲成一个也可以,讲成两个也可以,以致于讲三个、讲四个都可以,这莫得一定法!《金刚经》里边说:“无有定法,是名般若波罗蜜多!”你要把它讲成古板板的,好像阿谁钉是钉,卯是卯,总有一定的:那就成一个不步履了。
咱们讲来讲去,究竟“金刚”的这个风趣,我还莫得明白。你讲一个也好,两个也好,三个也好;你讲了这样多个,但是我还没明白!这若何办呢?那好了,我当今再给你把它解释解释。金刚具足三个风趣。三个风趣是什么呢?第一个等于坚固;第二个等于光明;第三个是是非,也可以说横蛮。什么叫横蛮呢?就像阿谁刀刃,特别横蛮,特别快,切金断玉,削铁如泥:这都是金刚。削铁如泥,砍到铁上,就好像砍到阿谁泥上一样,少量也不可挡得住它。金刚的体,是坚固的,金刚推行是坚固的,不坏的。它不可能为一切所坏,它坏一切所不可坏的;坏一切所不可坏的,等于什么呢?摧伏天魔,制诸外说念。
天魔外说念这种邪知邪见,是辞谢易制伏的,然则你有这个金刚的体,就把这个天魔外说念都给它龙套了,这金刚体是坚固的。金刚的相是光明的,金刚,它是透明体的,光明的。光明而不为一切黑闇所龙套,而它能龙套一切的黑闇。系数世间一切的黑闇,你有金刚都可以把它龙套了。说那是龙套主义,你龙套这黑闇,才能获得光明!这是龙套邪法,而不是龙套处死。你把邪法破了,处死才能久住;你邪法不破,处死就不可久住了。是以,这是龙套一切的黑闇。金刚的用,它的功用,是是非的。这个是非得,亦然降龙伏虎,纯真不破。
讲到这个金刚心,咱们一般东说念主不要歪曲了,以为是咱们胸腔里边这个心。这个心,是个肉团心。这肉团心,莫得什么用。这肉团心,它的形相犹如一个倒挂的一朵莲花这样相貌。白昼,它就开了;晚间,它就合上。合起来,像一个倒挂莲花一样;开,什么时候开了呢?这个心里边有孔,阿谁孔窍白昼它就开了;晚间睡眠的时候,那孔窍就合上了。是以这个心,是个肉团心,莫得什么用处。那么还有一个心,叫休想心。休想心又叫第六意志,第六意志心。眼耳鼻舌身意各有它的识:眼有眼识,耳有耳识,鼻有鼻识,舌有舌识,身有身识,意有意志,这叫六识。在这个第六意志,一般东说念主以为肉团心是他的心,这是第一个特殊。
第二个特殊,又以为他这休想心是他的心,就好像《楞严经》上;听过《楞严经》有这样一段文,你们还紧记不紧记?这一段文是这样说的:“佛告阿难。此非汝心。乃是前尘。虚妄相想。惑汝真性。由汝无始。认贼作念子。失汝元常。故受轮转。”这一段经文,有的东说念主紧记吗?这一段经文,是很紧要的。这一段经文等于说的这个第六意志尽打休想;他休想这本领特别大。他这个打休想,忽东忽西,忽南忽北,忽上忽下。他不要坐火箭,就到了月球去,不要藉着火箭的力量。他这一个打休想,月亮在那儿,跑到阿谁场地去了。刹那间打休想又到了西天;刹那间打个休想又到了东土:什么场地都可以打。你猜测日本,你打着休想,日本阿谁街说念,就当今你这个目前了。你到过德国,到过法国,到过你所到过场地,你这一打休想,也到阿谁场地了。当今一般东说念主研究到月球去,这由什么形成的?就都是由这个休想。当今打这个休想,就要竣事这个休想,这都是从第六意志发生出来的。是以,这第二是休想心。
阿难就认为休想心是他的心了;对佛讲,但是佛就告阿难,“此非汝心”:这个不是你的心哪!那么是什么呢?“乃是前尘。虚妄相想。”这是一种前面的尘相,“虚妄相想”;虚妄的阿谁相,是由你阿谁休想生出来的。“惑汝真性”:招引你我方的真性,把你我方的真性招引了。“由汝无始”:从无始劫以来到当今,你都认为它是心了,“认贼作子。”你认贼作你的女儿啰!“失汝元常”:把你我方本来固有的宝珍,都丢了。蓝本常住不坏的阿谁宝贵的性,宝觉,明心,都失去了。“故受轮转”:是以就在六说念循环里头出面没,这样相貌,总也无有了期。这一段文等于说这个休想心。
那么第三是什么呢?真如心。这个真如心,也等于实相的般若,也等于实相。这个真如,这个心,是大而无外,小而无内。你说它大,莫得再比它大的;你说小,也莫得再比它小的了。莫得设施再找到比它小的,也莫得设施再找到比它大的,这叫真如,真如心。这个心,才是咱们每一个东说念主的丹心,这心有这三种。
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:“金刚”这两个字一经讲一个粗俗。当今讲这个“般若”。什么是般若?“翠竹黄花,无非般若。”这个绿的竹子和这黄色的花,都是般若。般如若印度语,在五种不翻之中,它属于“多含不翻”。因为翻过来中语,祗可以翻译一个风趣,而不可翻译它这样多的风趣,是以不翻。那么多的风趣有些许呢?有三种般若。这三种般若等于文字般若、不雅照般若、实相般若。那么般若翻译成中语等于聪惠。聪惠祗有一种的风趣,是以就保留它蓝本这个梵语来尊重,不翻;尊重这个般若,是以就不翻它。那么般若有些许呢?般若,光这个《般若经》,那就有好多。本来是说有八部,但是详确地分析来,它有十个种类的般若。十个种类的般若都是什么呢?
第一是《大般若经》。这《大般若经》有些许?有六百卷。我以前不讲过吗?玄奘法师翻译《大般若经》的时候,桃开六度。阿谁桃花在这一年之中,开了六次。不是说六年开了六次;要六年开六次,那是很正常的。在这一年之中,桃花开了落;落了之后又开;开了又落。那么疏忽两个月开一次,一年十二个月开六次,两个月一次。虽然我莫得看见,但是也不会进出太远,这叫“桃开六度”,翻译《大般若经》的时候。《大般若经》,就有六百卷。
第二,《放光般若》。放光,佛放光而说这个般若。有些许卷呢?有三十卷。
第三等于《摩诃般若》。这摩诃般若亦然大般若,但是这个叫《摩诃般若》,和阿谁《大般若》又不同了。这个有些许卷呢?也有三十卷,这第三是《摩诃般若》。
第四,叫《光赞般若》。由佛放光而赞颂说这个般若,这是第四。
第五,叫《说念行般若》。说念,等于说念德阿谁说念;行等于步履的阿谁行,行走的阿谁行。《说念行般若》,这是第五。
第六,《学品般若》。这个《光赞般若》、《说念行般若》、《学品般若》,这每一种有十卷,这合起来亦然三十卷,这就六百九十卷了,这是第六。
第七,叫《胜天王所说般若》,这有七卷。
第八等于《仁王般若》--《仁王护国般若经》,有两卷。
再第九是《实相般若》。有这个《实相般若》,一卷。
第十是《文殊般若》,一卷。这合起来疏忽是七百零一卷。这是《般若经》。
不是说,知说念这个般若有这样多够啦!那么,他在什么场地讲的?讲了些许处?有些许法会讲过般若?这咱们也要知说念的。咱们研究般若部,关于这些个问题,虽然是一些个外相,但是也都应该明白的。那么这个《般若经》,说的有四处说般若部;四个场地说般若,有十六个法会,都是说这个般若的。四个场地是什么场地呢?
第一等于王舍城,鹫峰山王舍城,等于室罗筏城。鹫峰山等于灵鹫山,这儿说了七会。第二等于给孑然园,说了七会,等于当今这个经的,这个场地,这是第二。第三呢,是在天上说的。什么天呢?他化自若天;在他化自若天摩尼矿藏殿,说了一会。第四是在竹林园白鹿池的控制,说了一会。这合起来是四个场地,说了十六会。你看!王舍城灵鹫山七会,给孑然园七会,这十四会了;他化天,摩尼矿藏殿一会,这十五会。再加上竹林园,白鹿池的控制,说了一会。这统统是十六会,四个场地,这是般若。咱们要知说念这个般若有些许种、有些许会所说的,这是应该知说念的。
这一部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是在哪一个场地所说的呢?是在哪一会呢?这要应该知说念的。这是在第二次,在给孑然园。你看阿谁经文上不是说:“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。衹树给孑然园。”是以我说这个在第二会,莫得错的,绝对不会错的!为什么?如果错了,我也不讲了。那么第二处的第三会;这是在第二处的第三会所说的这一部经。这一部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是在这个《大般若》六百卷里边的第五百七十七卷。你要不信托,也可以去查一观看,这第五百七十七卷。那么这是这一部经的来源,它的历史。
那么般若,由这个文字般若而起不雅照的般若;由不雅照的般若,而达到实相的般若。什么叫文字般若?等于咱们看这个经文,这不有文字?这叫文字般若。那么文字般若,你要莫得不雅照的聪惠,你光有文字,你看来看去亦然不懂的。你不懂等于莫得般若了;莫得般若等于没生出聪惠了。这聪惠本来是你有的,但是你莫得栽培灌溉,莫得效般若的水来灌它,是以它就不生出来;不生出来,你就莫得不雅照的聪惠。你莫得不雅照的聪惠,莫得不雅照的般若,你就不解白实相的般若。你必须要有不雅照的般若,以这个正不雅的聪惠来不雅这个般若,然后才能达到这个终末的主见,这实相般若。般若疏忽的风趣是这相貌。
“波罗蜜”:有的东说念主说波罗蜜是甜的。可以,波罗蜜是甜的。中国有阿谁波罗,阿谁波罗等于 before, we had this?(弟子:啊!)叫波罗。这个波罗蜜是甜的,可以。但是这个波罗蜜,不只是甜的,而且甜中的甜的,是若何样呢?离苦得乐。这是把苦离了而获得乐,这等于波罗蜜。什么叫波罗蜜呢?这波罗蜜亦然印度话。这印度东说念主,什么事情作念好了,就说波罗蜜。这个事情作念已矣,也说波罗蜜了。就像英文说 finish,这个风趣。英文是 finish,已矣;这个波罗蜜,说这个事情作念得好了,叫波罗蜜。
波罗蜜翻译成中语, 叫“到此岸”。什么叫此岸呢?咱们当今在三藩市到奥克兰去,或者在这个桥上走昔日,或者坐船昔日;这从这一边到那一边了,这叫波罗蜜了,这叫到此岸。这到此岸的风趣,也等于譬如,你到小学里边去读书,在小学校里头毕业了,获得小学证书,这是波罗蜜了。你到中学,由运行到终末,获得中学的证书了,这也叫波罗蜜了。你由大学运行,把大学读已矣,这也叫波罗蜜。你由这个学士获得硕士了,这亦然波罗蜜。由硕士获得博士,这亦然波罗蜜。那么,为什么讲这样多?讲这样多,你就懂这个波罗蜜的风趣了。
咱们当今是由什么场地呢?由存一火的此岸,进程喧阗的中流--这个喧阗,等于好像个海似的--到涅槃的此岸;到达涅槃的此岸,这也叫波罗蜜了。这个波罗蜜,说起来,什么都可以说是波罗蜜。你这儿坐禅,莫得开悟;你从当今运行坐禅,比及你开悟了,这是波罗蜜。好像咱们本年夏天这个暑假楞严讲修班,这一运行的时候,这是此岸,等终澄莹,把这暑假三个月零六天的时辰都圆满了,这亦然摩诃般若波罗蜜了。这是般若波罗蜜了!一言以蔽之,把什么事情作念已矣,又是很圆满,这都叫波罗蜜。
咱们当今修佛法,一运行这是很难解的,是以有的东说念主听一次,就不嗅觉兴味了,不来了。为什么呢?这个是最辞谢易的了。第一要有善根;第二,要有忍力,要有这一种的,认为佛法比任何的事情都热切。我如果不解白佛法,那我等于好像没吃饱饭。我是以一定要去听经闻法,比到饭店子去吃最佳的东西,都莫得这样香。你要有这样一个,好像吃东西,又好像你这个欲心,贪欲你所高兴的东西。那么你所高兴的东西是什么?我不知说念,你我方会知说念的。你把这种,最欢畅的这种的心绪,放到这个听经上;听已矣,这亦然获得波罗蜜了。这波罗蜜,讲起来,那太多了。
这个“经”的风趣,一经讲好屡次了。那么再重迭一下。经者径也。作念什么的径呢?等于修行的一条径路,由这个存一火的路,走到莫得存一火的那条路去,等于从庸东说念主可以达到圣东说念主,达到佛的意境,这条路。你想要从庸东说念主走到佛的果位上去,必须要照章修行。这个法等于经。昨天我不是讲那么多的风趣了吗?这个“经”又有一个风趣。
今天我再给你们讲多几个风趣。什么风趣呢?就叫“降生”。这个风趣就降生,从这个出等于出来了,生出来了。这从佛口生出来的,这个是经。又有一个风趣,叫“显著”。显,等于知道的阿谁显;耀,等于光耀的耀。这个经典,能把世界上都照得光明了,这个是显著。又“经”是一种,永远不变的一种姿色,是以叫“常”
。不管你亘古亘今,这经典是不变的,一字不可去,一字不可偏,是不增不减的,是以这叫经。又有“贯”的风趣。这贯,等于归拢起来,把它串起来,这一滑一滑的经,从运行到最终,这是归拢起来。归拢起来什么呢?义理,把义理归拢起来;归拢圆满了,这是贯。“摄”,昨天咱们也讲,就好像吸铁石似的,把系数的众生都给与来了。众生,就等于铁,阿谁经,就等于吸铁石,把众生都吸到这个吸铁石上来了,等于令众生都完全明白佛法。这个摄,摄所化机。又有“法”的风趣。这个法,等于系数一切东说念主,都依照这个姿色去修行去;昔日、当今、畴昔,这三世,都驯顺这种的法律,这种的国法,是以这“经”就有这样多的风趣。
那么“经”还有一个风趣,我不妨和你们寰球再讲一讲。这个“经”字的风趣,前面讲了好多,还有一个风趣是什么呢?等于涌泉。涌等于从地里边涌出来的这一个水泉,好像水似的,从地里涌上来了,这涌泉。涌泉涌出来这个泉水,普润地面一切万物,令地面众生都获得法喜充满了,都获得禅悦为食,法喜充满。涌泉亦然这个“经”的风趣。
合起来,这“金刚般若波罗蜜经”,是这个经的名字。
A2. 译东说念主
这一部经是谁翻译的呢?这一部经是在姚秦的时候,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。那么是不是这一部经就单单鸠摩罗什法师翻译过了?不是的。还有谁翻译的呢?还有其他五个法师都翻译过。那么其他五个法师,是不是和鸠摩罗什法师一同翻译的呢?不是的。时候不同的。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这部经叫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还有在这个元魏的时候,有一个叫菩提流支;菩提流支法师也翻译过这一部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名字和鸠摩罗什法师的名字疏导的。菩提流支这几个名字,我一经写到黑板上了。他翻译这一部经的名字,和鸠摩罗什法师疏导,这是第二个翻译。
第三个东说念主翻译,叫真谛法师。这个真谛法师,在后陈的时候也翻译过这一部经,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他的名字也和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疏导,这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是以上这三个法师翻译的,名字疏导。
在隋朝的时候,就有一个笈多法师。这个笈多法师,翻译这一部经的名字就不同了。叫什么名字呢?叫《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加上“能断”两个字。这是笈多法师翻译的。
那么在唐朝贞不雅十九年,玄奘法师也翻译过这部经典。他这个名字又不同了,叫什么名字呢?调过来了,他这个名字叫《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》。这个笈多的叫《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;他叫“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”。这个“能断”两个字,倒置过来。那么究竟这是英文的文法,是中语的文法,是印度文的文法?这是文法的问题。
方才我讲阿谁玄奘法师。玄奘法师是中国一个大德高僧,很高的,或者比果宁都高,但是或者莫得他那么胖。因为,我信托玄奘法师是这样,若何说他不那么胖呢?他好跑路,从中国一直跑到印度去,从西伯利亚那儿,一去什么马都莫得,就用跑路。一跑,一定跑得很瘦的,是以比果宁会瘦得多。玄奘法师,是唐朝最高的一个高僧,在印度留学十四年,回到中国,翻译了好多经典。那么这是第五个,玄奘法师翻译的,叫《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》。
第六个翻译是谁呢?叫义净。这个义净法师,亦然到印度去留学的。留学追思,在唐朝不有个武则天?就在武则天阿谁时候,他追思的。他追思,武则天亦然若即若离的说是好佛法,于是乎就叫他来翻译经典。他也翻译过这一部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那么他翻译的这个名字,和玄奘这个名字疏导,也叫《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》。
这一部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有六种翻译。这六种翻译,咱们研究佛法的,也应该知说念的。那么这六种翻译之中,还是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版块,流畅得最盛行。一般东说念主,都欢畅读他所翻译的经典。为什么欢畅朗诵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?因为,在中国唐朝有个说念宣讼师。这个说念宣讼师专门修戒律的。修戒律是在行、住、坐、卧这四大威仪里边特别严整的。《楞严经》里不说“严整威仪。肃恭斋法”?这个“严整威仪”,为什么要严整威仪呢?因为你这个东说念主,要是威仪好,不只东说念主天恭敬你,阿谁鬼神,也都恭敬你,鬼神都要崇拜你。是以说念宣讼师精持戒律,专门研究戒律的这个法。若何相貌呢?站有站的相,有站的相貌;坐有坐的相貌;步碾儿有步碾儿的相貌;那么卧有卧的相貌:都有个相貌。因为你有一个榜样,一般东说念主才可以向你学习。
是以我今天对果前讲,我说,“我到这个好意思国来,你是头一个随着我披缁的,必须要一切一切的,都要往好了作念。你不可虚应故事的,你不可随粗俗便的。以致于你讲话也不可粗俗乱讲话,你步碾儿不可粗俗乱步碾儿。你到市井上去,一定要行端,体直,这个体态,要直的。到街上也不要东睃西望的,好像要偷东西呢!东说念主说:哦!这是不是来个贼和尚啊?衣服和尚衣服,想要偷东西啊。”不可这样的。一定要心驰羡慕,耳不旁听,这相貌。那么步碾儿,但是也不像木头似的,那么板板直直的,那又错了。一言以蔽之,也要像个东说念主那么有一种不满,然则,目不旁视。
行住坐卧,这叫四大威仪。四大威仪,那么在行,“行如风”。这个风,不是像飓风那么相貌,把山也刮崩了,树也拔出来了,连根拔了,把这个楼房也刮倒了;不像那么大风,就像阿谁微风徐来。微风,阿谁风看不见;水波不兴,水上都莫得海浪,那种风。这种风,是东说念主东说念主都欢畅的,行如风。“立如松”,站着的时候,像一棵松树似的。阿谁松树要直的,如果弯的就莫得东说念主欢畅。“坐如钟”,坐在阿谁场地像一个钟似的。但是像钟,不要像钟的阿谁摆。阿谁钟摆这样踉蹒跚跄的这样晃,叮叮当的,不要像阿谁钟摆;要像古来阿谁坐钟,纹丝的不动,阿谁才够定力。“卧如弓”,躺着像一张弓似的,要吉祥卧。释迦牟尼佛入涅槃,等于吉祥卧入的涅槃。若何叫吉祥卧呢?等于右手托腮,左手搭在腿上,这叫托腮搭胯,叫吉祥卧,卧像一张弓似的。这各有各的相貌,是以这是威仪--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。
因为说念宣讼师他的威仪最佳,是以感应得若何相貌呢?天上东说念主给他送饭吃。咱们东说念主,你谁想要作念个高僧,就要修为戒律。你受所受的戒律,就要守着;守着这戒律,那护法善神都拥护你。你要破戒了呢?那护法就不护持你了。是以必须要守戒。因为说念宣讼师他守戒清净,这所谓“严净毗尼,弘范三界。”严净毗尼,《楞严经》不说严净毗尼?毗尼等于律,所指的这个律。“弘范三界”,作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的一个榜样。是以这个天东说念主就给他送饭。
有一天他就问这个天东说念主,他说:“若何当今一般东说念主都欢畅读鸠摩罗什法师翻译这个经典呢?”这个天东说念主叫陆玄畅,就对他讲:“因为鸠摩罗什法师,昔日七佛都是他翻译经典。他是昔日七佛的译经师,是以他翻译的经典,和佛的心是一样的,深得佛心。是以,一般东说念主都欢畅读诵他所翻译的经典。”何况鸠摩罗什法师临终的时候也说过:“我临命终后,把我这个躯壳用火葬的时候,我所翻译的经典,不知说念有莫得错?如果我所翻译的经典莫得错的话,我这个舌头,火烧不坏的;如果我翻译的经典翻译错了的话,和佛的情意不迎合的话,我这个舌头会烧化。”是以鸠摩罗什法师逝世之后,用火焚化,尽然这个舌头还是红红的,和咱们这口里舌头一样的,少量都莫得变。是以由这一件事,就证明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,是正确的,是完统统对的。他是一个翻译经典的法师。
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
当今讲这个鸠摩罗什法师。“姚秦”:是个时期的名字,它和嬴秦和苻秦都不同的,是以叫姚秦。这个天子呢,当先是叫姚苌。姚苌死了之后,等于姚兴继位。在这一个时候的朝代就叫姚秦。在姚秦前面等于苻秦。苻坚,是被姚苌杀死的,是以改了朝代就叫姚秦。在这个以前,秦始皇那时候叫嬴秦,是以当今,注明这个时期等于姚秦的时期。姚秦的时期,在长安阿谁场地,在中国,正统的时期是在后晋,司马懿的后东说念主阿谁晋朝,阿谁时期。
“三藏法师”:“三藏”,等于经、律、论三藏。因为晚间讲《法华经》,还讲这个鸠摩罗什法师,当今这儿就纯粹讲一讲,晚间再详确讲。三藏等于经律论三藏。经藏是属于定学;律藏就属于戒学;论藏就属于慧学。经律论所包含的风趣等于戒定慧,是以叫,经藏、律藏、论藏:这合到整个叫三藏。“法师”:什么叫“法师”呢?“法师”两个字等于以法施东说念主,以佛法布施给东说念主,是以叫法师。那么又有一个讲法,是以法为师,以佛法作念我方的师傅,是以这就叫法师,以法为师。这个法师,又有好多种。有西宾的法师,就讲经说法这个法师。有的等于读诵法师,读诵经典,这也叫法师。那么西宾的法师等于给一切的东说念主,西宾经典。读诵的法师呢,等于为东说念主读诵经典。
那么读和诵又有什么分辨?读,对着簿子来念,这就叫读经;不需要簿子来念,这就叫诵经:对本曰读,离本曰诵。离开这个书簿子,这叫一个诵,这读诵法师。又有书写的法师。书写等于用笔写经典,抄录经典,给你写一部经,给他写一部经,这写。那么你或者是西宾,或者是读诵,或者是书写,或者受持;受持,就我方给我方念。读诵有为东说念主读诵的,有为我方读诵的。受持的法师,等于专专为我方来受持。我念这个经,给我我方念经,不为众生回向,这个受持法师。
以上所说这个各样的法师都叫法师。但是有的不是三藏的,有的或者祗读经藏,或者单单研究律藏,或者单单研究论藏。那么单单研究一种,这就不可称三藏法师。咱们这一位法师,他三藏理会:经藏,他也明白;律藏,他也明白;论藏,他也明白:是以这理会三藏,这叫三藏法师。这个法师是谁呢?等于鸠摩罗什,等于阿谁在小孩子的时候,头顶起来那一个钵,我方生了分辨想量心,就顶不动。那时候信托就会叫妈了,等于那位法师。
那么这“鸠摩罗什”,听来听去,什么叫“鸠摩罗什”?这个风趣是什么呢?这个风趣是很有风趣的。不是像昨天我讲阿谁天,莫得风趣。昨天我讲阿谁“天”字,说天字,才莫得风趣。为什么莫得风趣?它是天然,天然为义,那么天然等于莫得风趣。这个鸠摩罗什法师,这个名字真有风趣。有什么风趣呢?这是梵语,“鸠摩罗什”翻译成中语,就叫“童寿”,说他童年而有耆德。虽然他年岁很轻的,然则他有老东说念主的德行。
他一天就可以读诵一千首的偈颂。这一千首偈颂,每一首就有三十六个字。这一千首偈颂就有三万六千个字。你看!这三万六千个字,他一天就背诵熟了。这一部《法华经》,他祗需要两天的时辰就可以把它背得出了;一部《法华经》,两天就可以背得出。是以他虽然是个小孩子,但是他的这种德行,这种说念德,和阿谁老东说念主是一样的,是以叫童寿--童年而有耆德。这个耆德呢?等于有老东说念主之德,有老东说念主的这个德行。是以他的名字等于这个风趣。那么他翻译这一部经典,在《大般若经》里边,它是第五百七十七卷。那么在这个四处、十六会里边,它是第二处第三会所说的这一部《金刚经》。
A3.别解文义
B1.法会因由分第一
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。祇树给孑然园。与大比丘众。千傻头傻脑十东说念主俱。尔时世尊食时。着衣持钵。入舍卫大城讨饭。于其城中。循序乞己。还至本处。饭食讫。收衣钵。洗足已。敷座而坐。
这一段经文是第一分,“法会因由分第一”。本来这“法会因由分第一”、“善现启请分第二”,在经文上莫得的。那么后东说念主加上去的,咱们能明白这个风趣就可以了。这是说这个说法约聚的人缘所由来的,这第一。这个说法约聚,谁说法约聚呢?等于佛,释迦牟尼佛说法约聚。
那这个“饭食讫。收衣钵。洗足已。敷座而坐。”这个“食”字,不读ㄕˊ,si2,读ㄕˋsi4。
“如是我闻”:这是六种成立,这六种成立在每一个讲经的东说念主,都应该知说念的。如果不知说念六种成立,那你莫得设施讲这个经的。以前有东说念主讲经,到这儿来,问他六种成立,他一就也不就;连一种成立都莫得,你若何讲经呢?没设施讲,这个经也不可成立的。六种成等于什么呢?第一就信成立;第二是闻成立;第三是时成立;第四是主成立;第五是处成立;第六等于众成立:这六种成立。这个“如是”等于信成立。“我闻”等于闻成立。“一时”等于时成立。“佛”等于主成立。“舍卫国”等于处成立。“舍卫国。祇树给孑然园”,就处成立。“与大比丘众千傻头傻脑十东说念主俱”,等于众成立。
这是在每一部经前面,都有这六种成立;这六种成立在经上叫通序。通序后边一段文等于别序了。在由这个“尔时世尊食时。着衣持钵。入舍卫大城讨饭。于其城中。循序乞已。还至本处。饭食讫。收衣钵。洗足已。敷座而坐”,这是别序。若何叫通序?若何叫别序?通序是通于诸经的,系数的经典,都有这个通序。别序是别于诸经的,就单单这一部经有这个风趣,其他的经也有别序,但是和这个是不同的,是以叫别序。这有通别的说法。
那么每一部经有这六种成立,证明这个经是简直的,是佛所说的。那么这个通序,通序又有一个名字,叫什么呢?就经前序--在经的前面,等于果前阿谁前,你们紧记,说这个经前序,在经的前面;这一部经一运行,在经的前面,这叫经前序。那么又有一个名字,叫什么呢?叫经后序,这个名字也叫经后序。是以讲经,你说它是前也可以,说它是后也可以。说,那若何莫得一定吗?天然莫得一定了嘛!要有一定,那又不是佛法了。等讲到《金刚经》内容就知说念了。
“无有定法可得,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你要有一定了,有一定就有所执着;有所执着,就有了阻挠;有了阻挠就有喧阗。无所执着,你就空了;你空了,那就莫得喧阗了。什么事情都空了,有什么值得你计较的?有什么值得你放不下的呢?你都空了,又有什么可生喧阗的呢?为什么你生喧阗?就因为你看没空,你莫得看破,莫得放下!是以就处处是崎岖,处处碰壁。
若何叫处处碰壁?等于走到什么场地撞到墙上,走到什么场地撞到墙上。崎岖是什么呢?崎岖等于长刺的那种树木,刺到身上很痛的。为什么把你刺痛了?你这个躯壳莫得看空,莫得放下,是以你就以为走到阿谁崎岖里头,刺得痛了。你要根柢就无我,无东说念主,无众生,无寿者,什么都莫得了,痛又是谁痛啊?!连一个痛的东说念主都莫得,你生什么喧阗?这喧阗又从什么场地生出来?这个讲是这样讲,行是很辞谢易的。
是以,又叫经后序。若何叫经后序呢?因为说经的时候,这一段文莫得的,佛莫得说“如是我闻”。这“如是我闻”是阿难添上去的,在当先说这个经的时候,这一段文莫得。这是,经后序。这个结集经藏,阿难在说经以后,他叙述出来的,是以又叫经后序。这个经前序,又有一个名字,叫什么?叫发起序。是这个经的发起。是以,前面这六种成立,就叫经前序也可以,叫经后序也可以。但是你要明白这风趣,你就讲得出来;要不解白这个风趣,哦!经前序若何又跑到经后边去了呢?那么就不解白它的风趣,也就讲欠亨了。你要明白这个风趣,哦!为什么叫经前序?因为这一部经,它把这一段文叙述到这个经的前面,是以叫经前序。为什么又叫经后序?哦!释迦牟尼佛当初说经的时候,莫得这一段文,这是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,把它写下去的;好像作著作,叙述这个人缘,是以这叫经后序。
“如是我闻”:在佛经上,一运行的“如是我闻”这四个字,为什么用这四个字呢?这四个字是佛指定的。说,我所说这个经典,在经的前面要用“如是我闻”这四个字。这四个字有很热切的人缘,是以咱们每一个研究佛经的东说念主,应该把这四个字的来历;它的来源,和它的为什么用这四个字,要绝对明白。这个四个字在佛所说经典的时候,并莫得说“如是我闻”这四个字。因为佛,说已矣《法华经》和《涅槃经》、《佛遗教经》,和《地藏经》,然后将要入涅槃这个时候,佛的弟子就统统都哭起来了:菩萨也哭了,是罗汉也哭了,那一切的庸东说念主比丘更哭了。哭什么呢?那么菩萨、罗汉为什么还有一种心扉呢?因为他关于佛所说法,这种素养的法乳的深恩--法,这佛法的法;乳等于奶,等于牛乳的阿谁乳,从牛出乳--佛,好像一个牛,那么在牛身上出好多牛乳,来喂这一切的菩萨、罗汉、声闻、缘觉,在这样多年受了这种法乳的深恩,是以谢意得莫得设施再暗意这种谢意的情形了,是以传奇佛要入涅槃了,一切的天东说念主众,天上的东说念主也哭,是东说念主间的东说念主也哭,寰球都哭。在这个哭的时候,阿难尤其哭得最厉害。
阿难哭得眼泪一把、鼻涕一把!什么也都不知说念了,哭得迷迷濛茫,就什么也不会想了。这时候这个阿那律尊者,他因为莫得眼睛,他有天眼,又有天耳,听得这一些个东说念主这样样哭,这样相貌发狂似的,他头脑疏忽比较清醒少量,是以就把阿难叫到一边,就说:“喂!你当今哭什么?”他说:“佛一经要入涅槃了,以后再见不着佛了。若何你问我哭什么呢?”阿那律就说:“你呀,不要哭了!你还有热切的事情,你要担当起来。”阿难:“我有什么热切的事情啊?佛都入涅槃了,我还干什么?我要随着佛去呀!”他要随着佛故去。阿那律尊者说:“不可以的!你这样想,那是一种特殊。”阿难说:“那若何办呢?你叫我干什么?”阿那律尊者就对他讲,说:“当今有四个问题,你应该申诉佛的教唆。”阿难说:“四个问题,这样多啊?当今佛要入涅槃,若何还有问题?莫非说你可以不叫佛入涅槃吗?”
阿那律尊者说:“不是的。”说:“那有什么问题?”说:“第一个问题,佛入涅槃,将来佛所说的经典要结集经藏。结集经藏,在这个经的一运行,应该用什么字来代表?应该有什么样的国法?”阿难一听:“这个是很热切的。你当今告诉我,我认为这个亦然应该问的,还有什么问题?”阿那律尊者说:“第二个问题,佛辞世的时候,咱们和佛住在整个。佛灭度之后,入了涅槃之后,咱们又应该住到什么场地呢?”阿难把眼泪擦一擦,把鼻涕也抹一抹,他说:“哦!这个事情也热切。对的!佛辞世的时候,咱们寰球一千傻头傻脑十个比丘和佛在整个住。那么当今佛入涅槃了,咱们还要举出一个首级,咱们要依靠谁去住呢?这对的,这个也热切,我应该问的。”于是乎就说:“你快讲,第三个问题是什么?”啊,这回阿难也心焦了,他认为这个问题是热切的。是以第三个问题,佛辞世的时候,佛是咱们每一个东说念主的师傅;当今佛入涅槃了,咱们的师傅莫得了,若何办呢?咱们要以谁为师呢?在咱们这里头,应该选出来一个东说念主作念师傅啊?莫得师傅是不可以的。
阿难一听,他说,对的、对的,这个问题应该问的。那么第四个呢?第四个问题是什么呢?阿那律说:“你不要心焦,我天然要告诉你。你冉冉等一等。”阿难说:“我不可等了;我不可等了!你快告诉我!我当今心焦得不得了!你还要等哪?”阿那律尊者说:“你不等啊?你不等,我还不说了呢!”哈!阿难说:“你当今悯恤,你不要把我急死了,你快告诉我吧!”阿那律说:“哦,你都要陪着佛去死,若何当今你又怕死了呢?”阿难说:“你不要讲见笑了,快告诉我啦!”
于是乎,阿那律尊者告诉他,说,第四个问题,最热切的问题,什么呢?说,佛辞世的时候,这个恶性比丘--恶性比丘等于坏和尚,他虽然披缁了,但是他不守国法,很坏的,这个时候佛辞世,佛可以管住他,处理他。那么佛灭度,入涅槃之后,这个恶性比丘若何样处理呢?哦!这个问题确实最热切。为什么呢?他认为咱们寰球都是同等的、同学的,是以你管不了他。这个问题是最头痛的问题。好了!那我当今就以这四个四事来请问于佛,望望佛若何样陈诉?
阿贫乏到阿那律尊者这四个问题的教唆,于是乎,阿难眼泪也乾了,这鼻涕也莫得了;虽然莫得洗脸,但是,不像哭的阿谁时候,那么样丢脸了。于是乎,就慌恐忧张,跑到佛住的房间里头去。佛在这个时候,他正在入定。阿难这时候,也真不可等了,说:“佛,世尊,我当今有很热切的问题要请问你,你当今可以陈诉我吗?”佛一听,这个小孩子、小弟弟,又是小门徒,还这样粗劣,有问题问哪!佛说:“天然!我可以陈诉你嘛!你有什么问题啊?”他说:“我这个问题,不是我的问题,是佛的问题。”嘿!“是佛法的问题,是啊,一切的和尚的问题;这些个问题,我当今都莫得设施料理。是以,要来请问佛的悯恤教唆。以前我听了这样多经,开了好多的聪惠,但是遇着这个大事了,也就不可处理了,一定要请问佛。”佛说:“好了!你讲了。”
他说:“第一个问题,在佛入涅槃之后,咱们要结集经藏,编辑佛所说的经典。那么在每一部经的前面,应该用什么字可以代表这个佛经呢?”佛说:“这是第一个问题吗?”阿难说:“是的。”这第一个问题,佛说:“我告诉你,这个经典前面,运行就用‘如是我闻’四个字。”阿难说:“那我记住了,这个‘如是我闻’。那么第二个问题呢?若何样料理?”佛说:“你第二个是什么问题啊?你要讲啊!”阿难说:“哦!我还莫得讲的吗?那么当今我问,第二个问题等于咱们到什么场地去住啊?这样多东说念主若何办哪?这个支出若何办哪?生活若何样保管啊?”佛说:“哦!这个是小问题呀!”
阿难一听,哦!我认为是很大的问题,若何你说是小问题呢?佛说:“你们到什么场地住去啊?到四念处;依四念处而住。”阿难说:“哦!依四念处而住。”什么叫四念处呢?四念处等于身、受、心、法,要依四念处而住。阿难说:“哦!那住的场地也有了。佛辞世的时候,佛是咱们的师傅;佛入涅槃,哪一个是咱们的师傅啊?是不是这个年岁最大的--年岁最大的是大迦叶?或者是年岁中等的,是谁啊?是憍陈如?再如果最年青的,我是不可作念东说念主的师傅,我阿难是最年青的。”佛说:“哎!你也不要作念师傅,憍陈如也不要作念师傅,是这个大迦叶更不需要作念师傅。”“那么说咱们这师傅是谁啊?”佛说:“你们的师傅,你们要以波罗提木叉为师。”
波罗提木叉等于律藏,等于以戒为师,说是,系数的披缁东说念主,都以波罗提木叉为师。是以,你想作念披缁东说念主,一定要受戒的;要不受戒呢,那你就莫得师傅,一定要受戒的。因为这个,是以但凡披缁,都要受沙弥戒、菩萨戒、比丘戒;要受这三种的戒,才是披缁东说念主。那么当今咱们这儿,这三个受了沙弥戒、菩萨戒,莫得受比丘戒。是以当今,这个披缁东说念主祗是一半的披缁东说念主,不是整个儿的披缁东说念主。是以,要以戒为师。
阿难说:“哦!那这师傅咱们也有了。然则咱们有同学啊,有这个恶性的比丘,那应该若何办哪?佛住世的时候,您可以管这个六群比丘。”
佛住世的时候有六群比丘。六群比丘是最不守国法的,最狡诈的,最扯后腿的。你这个持戒律的,他就去捣蛋去。然则,在这个六群比丘,其时虽然是不守国法的,要比当今这个最守国法的比丘,也莫得阿谁六群比丘那么守国法,我告诉你们。
是以说,恶性比丘若何办呢?佛说:“哦!阿谁很容易的,很容易的。”阿难说:“若何办呢?容易?”佛说:“你要默而摈之。”默,等于和他不讲话;你不要和他讲话。他不是恶吗?他在狡诈捣蛋吗?他最不守国法吗?你们寰球不要理他,不要和他讲话的,叫他我方以为莫得什么风趣,他就跑了。这叫摈;摈等于迁单,等于他走了。这叫默摈,恶性比丘用默摈。那么这四个问题,佛是这样答覆的。
一时佛在舍卫国。衹树给孑然园。与大比丘众。千傻头傻脑十东说念主俱。
“一时”:有这样一个时候,释迦牟尼佛,“在舍卫国”。“舍卫国”:是印度话,翻到中语就叫丰德。丰德,是说到它国度有五欲和玉帛好多,东说念主有多闻、摆脱这种德行,是以叫丰德。那么这个国,等于波斯匿王所住的这个京城。“衹树给孑然园”:这“衹树给孑然园”有一个公案,在讲经的时候,应该要把它讲一讲。这个“衹树”,是挂牵波斯匿王的一个太子,叫衹陀--衹陀太子。衹陀亦然梵语,印度话,翻译成中语就叫“战胜”。战胜,英文等于 fight victory,战斗打胜了。为什么叫这样个名字呢?因为波斯匿王和邻国去作战,正在这一天打胜了,就生了这个太子,于是乎,就叫战胜;叫得手了,这是这个太子的名字。“衹树”,等于衹陀太子的树。“给孑然园”:“给”等于周济、布施。布施给什么呢?布施给孤儿和独夫。
在中国的周朝,周文王当政的时候,他发政施仁,治理国度,来源他周济这四大穷东说念主。这四种东说念主,在国度里边谓之穷东说念主。四种什么呢?老而无妻曰鳏,东说念主苍老了,莫得浑家的这个东说念主,这叫鳏夫。鳏夫,这个鳏,等于鱼字边加一个众字;这个鱼,广大了。这个老而无妻曰鳏;老而无夫曰寡。女东说念主到苍老了,莫得丈夫,这叫寡妇:鳏夫、寡妇。幼而无父曰孤。少小的东说念主莫得父亲,莫得母亲,这叫孤儿,孤。老而无子曰独。到苍老了,男东说念主也有浑家,女东说念主也有丈夫,然则夫妇虽然是俱存,都活着,但是莫得女儿;莫得女儿,这叫独夫、独妇。那么周文王发政施仁,治理国度,就来源要来关心这四种的东说念主。这谓之四大穷民,因为鳏寡寥寂,莫得东说念主照顾他,是以文王就来照顾这种东说念主。好像斥地安老院哪,蠢笨园哪,这一类的,照顾这个老年的东说念主和小孩子。
这个“给孑然”,有个给孑然父老。给孑然父老的名字叫须达多。须,等于须菩提的阿谁须;达等于理会无碍的这个达;多等于些许的多,叫须达多。这是波斯匿王的大臣,很有钱的,是以他就周济关心孤儿,和老年莫得子女的这种东说念主,是以叫给孑然。“园”,等于花圃子、花圃。这个花圃,本来是衹陀太子的。因为须达多请佛说法,把这个花圃子给买过来了。用什么买的呢?用金砖买的。些许金砖呢?把这一个花圃子的地,都用金砖把它铺满了,用这样多的金砖买来的。当今地贵的说是,寸金尺土,这可以说是寸金寸土;不祗尺土,寸金寸土,有一寸的金就有一寸的土,祗买一寸的土。
那么,若何这个须达多,他就要买这个花圃子来抚育佛呢?因为须达多有一次就到王舍城里边去办一件公务。在城里边他就住到他一个石友的家里。这个老一又友就叫,珊檀那,这是梵语。住到他家里了,晚间,这个珊檀那父老在深夜的时候起来了。起身干什么呢?就尊容舍宅,把他家里悬灯结彩,挂上少量最秀美的东西,令他这个家里边,看着特别好意思不雅。须达多一看,他这样地尊容舍宅,这样成列,就问他了,说:“你是把这个屋子打理这样漂亮,是为的什么呢?是不是想请国王到你家里来呢?或者你是家里有东说念主成婚吗?否则你为什么把屋子打理这样样漂亮呢?”珊檀那父老说:“不是,我也不是请国王,也不是有东说念主成婚。”须达多说:“那么你干什么把屋子斥地得这样相貌好啊?”他说:“我,筹商请佛到家里来吃斋,抚育佛。”
这须达多一听见佛的名字,从来他也莫得听见;这个字也没听过,这个名字也没听过。这时候,他一听这佛的名字,哦!浑身的毛孔都竖起来了,这个汗毛都竖起来了。这一竖起来,他我方也以为很奇怪了!说:“什么叫佛呀?”那么珊檀那父老就给他说了:“佛呀,是净饭王的太子,他连天子都不作念,披缁去修行。在雪山修行了六年,又游学游了几年,然后在这个菩提树下,夜睹明星而悟说念,证果成佛了。”须达多这亦然善根发现,他就执耳挠腮的,不知若何好。这个时候,一定我要见一见佛。
那么这时候,因为他想要见佛的这种的丹心,就感动释迦牟尼佛,在这个竹林精舍。那时候,释迦牟尼佛住在竹林精舍,在城外,离城疏忽有六、七里路这相貌,在城东南上。因为他急于想要见佛的筹商,也就把佛感动了,佛疏忽也就放光照他。佛这一放光照他,这个须达多父老也就以为是天亮了,于是乎就穿上衣服,起身就出城。谁不知这时候还是深夜的时候,这出城,城门还莫得开哪!然则佛以佛的神力,用佛的神通,把这个门就开了。于是乎,这须达多也就从城门走出去了。走出去,顺着这个光就去见佛去了。
因为珊檀那父老对他讲佛在什么场地住啊,他就去了;去到那儿,一看见佛,他也不知说念是若何相貌好,也不懂礼仪,也不懂对佛应该叩首顶礼。于是乎这时候,就有四个天东说念主来化现,作念比丘的相貌,到佛这个场地,先长跪合掌,三白佛言,然后又右绕三匝;在佛的周围,这样绕了三次。那么他看见这四个东说念主,对佛这相貌见礼,于是乎他也这样见礼。佛就给他摩顶,佛问他来作念什么?这个须达多就说:“佛,您太好了。我从来都莫得见过佛,这一次见着佛了,我简直地就不想离开您。请到与我家庭附近的阿谁场地去住,好不好啊?”佛说:“哦!你想我接近你的家庭去住去,可以的。你可有场地吗?我这儿有一千傻头傻脑十个弟子,通常都随着我同住同食,你有这样大的场地吗?”须达多父老说:“我且归,我找一找,一定找一个特别的地点。”
于是乎须达多父老就回到他家里去,各处去找佛住的场地,看哪个场地可以特别。找来找去就找到衹陀太子的这个花圃子。他看这个场地,离舍卫国又近,是又特别,这个风景优好意思,东说念主杰地灵,这个场地,是一切一切都好。但是这是太子的花圃子,若何可以能买获得呢?于是乎,就请东说念主行止祇陀太子说,要买他花圃子。祇陀太子就和他讲一个见笑;说见笑,不是讲真话,讲一个见笑。那么若何说这个见笑?说:“可以,他想买吗?他这样多的钱,想要买我的花圃子。好了,他用金砖,把我这花圃子的地盘都给我盖满了,我就卖给他。我就要这样多钱。”
那时候,用金砖把这个地铺满了,那要好多好多钱。祇陀太子在他的想像中,他绝对不会买了。为什么呢?这个钱用得太多了嘛!一寸金就一寸土,谁能买得起啊!孰不知这个须达多父老钱多得很,他对请佛说法,这是特别诚笃;钱再多,他也要来作念这件事。于是乎,就把家里仓库所藏的这个金砖,都拿出来,就铺祇陀太子这个花圃子;一铺尽然就给铺满了。
这时候,这个祇陀太子也毛了,心里也就觉着不安乐。为什么?他本来不卖的,那么和东说念主说个见笑,东说念主家当今一经铺满了。他就对须达多父老说了,说:“我不可卖我这个花圃子。你把你这金砖收且归了,我不可卖的。我以前和你讲是讲见笑,不是讲真的。我以为你舍不得这样多钱,当今你尽然铺满了。我这个花圃子,你给我些许钱也不可卖的。”须达多父老说:“你不可卖?你是将来作念国王,作念天子的。天子的口,说什么都要有信用的,不可以打空话的,不可以撒谎的。是以,你就卖也应该卖了,不卖也要卖的。为什么呢?你当今说出话就莫得信用,将来你作念天子的时候,老庶民都不信托你,莫得东说念主信任你啊!”
祇陀太子一想,哦!这回当上了,我方本来舍不得卖花圃子,说了个见笑,就被他不卖不可以。就说:“那好了!我这个花圃子里边的土,虽然你用金砖盖满了,然则我这个树的场地你莫得盖满了。我这个有树的场地,你莫得金砖盖着。那么这回,咱们两分好了,这个园子等于你抚育佛的,这个树等于我抚育佛的。这回你还有什么话讲?”
须达多父老一想,尽然这是有风趣的,阿谁树上莫得铺金砖的。如果不管待,阿谁树他要砍去了,又莫得那么好意思不雅了。于是乎,好了!那你高兴两分就两分了,咱们两分。是以等于“祇树”,因为祇陀太子是太子,是个君,就把他这个名字放到前面。“给孑然园”,给孑然父老,须达多,他是个臣,是以他的名字放到后边。那么这个树,等于祇陀太子的树,这花圃子,等于给孑然父老,须达多买来的。这须达多,是梵语,翻到中语就叫“善施”。善,等于善恶阿谁善;施,等于布施的施。是以,他善于作布施。那么当今就布施,请佛来;就造庙,作念说法约聚的一个步地。这是“给孑然园”。
“与大比丘众”:这个“大比丘”,讲了好屡次。“与”,等于共,等于共同。“大比丘”,等于乞士、怖魔、破恶,有这样三个风趣。是以就保存蓝本这个梵音,莫得翻译。“众”,等于好多的。有些许呢?“一千傻头傻脑十东说念主俱”。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之后,当先到鹿野苑度的五比丘,等于憍陈如,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。度这个五比丘之后,他一不雅察,就有一个摩诃迦叶。这个摩诃迦叶,那时候一经一百二十岁了,一般东说念主都叫他叫“苍老仙”,有五百个弟子。释迦牟尼佛以聪惠来不雅察,哦!我要如果把这个摩诃迦叶渡过来,就好多东说念主都会信托佛法了。于是乎他就到那儿度摩诃迦叶。哈!这个摩诃迦叶一看,释迦牟尼佛来了。释迦牟尼佛那时候也等于一个老比丘,也等于一个和尚的相貌,到那儿去,迦叶睬都不睬他,不睬释迦牟尼佛。
他以为我是苍老仙,一般东说念主都叫我“圣人”了。他也不知说念经的来历,于是乎就和佛一评述,一研究说法;一说,不管说什么法都说不过佛,于是乎他就现神通。摩诃迦叶是事火外说念,他就纵火想把佛给烧了。他有很大的这个火力,会纵火。然则这个火,不只不烧释迦牟尼佛,都且归就要烧他我方。于是乎他就莫得办法了,这就向佛来死守了,来皈向佛了。他这个苍老仙一皈向佛了,他这五百个弟子就都拜佛作念师傅,就有五百个弟子了,五百零五个。
这个迦叶有三弟兄:摩诃迦叶,那提迦叶、伽耶迦叶。他这两个昆仲,一个东说念主有傻头傻脑十个弟子;两个东说念主又有了五百,这合起来就一千零五个弟子了。以后又度了舍利弗和目犍连。舍利弗有一百个门徒,目犍连也有一百个门徒,他们两个东说念主都皈向佛了,这就一千二百零五个弟子。又有一个耶舍父老子,他又有五十个门徒,也都皈向佛了。那么合起来是一千傻头傻脑十五个弟子,这常随众。不过在经上,把阿谁零数减去了,把那五个弟子减去了,是以就说一千傻头傻脑十个弟子。其实,这个真实的数量等于一千傻头傻脑十五个弟子。那么当今,都在整个来听佛说法。
尔时世尊食时。着衣持钵。入舍卫大城讨饭。于其城中。循序乞已。还至本处。饭食讫。收衣钵。洗足已。敷座而坐。
“尔时”:等于当尔之时。当尔之时这个时,昨天有五种的讲法,那么信托果前或者会紧记,当今可以对寰球讲一讲。Yesterday I talked about this “time” that has five components?“世尊”:若何叫世尊呢?世尊,是佛十号之一。佛有十种的通号,那么这是十种通号其中的一个名号。释迦牟尼佛从兜率玉阙降到东说念主间上来,由摩耶夫东说念主右胁而生,由右边这个肋间生出来;生出来,他就周行七步。一世出来,佛就会走的;走了七步,就一个手指着天,一个手指着地,他就说了:“天上世界,唯吾独尊。”你看!说已矣这话之后,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九龙吐水,给他沐浴躯壳。因为这个,是以佛是世尊。
“世”呢?等于世间法,这个“世”不只是世间,还是出世间:世出世间都要尊重佛,都要崇拜佛。是以这叫世尊。“食时”,这个等于佛来给阐述佛和咱们东说念主莫得分辨,佛亦然要吃饭的。佛,不是说成佛了就不吃饭,也不喝水了;不是的,佛也要吃饭的。是以这“食时”,就到吃饭的时候了;到吃饭的时候,佛吃饭不是这样自若的,很虚浮的。若何个虚浮呢?又“着衣”:就着起这个衣。
这个衣,有三种。第一种等于叫安陀会。安陀会是梵语,中语就叫作务衣,等于作念工穿的阿谁衣。阿谁衣又叫五衣,五条衣,是喋喋不休。那么第二叫郁多罗僧。郁多罗僧亦然梵语,翻到中语就叫七衣。这个衣是披缁东说念主穿的。第三就叫僧伽梨。僧伽梨等于祖衣,是一百零八块来作念到整个的。(上东说念主指着我方身上的祖衣说说念:)一二三:这是一,这一滑,这是一块。这暗意什么呢?这个这一块,暗意一块田,种的田。这有二十五条,一百零八块。是以这个又叫祖衣,又叫福田衣。福田,是以披缁东说念主穿的这个衣服,这个在家东说念主,你抚育,就在披缁东说念主眼前来求福,也就等于种田,把你这功德种到田庐一样的,是以又叫福田衣。
是以着这个衣的时候,也有一个咒,叫 :
善哉摆脱服,无上福田衣。
这莫得再比这个再精湛了,这福田衣。那么是到什么时候可以着这个衣呢?是升座说法可以着这个衣。讲经说法着这个,这叫祖衣,也叫大衣。入王宫,到天子的宫院里去吃饭,去赴斋,应供,应该着这个衣;出去化缘,出去讨饭,也应该着这个衣。是以说,释迦牟尼佛到吃饭的时候,不是说像咱们一般很懒惰的东说念主,睡获得吃饭的时候起身;有东说念主把饭给作念好了,送到眼前来吃,佛不是这样。
佛就成佛了,有那么大的神通妙用的力量,他到吃饭的时候,还着衣,穿上这个衣。“持钵”,穿上这个衣服了,就手里提起这个钵;提起这个钵,这样样托着,这叫讨饭。这个钵,是梵语,叫“钵多罗”。咱们中语,就单单一个钵字,这个亦然省文了;要是翻译成中语的风趣,就叫“应量器”。应量器,应等于应当的应;量,等于数量的阿谁量;器,等于机器的阿谁器。言其这个钵,正可以够你吃,托来的饭够你吃,应你的食量。那么释迦牟尼佛这个钵,等于四天王所献给他的阿谁钵。“持钵”,拿着这个钵。“入舍卫大城”,就到舍卫国这个大城里边。“讨饭。于其城中”,到这个城里边去讨饭。
为什么披缁东说念主要去讨饭呢?这个讨饭,等于给众生种福。因为众生他不晓获得三宝的眼前来种福。那么你到城里边,去沿门乞讨。有的说是七家的,有的说是,不管几家,你乞够吃了,就为止。那么到这个城里边就去讨饭。“勿越贫而从富,勿越贱而从贵。”不可像阿谁须菩提,专门向有钱的去乞。须菩提,在《楞严经》上那不说“阿难已知。如下世尊。诃须菩说起大迦叶。为阿罗汉。心不均平。”
为什么这样样斥骂他们两个?因为须菩提,这样想,哦,说这个有钱的东说念主,他为什么有钱呢?就因为前生,他作念功德,作念了好多功德,是以今生他就有钱了。我如果不向他去化缘,给他种福的话,他今生不作念功德,来生就该穷,就不会接续繁华了。是以,须菩提就专门化有钱的东说念主。但是,有钱的东说念主所吃的东西一建都厚味的;我也信托须菩提厚味好东西,是以就专门行止有钱的东说念主化缘。他也就说是,我给他种福,他好来生有钱;那推行上,须菩提厚味好东西。这是我这样说,或者是标谤须菩提也不一定。或者须菩提,莫得这样个食欲,不像咱们一般东说念主,专门想吃好东西。须菩提,等于想给他再接续种福是真的。
这个大迦叶呢,他是个苦行沙门,一天祗吃一餐。是以他化缘不化有钱的,他专门去化穷东说念主。他的想想若何样呢?他说,哦,这个穷东说念主,为什么他穷呢?就因为他在前生,不晓得作念功德,不晓得有钱作念好事,是以今生他就穷。我当今去度一度他,令他在三宝的眼前,来种少量福,来生他就会有钱了,就会繁华了。是以大迦叶专门化穷东说念主:哪一家穷,越穷他越去化缘的;化得以致于他想东说念主家我方都不吃,把东说念主家所作念的这个饮食,来布施给他。我信托这个迦叶祖师,亦然因为他修苦行,高兴受苦,不肯意吃好东西。他知说念有钱的东说念主就吃好的,他我方不欢畅吃好的。
那么在中国东说念主的习惯上说:
减衣增寿;减食增福。
减衣食,就增他这个福寿,是以大迦叶他活了一百二十岁,才皈向佛。疏忽他千秋万代,都这样省俭,这样相貌来省吃俭用,不欢畅吃好东西,是以他尽化穷东说念主,向穷东说念主化饭吃。一定大迦叶不会嘴馋的,和须菩提赶巧违犯。但是,这两种想想都是偏的;偏于二边了,分歧乎中说念。是以佛就呵斥,说他们两个东说念主是阿罗汉,所作念的分歧乎中说念,偏于一边。那么在《楞严经》上是这相貌。
当今,这个佛是对等讨饭,也不拣择有钱的,也不拣择穷的,就好像阿难去讨饭,“方行等慈。不择寒微。”又他这个心中,“初求终末施主。以为斋主。”“不问净秽。刹利尊姓。及旃陀罗。”“方行等慈。不择寒微。发意圆成。一切万物。无量功德。”行这个对等的讨饭。“循序乞已”:是以,为什么说佛莫得拣择呢?“循序”,他挨着门去讨饭,这叫“循序”。“乞已”,乞已矣这家就乞那家,乞完那家就乞那家,有循序的,很有治安去讨饭。“还至本处”:那么讨饭乞已矣之后,追思就到祇树给孑然园了。这个“本处”,等于祇树给孑然园。
“饭食讫”:就吃完饭了。“收衣钵”:把衣服也收起来,把钵也收起来;把这个衣钵都收起已矣之后,就“洗足已”。佛因为步碾儿不穿鞋和袜子,就打光脚的,光着脚。追思了,吃已矣饭要洗洗脚;把脚也洗已矣,“敷座而坐。”这个脚洗已矣干什么呢?饭也吃饱了,缘也化已矣,那么这时候就把衣钵收起来,洗洗脚。你看这样,这种的土产货得意啊!“敷座而坐”,这时候就打坐了,参禅打坐。“敷”,等于敷坐,把座位打理得坐得赋闲少量。不是说像咱们这个垫上垫得厚厚的,已矣坐着这样赋闲;他是,譬如这个座位,摆得不正直,他摆得正直少量,那么就参禅打坐了。这是佛在吃饭、穿衣服,一天到晚这都是暗意这个实相般若,土产货得意;不是故意矫揉造作,说是我修行了。
你要明白法的,一切举动步履都是修行。你不要,说是我打坐的时候我坐这个场地,若即若离好像是老修行了;一不打坐了,七扯八拉,讲讲东,说说西的,南朝北国,瞎扯乱讲的。这个修说念的东说念主住到整个,要少讲话,不要讲话讲太多了;讲太多了,那就磨蹭东说念主家修行,也磨蹭我方修行。是以披缁东说念主住到整个,无论有些许,你一天到晚听不见一个东说念主讲话的;等于讲话也很小声的,不搅扰其他的东说念主。是以咱们要想辛劳修说念学佛的东说念主,一颦一笑都不要对东说念主家有妨碍。你看!释迦牟尼佛,到什么时候作念什么事,莫得乱吵乱闹的这种的声息,都是无声无嗅的。
B2.善现启请分第二
时长老须菩提。在人人中。即从座起。偏畸右肩。右膝着地。合掌恭敬。而白佛言。
在释迦牟尼佛收衣钵,洗足已,敷座而坐这个时候,就有一位长老,他的名字叫须菩提。
这个长老,有年高腊长的长老,又有法性的长老,又有福德的长老。年高腊长,言其这个东说念主年龄也高,受戒的戒腊时辰也久;他要单单年高而莫得受戒,这也谈不到年高腊长的长老;他要单受戒而不年高,也谈不到是年高腊长的长老。年高,好像摩诃迦叶,年龄是最老的,他受戒的时辰也最久,是以这叫年高腊长的长老。
法性长老,这个法性长老,不一定要年高腊长。法性长老他年岁轻而聪惠大,能讲经说法,素养众生;深明法藏,理会妙理,千语万言,是个法性长老。
有福德长老,福德长老这个东说念主他有福报又有德行,这也可以叫长老。
这个长老,是一般东说念主来恭敬他,称呼他,叫他叫长老。并不是我方自封为长老,不是我方封我方作长老。哦!说我是长老,你们寰球应该称我叫长老:不是这样的。这个长总是寰球来公认的,不是我方去争取来的。不是说,哦!我等于长老,你们寰球应该称我作长老!
那么年高腊长的长老,又有分辨。你受戒十年,这叫下座;受戒二十年,这是中座;受戒三十年,这叫上座的长老。要受戒三十年,这叫上座长老。那么法性长老就不拘年龄。好像舍利弗在八岁就作长老。若何样八岁作长老呢?舍利弗在八岁的时候登座说法,把五印度系数的论师都给辩白得目睁口呆,莫得话讲了,不得不五体投地,向这个八岁的小孩子来甘居东说念主后,来认输的。是以舍利弗,在八岁就作长老了。这叫什么长老?等于法性长老。
舍利弗,在七天之内,把一切的佛法都学会了,七日之内理会佛法。你想一想,在七天就把系数的佛法都学会了,那么他够不够一个长老的经验呢?是以他八岁的时候就作长老了,那亦然绰然多余。那么学佛法的东说念主,你和舍利弗来比较一下,舍利弗八岁可以辩白,系数五印度的这个论师都被他辩白胜了;七天之中理会法藏,把一切的法藏都明白了。那么他的千语万言,聪惠第一。
西宾这个辩才。辩才有四种;四种辩才叫四无碍辩。这四无碍辩都是什么呢?等于辞无碍辩:辞就言辞的这个辞。不管你有什么问答,他总把你战胜了。你有什么问难,也问不倒他,辞无碍辩。义无碍辩:你单对言辞上秀美,可以有无量无垠的辞来辩,但是义理也要无碍,这义无碍辩,这第二。第三呢?法无碍辩:系数的佛法,所谓头头是说念,控制逢源,你不管讲什么,你总讲不过他。这个佛法,你讲得再高,他也比你高一着,这法无碍辩。还有乐说无碍辩,他获得乐说三昧。除非你不想要听法;你想要听法,他滚滚而至,所说这个法,犹如活水一样,川流不休的那种相貌。
那么当今这个“长老”,那么究竟他是年高腊长的年高长老?还是法性长老呢?还是福德长老呢?这个“长老”,当今这个在金刚法会、般若法会的这个须菩提,这时候他亦然年高长老,亦然法性长老,亦然福德长老:他教学相长。你说他年龄,年龄也很高的;你说他法性,法性亦然很高的;说他福德,福德也很高的。是以须菩提这个长老,是长也长得很老,作念也作念得很老,说也说得很老,是以叫长老嘛,长老,真长老了。
然则“须菩提”又是什么风趣呢?这“须菩提”这个风趣是空的,是个有的,是个吉祥的。若何叫空的呢?他一世出来的时候,他家里有一百零八个仓库,在这每一个库里边都是装的七宝,七宝装满了一百零八个仓库。究竟这个七宝有些许?一定也有个数量,不过当今这个数量等于一百零八个仓库都是七宝。他一世的时候,你说若何样呢?这一百零八个仓库就空了,珠宝都统统都莫得了。你绽放仓库门,这个珠宝一粒都莫得了。他的父亲就慌起来了,说这个珠宝被谁都给抢去了呢?咱们这样多的玉帛当今都莫得了,生这个小孩子有什么用呢?于是乎就去占卦。
因为他一世出来,这个玉帛都莫得了,叫“空生”,空了。去这一占卦,叫占卦的东说念主给一算;一算,说这个小孩生出来,既善且吉,好得很!既善且吉,是以又叫“善吉”。那么比及过了七天之后,他这一百零八个仓库的珠宝,又都现出来了,一粒也不少,还是那一百零八个仓库里头,满满地都装的七宝。是以他父亲,先给他取个名字叫空生。因为算卦的给他算的,既善且吉,这个特别吉祥、特别的好,是以又更名叫善吉。比及七天之后,玉帛,金、银、琉璃、玻璃、砗磲、赤珠、玛瑙,这一些个七宝又都现出来了,是以他父亲想一想,空生改了善吉,当今这个珠宝现出来了,还要挂牵这个现出来的名字,就叫“善现”吧,于是乎又给这个小孩子起个名字叫“善现”。
这个善现长得大了,正遇着释迦牟尼佛出世弘法,素养众生,于是乎,他就去随着佛披缁了;披缁了,那么还是挂牵他这个名字,就叫须菩提。是以,须菩提他的名字就又叫空生,又叫善吉,又叫善现:有这样三个风趣。
“在人人中”:须菩提在这个般若法会上,百千万亿天东说念主的人人里边,“即从座起。”他看见释迦牟尼佛坐阿谁场地,如如不动,澄莹常明,这种的意境,他知说念这有所表法了。暗意什么法呢?这暗意这般若聪惠的诀要。若何样暗意法呢?释迦牟尼佛在他日用伦常里边,行住坐卧之中,演说实相般若、不雅照般若、文字般若,这种般若的妙法。这个般若的妙法,唯智可入,要有聪惠的东说念主才可以明白。须菩提既具聪惠又有福德,是以他就会意了。他就明白佛要说实相般若的诀要,是以他在人人里边,“即从座起”,就从他阿谁座位上站起来,“偏畸右肩。”在印度的民风,偏畸右边阿谁肩,这暗意最恭敬的一种法规。
谈到这个偏畸右肩,在中国的披缁东说念主,搭的这个衣,亦然右边肩膀自满来。这也就依照释教的轨制来作念这种衣。但是在印度、暹逻、缅甸、锡兰,披缁东说念主所搭法衣都是黄色的,莫得钩环。我以前一经讲过,那是佛住世留住的这个衣的轨制。中国这个衣,为什么有钩环,印度、暹逻、缅甸、锡兰的衣莫得钩环?因为这是有一种看风驶船,因事制宜的一种筹商。在中国的气象比较阴凉,是以东说念主在贴着皮肉这场地,必须要穿少量棉衣服,或者夹衣服,在衣服上边加上法衣,就辞谢易嗅觉。如果你莫得个钩环钩上,它就跌掉地下也莫得东说念主知说念的。是以达摩祖师是很理智的,不但理智而且又是一个发明家,于是乎就发明出这个钩环,加到衣服上,把它挂起来:里边衣服衣服,外边搭上这个衣,挂上一个钩环,这个衣就不会跌到地下。因为有个钩环钩着它。这既可以保持佛制,又可以看风驶船。在中国,天气阴凉的场地,是以里边又可以穿衣服。这是中国这个衣有钩环的来源,疏忽是这样。
那么,须菩提就把右边的肩膀自满来,偏畸右肩。“右膝着地”:右边这膝盖跪到地下。“合掌恭敬。而白佛言。”“偏畸右肩。右膝着地。”这是身业恭敬。“合掌恭敬”:这是,意业清净。“而白佛言”:这是口业清净。这是暗意三业清净:清净其心、清净其身、清净其口。三业清净,“而白佛言”:向佛来请法。
希有。世尊。如来善护念诸菩萨。善付嘱诸菩萨。
“希有”:“希”,可贵;“有”,等于有:这很少有的。很少有的什么呢?很少有的世尊,很少有的佛。那么释迦牟尼佛敷座而坐,一句话也没说,须菩提为什么这样多事?狡猾捣蛋,纵火烧山,屋下架屋,相上取相。为什么这样呢?这岂不是所谓莫得事来谋事情作念吗?释迦牟尼佛一句话也没说,他为什么就说“希有”了呢?或者释迦牟尼佛说个什么风趣,有一个什么透露,这他说“希有世尊”都可以的。当今释迦牟尼佛无所作为,祗是敷座而坐,他就说,“希有”。那么,诸君应该在这个场地着眼,谨慎一下,这一部《金刚经》的风趣也就在这个场地。释迦牟尼佛敷座而坐,说法已尽:说法一经已矣,是以须菩提才说:“特等世尊。如来善护念诸菩萨。善付嘱诸菩萨。”这个说的般若等于“护念诸菩萨”,所说的般若也等于“付嘱诸菩萨”。在释迦牟尼佛,离言说相;离文字相,离心缘相,离一切诸相,而说实相的般若。一般的庸东说念主是没能了悟这种的般若妙法。是以,须菩提一看,这要想个办法,令释迦牟尼佛再说一个权巧粗浅的文字般若。
本来释迦牟尼佛这宣说实相般若一经说已矣;说已矣,祗有证果的圣东说念主懂这实相般若,庸东说念主俗子是扞格难入。是这个须菩提,为大权示现,为众生请法,是以才从人人里边,就站起来,把右边的肩自满来,右膝跪到地下,合掌恭敬,对佛说,说:“希有世尊!”说,真希有,真少有!少有什么?世尊,世尊这个实相般若,善护念诸菩萨啊,善付嘱诸菩萨啊,这个法是妙到顶点啰!
世尊。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云何应住。云何降伏其心。
“世尊”,这为众生请法,又称了一声世尊,说:“善须眉,善女东说念主。”说是,释迦牟尼佛,佛、世尊,你讲这个实相般若已尽,然则一般的众生不解白,没了解。是以,我再苦求世尊,为末法的众生,为将来的众生。“善须眉”:等于一切好心的须眉;“善女东说念主”:一切好心的女东说念主。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”,如果他我方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。
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等于无上正等正觉的心。为什么不翻呢?因为这是佛的一个极果的称呼,佛的果位上一个称呼,是以就保留不翻。当先翻译经典的这个法师,他莫得把它翻译过来,保留着它。以后这个翻译经典的法师,也就尊古不翻。是以保留这原有的风趣,就莫得把它翻过来。那么它的风趣等于:“阿耨”等于“无上”;“三藐”就“正等”;“三菩提”等于“正觉”。
“正觉”,就异庸东说念主;庸东说念主是不觉的。那么正觉,和庸东说念主不同了,他获得这个正直的觉醒,是以和庸东说念主不同。“正等”等于异二乘,和二乘的又不同。二乘,祗有正觉而莫得正等,这个“正觉”,正直的觉醒了。“正等”,正等于佛的觉醒了,还莫得无上,正等还莫得谈到无上。那这个“无上”,等于异菩萨了,和菩萨不同。菩萨祗有获得正等而莫得获得无上,是以菩萨就叫“有上士”。佛呢,就叫“无上士”,莫得再在他上边。是以这无上等于佛的极果。在昔日翻译经典的大德法师,都保留佛这个名号,是以莫得翻。
那么假如若有东说念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“云何应住”?这就请问佛了,说若何样可以常住他这个丹心呢?“应住”:这获得他这个丹心若何样能常住呢?“云何降伏其心”:若何样才能降伏他这个休想心呢?若何样才能降伏他这个攀高心呢?若何样才能降伏他好高骛远的心呢?若何样才能降伏他吾我贡高的心呢?若何样才能降伏他一切一切虚妄的心呢?若何样能降伏他的贪念呢?若何样能降伏他的瞋心呢?若何样能降伏他的痴心呢?这“降伏其心”,系数这一切的不好的心,都要降伏。若何叫降伏呢?这个“降伏”,本来它是不伏的来着,那么当今好像两个作战,作战把它腐烂了,它死守了,这等于降伏了。
我以前莫得讲吗?贪、瞋、痴,你若何样能降伏这个贪瞋痴?你就种植你这个戒定慧;你戒定慧现出来了,贪瞋痴它就莫得了。这个贪瞋痴也等于戒定慧;戒定慧也等于贪瞋痴,就看你会不会用它。好像一样的钱,拿这个钱去买烟土烟追思抽了,这也以为很好的;你要拿这个钱去匡助东说念主,令东说念主罢职东说念主的苦难,那这比你我方抽烟土烟更好。那么一样的钱,看你若何样的用法。这个贪瞋痴、戒定慧亦然这相貌:你要是会用等于戒定慧,你不会用等于贪瞋痴。你明白了,贪瞋痴变成了戒定慧;你愚痴了,戒定慧变成贪瞋痴。
这也等于以前我讲的阿谁风趣--“水相同冰,冰相同水;水即是冰,冰即是水。”也等于“喧阗即菩提,菩提即喧阗”,菩提和喧阗莫得两样的。那么你不会用,喧阗等于喧阗;你要是会用,喧阗变成菩提了。是以,说的是法,行的是说念。咱们说得好,说得妙,演叨行就不是说念。一定要实实在在去作念去,老本分实依照佛法来修行。依照佛法修什么呢?就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,这等于降伏其心。你把妄心降住了,丹心也天然就常住了。所谓 :
常住丹心,性净明体。
也等于你这个妄心息了,丹心也就现出来了。
佛言。善哉善哉。须菩提。如汝所说。如来善护念诸菩萨。善付嘱诸菩萨。汝今谛听。当为汝说。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应如是住。如是降伏其心。唯然。世尊。愿乐欲闻。
释迦牟尼佛见须菩提这样的来为众生请法,他很欢畅,是以就赞颂须菩提,说是:“善哉善哉。”说,你,须菩提真好啊!你须菩提,好得很哪!我!很欢畅你,你是我一个最佳的门徒!于是乎,释迦牟尼佛就说了:“如汝所说。”可以了,就像你所说的,“如来善护念诸菩萨”:说是,如来我,善护念诸菩萨。“善付嘱诸菩萨”:说这个般若诀要。“汝今谛听”:你当今呀,要谛听,你要特别谨慎。我,“当为汝说”:我当今给你讲一讲,然则,你不要当鲜为人知似的。我给你讲这个般若妙法,哎!你从这个耳朵进去,从阿谁耳朵又走了;过耳不留,那可等于,白搭如来一番的心血啰!你要特别谨慎听嘛!“当为汝说。善须眉。”你所说,“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应如是住”,应该,这相貌住他阿谁丹心,“如是住。”“如是降伏其心”:像这相貌降伏他阿谁心。
这个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这个紧要的场地就在这“如是”两个字,“应如是住”。“如是”,这个场地,释迦牟尼佛有一个表法,不过在文字上没说。若何样呢?“如是”,莫得话讲,“言语说念断,心行处灭。”在这个时候,言语的说念路断了。你心里,所想的想像也莫得了。所谓“口欲言而辞丧”:口,想要说,莫得话讲,这个话一火了,死一火了:“口欲言而辞丧。”“心欲缘而虑一火”:心想要攀高一下,哎,这种虑,这想虑心也莫得了。“如是”:如是莫得,这个场地,莫得话讲,等于叫你参禅打坐,这就“如是”。“应如是住”:你应如是住,住到这个场地;你丹心住到这个场地。“如是降伏其心”:你能以参禅打坐,用这种的静虑的功夫,你的妄心也天然就降伏了。是以说“如是。”“如是”:这莫得昭着表出来,这有一个相貌。这个相貌,什么相貌?等于叫你修说念阿谁相貌。你要能这样修行,就可以常住丹心。你能这样,就能以获得本来阿谁性净明体。你能这相貌,也就可以降伏其心。
“唯”:须菩提一看这个相貌。什么相貌?它莫得相貌。无相般若莫得相貌,就这个实相的般若。须菩提就明白了。不但须菩提明白了,须菩提想将来的一切万物也会明白,是以他就应诺。这个“唯”,等于管待的,哦!哦!这个应诺之辞。这个“唯”等于应诺之辞。
讲到这个场地,好像阿谁孔子和曾子,和一班的弟子在整个。子曰:“参乎,吾说念一以贯之!”他说:“我这个说念啊,等于运用一个真理,来把它归拢起来的,这等于我的说念。”曾子曰:“唯”。曾子说,等于这个“唯”,说:哦!管待着,哦!“子出,门东说念主问曰”:孔子走了,这一班门东说念主也不知说念曾子“唯”了一声,这是什么风趣呢!曾参知说念了,但是其他弟子还不懂,就问说:“夫子之言,何谓也?”说:“诚笃所说的话是说的什么东西啊?说的什么?我若何不解白呢?”这一些弟子疏忽也很粗气的,这样样就问。曾子说:“夫子之说念,忠恕辛苦矣。”他说:“夫子这个说念等于忠于持己,恕以待东说念主哪!”这“忠恕辛苦矣”,那么也等于这个“唯”。那“然”呢?“然”又是重诺之辞,等于,应了一声再应一声。是啊,是啊,是这个相貌。“然”,是这个相貌。
“世尊”:又叫了一声世尊,须菩提叫的,说:“愿乐欲闻。”说:“我很好乐,很高兴,好乐,听释迦牟尼佛您说法,听诚笃您说法的。我很高兴听的。”不是像我的一些弟子,这个诚笃一讲法,哦!我不肯意听,都不知讲什么!他讲中语,我也不懂,要翻译;我好像要睡着觉了似的。这要睡着觉,并不是,说事先要去入定去睡眠啦,这是,以为太困乏了!I'm very tired。喔,我又作念工,然后又要听经;听经听得也莫得什么风趣,是以就千里千里欲睡。
B3.大乘正统分第三
佛告须菩提。诸菩萨摩诃萨。应如是降伏其心。系数一切万物之类。若卵生。若胎生。若湿生。若化生。若有色。若无色。若有想。若无想。若非有想。非无想。我王人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。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垠家生。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。缘何故。须菩提。若菩萨有我相东说念主相众生相寿者相。即非菩萨。
在上一段经文,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,说是“应如是住。如是降伏其心。”须菩提说:“唯然。世尊。愿乐欲闻。”当今佛,又详确对须菩提说,“佛告须菩提。诸菩萨摩诃萨。应如是降伏其心”:“诸菩萨”,这个“诸”字可以当“多”字讲,许许多多的菩萨。也可以当“一切”菩萨讲,也可以当等于“一个”菩萨。“诸菩萨”:这个“诸”,若何说可以当一个菩萨呢?是哪一个菩萨?等于要降伏其心阿谁菩萨。那么说这个“多”字,这个“诸”字当“一切”讲也可以,当“多”字讲也可以。那么若何又可以当“一个”讲呢?你要明白,多等于一,一等于多。
若何有的多呢?是由“一个”积攒而成的,是多了。一个、两个、三个、四个、五个、六个、七个、八个、九个、十个!好多了。这好多从什么场地来的?从一个那儿来的。是以我当今讲这个“诸”字,就当“一个”讲。哪一个呢?等于要降伏其心阿谁菩萨。阿谁菩萨是哪一个?你真想要知说念?你真想要知说念,等于你!你这个法师讲经!满是瞎掰八说念,也不依文解义,也不依义说理。我等于不说理,我这个法师,我告诉你,等于不讲风趣的法师,莫得风趣可讲的。那么若何说是等于你呢?你真想要知说念这个菩萨是谁,你真想要富厚他吗?你要想真富厚这个菩萨了,那不等于你,等于你我方。说是我当今呀,是个庸东说念主,还莫得成菩萨。那么你信不信你会成佛呢?“信。”信,佛都可成,何况菩萨呢?那菩萨更莫得问题了。是以,就可以当“一个”讲。
我讲经等于这相貌,多我就当一个讲,因为多,我数不过来了嘛;算不过来那么多量,就拿一个。我这个莫得读过数学的,这是一个最佳的办法,多了我就当一个来讲。那么这个“诸”字,的的确确可以当“一个”讲。为什么呢?这个诸字,可以当语助词,当语助词--
语等于言语的语,助等于匡助的阿谁助--匡助这个话,一个虚字,演叨在的。“诸菩萨”:等于阿谁菩萨。是以,当今明白这个菩萨了吧?这个菩萨等于诸菩萨。
“摩诃萨”:这个菩萨不是个小菩萨,是个大菩萨。大菩萨有多大?有大菩萨那么大吗?大菩萨还有多大?等于大菩萨那么大。你不知说念有多大,当今我告诉你,有七个风趣,这是大菩萨的风趣。这七个风趣以前一经讲过了,听过的东说念主,会听得耳朵都涂油了,等于听得多了。那么莫得听过的呢?还想叫这个耳朵,欢畅欢畅,是以呀,我当今再把这七个风趣大略的讲一讲。
第一等于具大根。这个菩萨摩诃萨要有大根性。若何样具的大根?他因为,在无量无量劫以前,在佛的眼前抚育三宝,礼拜三宝,恭敬三宝。那么作念了好多好多的功德,是以叫植众德本。那么他在哪一个佛的眼前作念的这些功德呢?不可偻指那么多。他不是,于一佛、二佛、三四五佛而种善根,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哪;他因为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,是以他这个善根就大了,这叫具大根。这是第一。
第二呢,他有大聪惠。若何样有的大聪惠呢?从什么场地来的大聪惠呢?因为肯发菩提心。他肯发菩提心,这等于有大聪惠,才能发菩提心;要莫得聪惠的东说念主,他就不可发菩提心。是以你们当今再到这儿来听经,到这儿来打禅七,这都因为,在前生,多些许少有少量善根,多些许少有少量聪惠,是以才能参预打禅七,才能在这儿研究佛法。如果你莫得善根的东说念主,你到这个门里边,这个心里就以为好像有个马山公,在你的心里似的,连蹦带跳的;站也站不住,坐也坐不稳,就好像天东说念主五衰现相阿谁相貌,不坐本座了。不坐本座就若何样?就跑了。那么当今莫得跑,以致于我天天要打,又要骂,要打一百香板。这一百香板不是容易受的,也不是同你们讲见笑的,如果真要是不开悟啊,不一定哪一个,一定要打一百香板的。这一次,我宁可把你们打跑了,我也要你们开悟。
是以呢,这要有大聪惠,这个有大聪惠,发了菩提心还不算,还又要广度众生;广度一切万物,好像不雅世音菩萨,为什么他普门示现呢?就因为他有大聪惠,要广度众生。然则度众生,而又不要着住到这个度生之相。若何叫着住到度生之相了?好像阿谁梁武帝;梁武帝,等于中国见着达摩祖师阿谁天子。阿谁天子,你说若何样啊?他等于度生而着住度相的。若何说呢?他见着菩提达摩,第一代祖师,他见到他了,他先问什么呢?说:“你望望我,度了这样多和尚披缁,造了这样多的庙,修了这样多的桥,你说我这功德有些许?有些许功德?”
这样一讲,这等于一经有我相了,有执着相了,有一种粗糙的心;粗糙、贡高我慢,以为,你看我这功德可大啰,度了这样多和尚披缁,造了这样多的庙!你虽然是印度的来的法师,但是,生怕你都莫得我这样大的功德。是以,他就风趣间呢,等于想要戴几个高帽子,想要请达摩祖师赞赞扬颂他,是说:“你这个天子确实功德最大了,你这个汗马之劳无垠哪!疏忽和佛是一样的。”他但愿听几句,这个谄趋承谀的话。若何叫谄趋承谀呢?等于当今的话,所谓溜虚,又所谓拍马,等于拍马。叫菩提达摩来,想请菩提达摩来给帮他拍拍马。
你说,菩提达摩若何能作念这个事情!是以菩提达摩就直心是说念场,说:“你莫得功德!”这一下子,把梁武帝就给说得--“你这个黑脸和尚,说我莫得功德!”--是以以后也不讲话了,根柢就不睬这个菩提达摩了。是以菩提达摩,才走的。这个等于若何样?然则度生了,他是度生,但是着住度相了;着住度相,想求这个祖师来给印证;求祖师,来承认他这种的功德。谁不知说念,菩提达摩这个祖师少量情面都不讲,不讲情面的。你天子,该死你是天子,我不买你天子的帐。是以呀,就走了。那么为什么他着住度相上呢?就因为他莫得信得过聪惠嘛;你若有信得过聪惠,就不着住度生之相。这是第二个要有大的聪惠。
第三个大的风趣,信大法。这个佛法,深如大海,高过须弥,是难窥难测的,辞谢易看得见,也辞谢易测量出来。但是你要有个信心,就可以获得其中的味说念;你要莫得信心,等于扞格难入,无可奈何哪!看这个大海!这个海这样大,我若何可以把它喝尽了它!我这一世这个大海的海水也喝不尽的!好像看见佛法的矿藏这样多!大藏经这样多,我要什么时候能看完呢!无可奈何。你要有信心呢,我信真了这个法,然后行远自迩,由近及远,由少而多,那么少量少量地来研究,终究有一天,你会把佛法的这个矿藏理会无碍。必须要有信托切愿,要发愿,我一定要明白佛法!要实行,我要照着佛法去修行。是以这信托切愿--这个切,是一切的阿谁切--切愿,好恳切的,我发愿要学习佛法。学明白了佛法又要去实行,实实在在地照着佛法去作念去,这叫信托、切愿、实行。这很紧要的。如果你莫得信心,佛法再妙,你也不可获得其中的妙处。
那么要信大法,什么是大法?这个般若波罗蜜等于大法,你信阿谁般若大法。这个般如若梵语,此云叫聪惠;你就信你我方本有的聪惠。《金刚经》的经文上说:“乃至一念生净信者。如来悉明察见。”你就一念生出你这个清净的信心,佛就知说念;佛既然知说念,你这个电报就买通了;你这个电报买通了,你和佛通了讯息了。若何样通的呢?你还没明白?等于由你这个信心通的嘛!你有这一个信心,一念生净信。“乃至一念生净信者。如来悉明察见。”就把你这个电报给你收下;收下了,一看,哦!当今是…,蓝本我有个Dinwiddie,法名叫果遵,对佛法生了信心了。好!我给他回一个电报。回个电报,教你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。这给你回了一封电报,你收到这一封电报,就拳拳服膺,就守着,执着;执着不要放了,不要把它掉了。服膺什么呢?就要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。你看!你和佛通了电报了,你我方还不知说念呢!这等于妙法。妙法等于妙到这个场地,你我方收到电报都不知说念,这确实妙。是信大法。
第四呢,要解大理。若何叫解大理?解等于明白;明白阿谁大的理。什么叫大的理?这个理,它有大有小吗?天然有了。你事情有大事小事,这个理就莫得大理小理吗?大理等于个大风趣。这个大风趣是什么?我告诉你,你不要心焦。我既然讲经,不会不告诉你;长久我会告诉你,我会证明白了给你听的。什么呢?是你要明白你我方本来是佛,这等于个大理。理即佛,佛即理;佛也等于理,理也等于佛。佛是已成之佛,我是未成之佛。佛和我本来是一个的,无二无别的。不过佛是修德圆满了,咱们这个修德莫得圆满呢。是以咱们是没成之佛,佛是已成之我;佛是已成的咱们,咱们是没成的佛。不要把它囫囵吞个枣,说佛佛、我我、佛佛;佛也等于我,我也等于佛。这不可这样讲!你一定要说,佛是已成的众生;众生是未成的佛。你要信真了,咱们是未成的佛。那么咱们本来是佛,当今没成呢!等成了,等于佛了。
为什么信托咱们本来等于佛呢?因为这个实相的般若,有离开众生的心。咱们众生的心也等于佛,佛也等于心。咱们的丹心等于佛,不过咱们当今莫得发掘出来咱们我方这个丹心,用这个休想心来住持,拿它来用事。休想心和丹心来比较,就好像一个瞽者,一个有眼睛的似的。这个休想心等于个瞽者;你阿谁丹心等于个有眼睛的东说念主。咱们当今尽用这个休想心来用事,莫得效咱们阿谁丹心。为什么咱们无谓咱们丹心呢?咱们丹心是不是丢了?是不是莫得了?不是的。为什么你用休想心?在讲《楞严经》上,有讲过,“一念不觉生三细。”在那一念不觉的时候,出三种的细相。是以呀,就把丹心给守秘了,那如来藏性就不可显现了,没能显现。咱们当今信真了,咱们等于佛,咱们具足佛的聪惠德相,那么这叫解大理。
第五个大的风趣,等于要修大行。这修行,不要得少为足,不要中说念自划,半上落下,不要认为这个化城等于真的。得少为足,这个二乘东说念主就得少为足。或者证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他就不回小向大,这叫得少为足。中说念自划,走到中途上--好像阿谁无闻比丘,他坐禅哪,有这个四禅的意境了,生到四禅天上去,他认为这等于证了四果了。就我方,划出界线了:我一经到我阿谁主见了。其实,那是在中途上。有的又半上落下,这个等于庸东说念主。庸东说念主哪,上前走,连四禅天他还莫得到哪;走了几步,他又追思,他说,这太远了,我走不到。这叫半上落下。
有的走到化城了,在《妙法莲华经》上就有化城。那化城,为什么有个化城呢?因为,这二乘东说念主修说念的,今天修求菩萨说念也不到,翌日修菩萨说念又不到,后天行菩萨说念也莫得行完,这太永远了。我说这个今天、翌日、后天,这不过举个比方。等于,这一年、两年以致于,很久很久的时辰,想求这个菩萨说念,也得不到这个菩萨说念,够不上主见,他就忙绿了。觉着…哦!太困乏了。好像咱们东说念主步碾儿似的,走得太困乏了,不要走了,不要去了,去这个场地这样远,啊!very far away! tired, very tired. I'm tired. I'm not going。这相貌,佛,一看,这些个东说念主都忙绿了,就化出来一个城市,说,前面有一个城市,咱们到阿谁城市里休息几天。前面哪,离阿谁咱们所但愿的阿谁主见识,就不太远了。是以这一些个二乘东说念主,到这个化城里边哪,一看,这个场地也可以啊!什么都有,金银珠宝什么都俱全哪,就想在这个场地住下,就不再向赶赴高出去了,是以嘛,这是宝所。
咱们修行要忍苦吃苦,要不怕风雨。好像在普祯祥那处住的,听经,起风也来,下雨也来。这等于有点风趣了!我这个作念师傅的心里很欢喜,一猜测这些个门徒,都还对师傅印象算可以了;要是莫得什么风趣,他不会来听。他们听得佛法是有点兴味了!这是,这个有点哑忍了。是以我这个作念师傅的--作念门徒有哑忍了,作念师傅也要有哑忍了。我也忙绿少量,我也给你们讲经。就我打七打得这个坐得腿也痛,腰也酸,又要去关隐痛情,分了好多神,还一样来讲经。是以我征求寰球的风趣,来讲经。不过我和你们寰球研究研究,你们要如果欢畅,以为坐禅哪,坐得腿不痛了,高兴再陪着凳子坐一坐;陪着这个凳子,坐一坐,我就每天晚间还都可以讲经的。祗要你们寰球欢畅。
那么讲经和打禅七,这都是二不二的。这都是教你阿谁心念专一,注重凝想的。你在听经,这也等于坐禅了;你在那儿坐禅,不打休想,这也等于听经了。是以,这都是一个风趣的,你会得,一切法都是佛法了;会不得,是不是佛法?会不得亦然佛法;会不得也不是…说是就不是佛法了。会得会不得都是佛法,是以,这个“粗言及细语,王人归第一义。”咱们修行要修大行,修大行就要能忍,能让,能舍。我上次讲阿谁七大不讲阿谁六度,就要修六度,六度就要布施。布施,是布施给东说念主,不是布施给我方;是匡助东说念主,不是匡助我方的。说是,我看见披缁东说念主化缘呢,他修说念尽和东说念主家要钱,他莫得拿出过钱来。
阿谁披缁东说念主拿出过钱哪,他不想叫你给他起个好名,说:“哦!这是个好和尚,或者好法师,或者,哦!他尽匡助东说念主哪。”他不。信得过想匡助东说念主的,他不肯意出名的,不肯意要这个名字的。是以,我尽我知说念的,我接近的有一些个法师;他真高兴匡助东说念主,以致于,你把他的血给喝了,他的肉给吃了。他都高兴的,他都欢畅的。他为这个世界东说念主哪,把肉割下来,来抚育寰宇,这样他都作念获得的。是以呢,那信得过发菩提心的修大行的东说念主哪,你们莫得见过;或者你见过,他也不会告诉你,说:“我是个修大行的,你知不知说念啊?”他不会这样样告诉你,说:“我告诉你呀,我是一个信得过修大行东说念主。”他不会告诉你的。他既然不会告诉你,你莫得设施知说念的。
是以,这个要忍:忍风、忍雨、忍饥、忍渴、忍寒,忍暑;热少量也可以,冷少量也可以,饿少量也可以,渴少量也可以:若何样都可以。为什么他可以呢?就因为他有一个忍!是以忍东说念主所不可忍的,让东说念主所不可让的,吃东说念主所不可吃的,受东说念主所不可受的。东说念主家不肯意吃的东西吗?我来吃。也不要故意若即若离,装出来一个老修行相貌给东说念主家看。说:“你看!你不肯意吃的东西我来吃。”给东说念主看相貌那就莫得说念理,那又成了一个家私,成了一个家里摆着阿谁摆设。家私懂不懂?家私,家私等于家里摆的这个沙发,台台凳凳啊,这一切的东西,尽给东说念主摆着相貌看的。好像家里头,屋子叮嘱很好的。这都叫家私。那么你尽想给东说念主看相貌,这也变成了一个家私了,变成了东说念主家家里的一种摆设了。是以不必给东说念主家看相貌,要真作念实为,这修大行。
第六,等于经大劫。经大劫,这个菩萨修的,不是在一个佛那儿种善根,是以他进程很长的时辰。多长的时辰呢?有三大阿僧祇劫那么长的时辰。
第七是求大果。菩萨为什么他要行菩萨说念?他就因为想条件大果,这个果,是因果的果,不是国度的国,不是他说:菩萨是个小国,他想去抢占,和其他的国度争,把小国都礼服了变成它一个大国。不是阿谁国;这个果,是果位的果。什么果位?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佛果的果,是以这是最大的。菩萨他的主见、他的但愿等于求大果。这个“摩诃萨”,有这七种的风趣。
他又告诉须菩提,说是啊,一切的大菩萨“应如是降伏其心。”他们想要降伏其心的姿色要怎相貌呢?就应该这相貌。降伏其心:这个“降伏其心”,也等于对治我方的习气休想。那么菩萨还有习气休想吗?咱们修行东说念主有粗惑、细惑、尘沙惑。菩萨有初发心的菩萨;在初发心的菩萨,他不可少量休想都莫得,他微幽细小的习气过错还有。是以,那么罗汉天然是有细小的惑了。是以阿难才说:“希更审除细小惑。”令我这个猜疑的心莫得了。当今说的是这个大菩萨,菩萨摩诃萨是菩萨中的大菩萨。那么发心这种的菩萨、这种大菩萨,他若何样呢?“应如是降伏其心”:他应该,像这相貌降伏他的心。若何相貌呢?莫得相貌。
“如是”:如是是指法之辞,是实相的理体,是以说是莫得相貌。那么在莫得相貌里边哪,不得不说出来一个外相的相貌,给寰球听一听。若何降伏其心,像这相貌。若何相貌呢?要这样想,“系数一切万物之类”:他呀,系数这个世界一切万物之类。“系数”就包含了其余的,在这个经上莫得说的那两种。那两种是什么呢?是无色和无想。无色呢,他因为空散销千里了,是以叫无色。无想呢,他精神化为土木金石了,是以他莫得想。这在《楞严经》上,都有讲过。这“一切万物之类”;“类”等于同类。“若卵生”:《楞严经》上说十二类的众生,当今还有东说念主紧记莫得?绽放簿子可以知说念;若不绽放簿子呢,生怕都忘了。但是就讲胎卵湿化这四生。这四生的来源,有东说念主知说念莫得?他为什么有这四生?
弟子:阿谁胎生是因情有,化生亦然因情,湿生是因情,阿谁卵生是因想?
上东说念主:“卵因想生。”(弟子:卵因什么?)想,等于想想阿谁想。“胎因情有。湿以合感。”合,等于和合阿谁合,“湿以合感。”“化以离应”:化生呢,是离开的,变化的:“化以离应。”(弟子:离应?)应,等于管待。我管待你了,阿谁应,应当的应。
这个情想合离,情想合离,相互变化,依惑造业,依业受报,各从其类。这说得特别之明白!“卵因想生”,你好像阿谁鸡子,阿谁小鸡子菢鸡。它趴到鸡蛋上,它一天到晚想,这样想,哦!我这个鸡仔子就快出来了。想,想了很久很久,尽然就被它想出来了。它这个鸡蛋都变成了鸡了,想出来了。“胎因情有”,这个胎,为什么有的胎?就因为男女有一种爱情。这爱情和合起来了,哦!这有了胎了。这叫“胎因情有”。
“湿以合感”:这个湿和湿、湿和这个土壤,或者和什么人缘,合成整个了,这又有一个湿生了。“化以离应”:这个变化,是离开了,自有化无,自无化有,自小化大,自满化小。有的老鼠就变成阿谁蝙蝠,这都是变化,生出一种变化。阿谁虫子变成蝴蝶,这都是变化。“化以离应。”情想和合,相互变化。这相互有一种变化就生了一种招引;有了这种招引就造出业来了;有业就受果报了。这哪一种类就受哪一种类的果报。
(弟子:终末的那一段,阿谁……)哪一段?(弟子:招引启事……。)依惑造业,依业受报。因为招引了,就造出业;因为造出业就受果报了。各从其类,胎卵湿化。胎生就受胎生的果报;湿生就受湿生的果报;化生受化生的果报;卵生受卵生的果报。各从其类,他哪一世与哪一个人缘接近,就受哪一种类的果报。
“若有色”:“有色”,等于能看得见的。“若无色”:你看不见的。“若有想。若无想”:或者有想想的,或者是莫得想想的,这一类的众生。“若非有想。非无想”:你说他有想吗?他又莫得;你说他莫得吗?他又有。这各样的众生,“我王人令入无余涅槃”:“我”呀,这是释迦牟尼佛自称,说是,我呀,令这系数一切的众生都入到,无余涅槃里去。“而灭度之”:我把他们都度脱,令他们都获得无余涅槃。“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垠家生”:我,虽然把系数的众生,也没少见量,也莫得边缘,这样多的众生,我都令他们灭度。那么要往真实来说,“实无众生得灭度者”:实实在在的莫得一个众生,是我度的。这是,众生的自性自度,并不是我把他们度的。
“缘何故”呢?说是什么原因呢?“须菩提。若菩萨有我相东说念主相众生相寿者相。即非菩萨”:菩萨因无所住而生其心。菩萨是行所无事的,菩萨扫一切法,离一切相。这个菩萨既然是无相的,他要度众生,还认为我度了众生了,这就着相了;着相就着住到我相,着住到东说念主相,着住到众生相,着住到寿者相。如果执着这个相,这等于不可成为菩萨了。
这个大菩萨想要降伏他这个心。若何样降伏呢?他要这样的不雅想:“系数一切万物之类”,这“系数”,等于包括十二类的众生都在这里边,“一切万物之类”。“若 卵生”:有卵生一类的,等于由这个蛋生的。“若胎生”:等于进程,胎藏而生的这个众生。“若湿生”:或者因为有一种湿性,它生出一类的众生。好像阿谁湿气的场地,时辰久,它就生出一种,这个菌来。“若化生”:化生呢,是自有化无,自无,它又化有,这个是化生。
B4.妙行无住分第四
复次。须菩提。菩萨于法。应无所住。行于布施。所谓不住色布施。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。须菩提。菩萨应如是布施。不住于相。缘何故。若菩萨不住相布施。其福德不可想量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东方虚空。可想量不。不也。世尊。须菩提。南西朔方。四维崎岖虚空。可想量不。不也。世尊。须菩提。菩萨无住相布施。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想量。须菩提。菩萨但应如所教住。
这一分经叫“妙行无住”。“无住”,不要执着;莫得执着等于摆脱;摆脱等于目田;目田等于无所拘束。“复次”:在前面哪,讲这个菩萨要离一切相,不着我东说念主众生寿者四相。如果着这四相呢,就不是信得过发菩萨心的菩萨、发菩提心的菩萨。“复次”,那么当今,再来一次,把这个风趣呀,再往昭着的说一说。佛说,“须菩提。菩萨于法。应无所住”:这个菩萨不只须离相,要不着相,而且呀,要于法、于这个布施这种的法呀,“应无所住”,不应该有所执着,不应该放不下。你这个布施要三轮体空。你能三轮体空,这等于,不着相布施,不住于相的布施。
若何叫三轮体空呢?布施不应该存一个有布施的心。说是,喔!我作念了布施了,我作念了功德了,我是一个能施。那么所受者呢?是个所施。中间哪,就又有一个东西来布施,你的钱,中间有个钱,或者物资,中间有个物资。这都叫没能离开相。要若何相貌呢?要布施而不存着布施之相。作念了就像没作念一样。不要心里说,哦!我作念了什么功德了,我又,或者造了庙了,我或者呀,造了塔了,或者造了佛像了。有所执着,这不不雅空,这就叫没能无所住。那么要无所住呢,等于三轮体空:我布施而无布施之相,虽然作布施,离开布施相,这才是,信得过布施。
你要布施着相,那根柢就莫得功德,那功德呀,是少量都莫得!你要不着相呢,无相布施,那功德是无量的。是以呀,这个“于法应无所住。行于布施”。“所谓不住色布施”:不只这个不着相,而且也不住这个色布施。“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”:对六尘的这个相,你都要空了。你要是着色布施也有所执着,你着声香味触法布施也有所执着。有所执着,这个功德等于有死心的。你要无所执着呢,这个功德是无死心的,莫得限量的。
“须菩提”:须菩提呀,我若何教你,说发菩提心的菩萨要不着相布施呢,“菩萨应如是布施”:须菩提,系数的菩萨都应该呀,这样布施,若何样布施呢?等于不着相。虽然布施而无布施之相。不要以为,哦!我在某一个庙上,我捐了五千块钱!我疏忽这功德不小了吧!或者我在某一个场地慈善的团体,我捐了十万块钱,我的功德呀,是很大的。你就捐一百万块钱,你心里总记取有这一百万存在,那祗是一百万辛苦,不可增加。而这一百万莫得了的时候,你的那些功德也就莫得了。你要不执着相布施呢,你等于舍一分钱,阿谁功德也无量无垠。是以呀,咱们虽然作布施,要明白布施的姿色。你不会依照这个姿色去修行去,你修到尘点那么多的劫,就像,微尘微尘那么多大劫,也不可得胜的。
为什么呢?就好像你煮阿谁沙子,这个沙子,你想要它成饭一样的,那么你煮多久,那沙子也不会成饭的。是以,“不住于相”:菩萨,作布施要不着相上。“缘何故”:什么缘故要不着相呢?“若菩萨不住相布施”:假定菩萨要是不执着于这个相上来作布施,“其福德不可想量”:他所得这个福和功德呀,是不可想量的,是你想不完那么多,你想不出来那么多,不可想量那么多。
免费成人电影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”:须菩提,在你的风趣里若何相貌呢?“东方虚空。可想量不”:为什么说不着相的布施它的福德不可想量呢?我当今给你讲一个比方。“东方虚空”,这个东方啊,单单的,只是东方阿谁虚空,你说它有多大,有些许?“可想量不”,你可以想像它有些许吗?这个须菩提,听释迦牟尼佛这样问,他说:“不也。”说,不可想量,我想不出来那么多,“世尊”,须菩提这样说。“须菩提”:他说,须菩提,“南西朔方。四维崎岖”;说这个南、西、朔方和这个四维崎岖虚空,“可想量不。”释迦牟尼佛又问须菩提了,说:那么你说东方虚空不可想量啰,南西朔方、四维崎岖这个虚空可想量吗?“不也。世尊。”须菩提又答说,不可以想量啊,世尊。
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,说:“须菩提。菩萨无住相布施”:菩萨,不执着这个相来作布施。“福德亦复如是”:他这个福德,也就像,东南西北、四维崎岖这个虚空不可想量那样的多。如果你要是住相布施呢?住相布施,就有所穷尽,而不可永远的存在的;你要不着相布施呢,这个功德等于永远的,这福德就像东南西北、四维崎岖虚空不可想量,一个相貌。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,又叫了一声须菩提,说:初发菩提心这一些个菩萨,“但应如所教住。”等于,应该像我所教你这样的去修行去,去修行,去行止去。
阿谁布施,应该作念;作念了之后又应该把它忘了,这等于不着相。你作念了之后,是永远都健忘了。你要不忘,佛就把它忘了;你要能忘了,佛就把它想起来了。是以,为什么这个相貌呢?这佛,知说念一切万物的心。因为他知说念你莫得忘你这个布施,莫得忘你这个功德,是以佛也就不需要想它。等你忘了的时候,佛呀,替你想起了。是以,你想你我方把它记住好啊?是佛给你紧记好呢?说是,我怕我忘了,佛也忘了,那若何办呢?那我岂不是就莫得功德了吗?嗯,那你不要挂牵,不要发怵。你要忘了,佛,是永远记住。为什么呢?这个《金刚经》上,后边就有讲,说:“一切万物若干种心。如来悉明察见。”你这心里想的什么,佛,都紧记,佛都知说念。那么你尽想着你有了功德了,这佛、菩萨一想,你我方既然有了功德了,我就不需要把你这个功德给记下来。你我方想着就好了,这等于这样。
那么咱们作念好事,在心里紧记;你作念那不好的事,你紧记没紧记呢?你作念了不好的事情,你总想把它忘了;作念好的事情,总要想记住。你作念好的事,不应该紧记;作念不好的事,应该紧记。应该紧记,以后不要再作念错事了。那么你作念好事,不要紧记它。那么你忘了,应该又作念多少量。因为以前阿谁你忘了,当今应该再作念多少量。
好像咱们学佛法的东说念主,在每逢佛的生日、佛的挂牵日,或者是,菩萨的生日,菩萨披缁的挂牵日,都应该尽你我方的力量去作念功德。因为在平时,咱们也应该作念功德,不过咱们莫得那么大的力量,不可天天作念。每逢,佛、菩萨或者罗汉,或者他披缁的挂牵日,或者他成说念的挂牵日,或者他生日的挂牵日,在这个挂牵日的时候,你应该量你我方的力量,你要看一看你我方有多大的力量,就作念功德。作念功德,作念什么功德呢?抚育三宝,或者向这个庙上捐少量钱。那么你在这个时候,能作念功德,比平日的功德,大百千万倍。为什么呢?因为你作念这个功德是--譬如,今天是阿弥陀佛的挂牵日,你来挂牵阿弥陀佛来作念这个功德,那阿弥陀佛,在常寂光就知说念了,哦!本年当天,挂牵阿弥陀佛的生日,那么某某善信哪,作念了功德。作念这个功德,那么应该比平时,大几千万倍。今天,尤其是阿弥陀佛开光,你们紧记这一位是阿弥陀佛。今天,给这个阿弥陀佛开光。
那么在开光的时候,我说了四句偈颂。这四句偈颂,亦然我粗俗说的,在经上,在书上,根柢你们找不着的,莫得的。这四句偈颂,我若何说的呢?我说:“弥陀此云无量光”:这个梵语,是阿弥陀佛,翻译成中语,就叫无量光,又叫无量寿。什么叫无量光?什么叫无量寿?无量光就没少见量那么多的光,没少见量那么长的寿命。寿命,long life; long life,这是阿弥陀佛的这个翻译的风趣。“当天开光光无量”:那么今天,给阿弥陀佛开这个光,这个光也就无量无垠的。因为他的名字叫无量光,是以就光无量。这光无量若何样啊?就“无量光照无量国”:这个无量光,就照着无量这样多的国,无量的国度。“一切万物无量光”:这一切的众生,也都变成无量光了。是以在今天哪,开光,说的这几句偈颂。
那么在今天这个开光,又是阿弥陀佛的生日,咱们信佛的东说念主,都应该作念功德。有钱就出少量钱来作念,有劲量就出少量力量来作念。是以今天,才为阿谁佛事,拿出来阿谁香炉。……遇着阿弥陀佛的生日,又遇着阿弥陀佛的开光,咱们每一个东说念主,如果作念功德呀,比平时,数量就更增加,不可想量。是以如果莫得明白的释教徒,就不可能作念;要是明白了,那是应该频繁刻刻都去作念功德,行布施。行布施呢,又要不着相,你不要总想着它,这是信得过的布施。
B5.如理实见分第五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可以身再见如来不。不也。世尊。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。缘何故。如来所说身相。即非身相。佛告须菩提。凡系数相。王人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。即见如来。
“须菩提”:佛呀,又叫一声须菩提。“于意云何”:在你的风趣里若何相貌呢?你可以身再见如来吗?“可以身相”:等于以这个三十二相,佛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;以这个有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就作为如来了。你可以这样说吗?“不也。世尊”:这个须菩提说,不可以,不应该以身相来见如来。因为什么呢?如来是无相的。如来他是证得法身理体,虽然有相而不着这个相。“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”:不可以说是有三十二相,这等于如来了。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缘故呢?“如来所说身相”:这如来所说的这个身相,(你们诸君不要讲话;你们要讲话,我就不讲了!)“即非身相”:这个“即非身相”,如来这个身相,是无相的,就不是有相的。“佛告须菩提”:佛呀,释迦牟尼佛这样说之后,就告诉须菩提,说:“凡系数相”:系数一切有形有相的,“王人是虚妄”:都是假的。“若见诸相非相”:你要,能看见这个诸相、一切相非相,都莫得了。即相离相,就在这个有相的时候,你就知说念它是空的,“即见如来”:这个时候,你才能见着如来阿谁法身呢。
咱们在今天哪,遇着这样好的一个契机,又听《金刚经》这种法。然则,我对你们每一个东说念主,用本分的言语来告诉你们,在这以后,你们就到其他有讲经的法会的场地,在听经的期间,切记不要讲话,不要相互交头接耳。因为你这一讲话就搅扰系数东说念主的精神,令系数东说念主的精神,都荒疏了;精神荒疏了,他听佛法就不会明白,因为他莫得谨慎。听佛法不解白等于你扯后腿捣的,等于你,作念这个障说念 demon(魔)。这是,在职何的法会里边,不可以相互谈话,交头接耳。那么也不可以,听到中途途中,离席就走了。这叫什么呢?有始无终,莫得完全听进这个法会。尤其,听这一部经,应该从运行听到终末,听到这个末了的时候。不应该听到一半离开。是以呢,咱们要谨慎这少量。
方才有一个中年东说念主,一个女的,她姓黄,也皈向了,叫果济 (音),她的先生姓黄,她我方本东说念主姓战。这个东说念主,苦得不得了。若何样苦呢?年岁轻轻的,她丈夫就走了。有一个女儿呢,就生了一种癫狂的病,有的时候听话,有的时候就不听话,到当今还是这样。那么她为什么这相貌呢?等于因为作念事有始无终。你看见她听经,在这儿不好顺耳经,讲话!讲话,然后呢,又中途途中就走了,是以这就叫有始无终。成婚之后,不可白头到老,中途途中,这个丈夫就跑了,不管她了。她我方呢,虽然辱骂常地苦,但是她不知说念这苦若何来的。尤其最大的过错,东说念主家讲佛法,她不信托!但是有法会呢,她还要去搅闹,要去搞是搞非的,搅闹说念场。因为这相貌,是以今生把丈夫死了,来生那更不知说念若何样了。她发心是发少量,但是,抚育三宝,她就骂三宝,一边作念功德一边造罪业。她的罪业比她功德大得几千万倍。是以,我虽然就想救她,也莫得设施救得了。我今天,这是我对你们寰球讲的,切记,切记不要像这相貌;要是这相貌的释教徒,这叫释教徒的莠民!
什么都以为她是要争第一的,你说愚痴不愚痴?这个东说念主哪,些许东说念主都比你的学问高、学问深,哪一个不比你精湛?为什么你公然要争第一,确实求乞子想要作天子。求乞子,要饭的,想要作天子。(弟子:哦!)嘿!你说这岂有此理呢!
弟子:这个学问深的吗?
上东说念主:学问哪,他就莫得什么学问。哪个学问也比他高,但是他要争第一。当今因为先走--又中途途中就走了--,也等于暗意我第一。你知说念吗?嘿嘿!我头一个走的!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可以身再见如来不。不也。世尊。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。缘何故。如来所说身相。即非身相。佛告须菩提。凡系数相。王人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。即见如来。
在上一段文,佛叫一声须菩提,说:“菩萨但应如所教住。”这个菩萨啊,应该依照我所教的这样而修行,不要不守我所教的这种的法式。也等于,要依照国法去修行,不应该不守国法。这个国法也等于一种姿色。你要依照这个姿色去修,然后才能有所成立;你要不依照这个姿色去修,就莫得一个准绳,莫得一个方针。那么将来,就会误入岐途。是以这菩萨一定要依照佛所说的这种姿色去修行去。
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,又叫了一声“空生”,说:空生啊,“于意云何”:在你的风趣是怎相貌呢?你作何感念呢?“可以身再见如来不”:你可以以三十二相、八十种随行好这种的有相来见如来吗?你以为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这等于如来的法身吗?“不也。世尊”:因为须菩提,一经解到空理了,既悟东说念主空,又悟法空,是以,他知说念经不以三十二相为他的相。是以须菩提就说:“不也。世尊。”说,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的,不可以这个相,得见如来。“缘何故”呢?“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”:不可以以这三十二相、八十种随形好而见着这个如来,“缘何故”?是什么缘故呢?
“如来所说身相”:如来所说这个身相,这有三十二相、八十种随形好这种的身相,“即非身相”:这不是如来的真处死身。不是信得过的法身,是以,不可以这三十二相来见如来的。“佛告须菩提”:那么释迦牟尼佛听见,须菩提这样解释之后,他就又叫一声须菩提,说:这个期间哪,佛就认为须菩提讲的是对的。是以说:“凡系数相”,为什么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呢?“凡”,这个举凡一切有形有相的,“王人是虚妄。”这有相都是假的,都会坏的,有形相终归湮灭的。“若见诸相非相”:你要能看见这一切的相,这个相上你就莫得相,即相离相。在这个相上就莫得相,“即见如来”:这你也就见着如来的法身了。如来的法身是无形无相的,是以你要以相来见如来,那等于错了。
是以在后边hongkongdoll face reveal,阿谁四句偈上说:“若以色见我。以音声求我。是东说念主行邪说念。不可见如来”。“若以色见我”:“色见”,等于以形相来见我,这个形终点于色相。“以音声求我”:以音声来求佛,来找佛的话,“是东说念主行邪说念”:这个东说念主,这就带着有形有相、有声有色上,来找这个佛,“是东说念主行邪说念”。“不可见如来”:他见不着如来的。这般若的本有的聪惠是离一切诸相的。不着住一切的诸相,这是信得过的般若。
B6.正信特平分第六
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颇有众生。得闻如是言说章句。生实信不。佛告须菩提。莫作是说。如来灭后。后五百岁。有持戒修福者。于此章句。能生信心。以此为实。当知是东说念主。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。已于无量千万佛所。种诸善根。闻是章句。乃至一念生净信者。须菩提。如来悉明察见。是诸众生。得如是无量福德。缘何故。是诸众生。无复我相东说念主相众生相寿者相。无法相。亦无犯警相。缘何故。是诸众生。若心取相。则为着我东说念主众生寿者。若取法相。即着我东说念主众生寿者。缘何故。若取犯警相。即着我东说念主众生寿者。是故不应取法,不应取犯警,以是义故。如来常说。汝等比丘。知我说法如筏喻者。法尚应舍。何况犯警。
那么,方才所说这个四句偈颂等于“若以色见我”,这释迦牟尼佛说的,以这个有形有色的,你在这个场地想见如来,想知说念如来的法身。“以音声求我”:这个音,等于声息的音,不是因果的因。这个声息的音,你以这个有声息的这种的想想来,见如来,“是东说念主行邪说念”:这个东说念主,所行的不是正说念,不是信得过佛法,“不可见如来。”是以,说已矣这个偈颂,这也等于暗意“凡系数相。王人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。即见如来。”当今释迦牟尼佛,说完这话,须菩提就要说了,他又有了见解了。
有什么见解呢?他生出怀疑来了,他说,“须菩提白佛言。”这个“须菩提”是结集经藏的东说念主,说的;“白佛言。”这亦然结集经藏,阿难加上去的,这段文。说,“世尊”--这个“世尊”,是须菩提说的了--“颇有众生”,说,可有这个众生,“颇有”也等于可有众生、或者有众生,“得闻如是言说章句。”他呀,听见佛所说的这种言说和章句,也等于这个经典,“生实信不”:他能真真实实地生出一种信心吗?会不会他不信托呢?这等于问释加牟尼佛。“佛告须菩提”:他这样一问,释迦牟尼佛就告诉须菩提说了,“莫作是说”:说,你不要这样讲,你不要作这种的说法!为什么呢?
“如来灭后”:他说,如来灭度之后,等“后五百岁。”如来辞世的时候,这个五百岁,叫禅定坚固,也等于修行证果的东说念主多。等如来灭后,再后五百岁,这是多闻坚固。那时候,东说念主东说念主都研究经典,多闻坚固。然后再有五百岁,等于寺庙坚固。等末法时期呢,等于斗争坚固。当今咱们这个时候就斗争坚固。那么释迦牟尼佛,说是,等我灭度了,“后五百岁。有持戒修福者”:有东说念主哪,他修为戒律,专门持戒修福。这个东说念主,“于此章句。能生信心”,他对这《金刚经》,这一段经文,他能生信心。“以此为实”:他以这个经的风趣,作为真实不虚的风趣。“当知是东说念主”:你应该要知说念,知说念这个东说念主,他不是“于一佛、二佛、三、四、五佛而种善根”,他不是于一劫、二劫、三、四、五劫,这个时候种的善根。“已于无量千万佛所”,已在这无量千万劫以前,“种诸善根”:他种这个一切的善根。
若何样叫种善根呢?种善根,等于要在三宝眼前来种善根。抚育三宝,这是种善根。你恭敬三宝,这是种善根。你信仰三宝,这是种善根。这个善根,等于和这个恶根是两样。你不抚育三宝就增长你的恶根;你不信仰三宝也增长你的恶根。你关于三宝无情,那等于对你的善根无情;你关于三宝亲近,那等于增长你的善根。是以,在北俱卢洲的东说念主就不见佛,不闻法,不睹僧。在北俱卢洲阿谁东说念主,是以他的善根就会断了。你想要增加你的善根就要抚育,恭敬,信仰三宝,皈向三宝。你皈向三宝,这是你种善根的一个初步。然后你再能受五戒、八戒、菩萨戒、十戒、十重四十八轻,这是菩萨戒。再能,尽受比丘傻头傻脑十条戒,这各样的,都是种善根的人缘。你还有,你去修这个五戒、守持五戒、行十善都是种善根。
这个善根,你看是看不见的,你听也听不见的;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。你嗅之,它也无味,莫得什么味说念。你作念去,往赶赴种善根,也不以为它有一种东西。因为它是无相的。前面那不是说“凡系数相。王人是虚妄”?那么有相是虚妄,无终点于真实了。是以咱们一般的东说念主,祗知说念为这个躯壳来作设计,而不为善根作设计。这个善根是什么呢?善根也等于你的法身,善根也等于你的聪惠,不过它变变名辛苦。善根等于好的根机、好的基础。你好的基础,必须要你去修去。
你有了好的基础,你的法身也就显现了,你的聪惠也就增长了,你本有的般若实相的功能也就修起了。是以,这是各样种的善根,你必须要在三宝的眼前来种。你种到三宝的眼前,这种善根终究有一天,它会结菩提果的;如果你在外说念的场地种善根,你种些许,种时辰再久,亦然虚而演叨的。你在三宝眼前种善根,这是绝对不会虚种的!是以要“种诸善根。”这个“诸善根”,等于各样的善根都要去种,等于所谓,
诸恶不作,众善奉行。
这也等于种善根。“闻是章句”,因为这个东说念主,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,是以一听这个《金刚经》,“乃至一念”:就在这个一念之中,“生净信者”:就生出,最清净、最白净这种的信念。这种的信念,等于不杂,莫得猜疑心,真真实实地信了。
“须菩提。如来悉明察见”:须菩提,你应该要知说念,如来悉明察见这个东说念主哪,“是诸众生”这一个众生,“得如是无量福德”呀!他会获得如是无量福德。获得这种的福德,是无量无垠的。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缘故他会得这样多的福呢?“是诸众生。无复我相。东说念主相。众生相。寿者相”:这个东说念主,他把东说念主空了,是以他也莫得东说念主相,也莫得我相,也莫得众生相,也莫得寿者相。什么叫无我相?无我终点于莫得我了,把我看空了。什么叫莫得东说念主相?等于东说念主空了。我也空了,东说念主也空了;东说念主我都空了,是以众生也就空了;众生空了,那么也天然就莫得寿者相了。寿者终点于想要长生,获得永远都活命着,这叫寿者相。你但凡爱怜一切的物资,你不龙套它,这都叫寿者相。
“无法相。亦无犯警相”:那么东说念主空,法也要空,是以,一切的法相也莫得了,也空了。“亦无犯警相”:也莫得一个,那不是法的相,到这个法的推行上,也莫得一个是法,也莫得一个犯警。“缘何故”:什么原因哪?“是诸众生。若心取相”:假定他这个心要有一个法相和东说念主相我相,这等于着住到我东说念主众生寿者了,这还是着相,他还莫得获得摆脱,莫得信得过的放下。“若取法相”:他要取这一切的法相,法莫得空,这亦然着我东说念主众生寿者,这四相上了。“缘何故。若心取犯警相”:若取,这个犯警相。法相、犯警相,不是法的相,也等于着我东说念主众生寿者了。他都莫得把它看破,也莫得获得东说念主空,也莫得获得法空;东说念主空、法空莫得得,是以还是有我东说念主众生寿者。
“是故。不应取法”:因为这个,是以就说,不应该取这个法相,不应该有所执着这个法相。“不应取犯警”:也不应该取一个莫得法的相。怎相貌呢?“以是义故”:以这种的风趣,这种的说念理的缘故,“如来常说”:你在昔日通常听见佛常说过,说什么呢?“汝等比丘”:说你们这些个比丘啊,“知我说法”:你们应该要知说念,知说念什么呢?知说念我所说的一切法,“如筏喻者”:就好像,一个船似的。这个筏,等于个船,“如筏喻者”。你用这个船干什么呢?这个船是度存一火愁城的。你存一火澄莹,你就应该把它放下;你要存一火没了,你用这个法去修行去。存一火要澄莹,还要把这个法也放下了;你要不放下这个法,你有一个法执。不放下这个东说念主,你有一个东说念主执,东说念主的执着;你不放下这个法,就有法的执着。你要有法的执着,这又成了一个法病了,成了一个病了,这亦然病。你治病,用这个药来治这个病。病要好了,你还要吃药作念什么呢?你病莫得好,你应该吃这个药;如果病好了,再要吃药,那简直等于一个狂东说念主了。那等于一个癫东说念主了,疯癫的东说念主了。为什么呢?他我方不知说念病好没好呢!
系数的法,你这一切的比丘应该知说念,我给你们说的这个法,教你们了存一火;如果存一火澄莹就不需要法了。是以说,“过河不需舟。”你已进程了这个河的时候,就不需要再背着一个船去跑路。你如果过了海,然后说,我这个船莫得场地放,我背着它吧!把它背着,背着这个船跑路。你说,这个东说念主要见着你,这个东说念主,哦!都认为你是一个发癫的东说念主、癫狂的东说念主。癫狂的东说念主哪,英文不知说念叫什么。疏忽等于crazy。这个“法尚应舍”:那么你过河不需舟,存一火澄莹,就要把筏也放下,要东说念主空、法空。阿谁信得过的法尚且要把它放下,“何况犯警”呢?何况你所执着的,一般东说念主所执着的,那么又若何可以不把它放下呢?法都应该放下,那要不是法更应该放下了!
B7.无得无说分第七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。如来有所说法耶。须菩提言。如我解佛所说义。无有定法。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亦无有定法。如来可说。缘何故。如来所说法。王人不可取。不可说。犯警。非犯警。是以者何。一切贤圣。王人以平庸法。而有死别。
这个“死别”,一般东说念主都读ㄔㄚcha1别,那么应该读成ㄘci1别。那么不认字的东说念主呢,就看这个字是个差(ㄔㄚcha1),是以就念成一个ㄔㄚcha1了。念成一个ㄔㄚcha1就差中差了。这个差(ㄘci1),什么叫差呢?死别等于分辨。有一般东说念主说,莫得读过书的东说念主就念成ㄔㄚcha1别了。这亦然很可怜的!
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”:在你的风趣里怎相貌呢?“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”:这个“耶”字是个访谒字,等于得莫得得呢?“如来”,如来,是乘确乎之说念来成正觉。“得”,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,得,是对着失而言得,失去了,再把它得着了,这叫得。那么这个场地,这个“得”不是说“得”,应该讲成“失”。说,如来丢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?丢了吗?要莫得丢就莫得得的,是以说,得,可以拿着它当作失、丢了讲,就失去了。如来失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?因为得呀,得的反面等于失;有所得,必定以前失过,是以当今才得。如果莫得失过,那若何会有得呢?这样样一讲,你就明白了。这是一个最完善的讲法。
你先把它,讲他失了没失。他得没得,我不懂。失了没失?丢了没丢啊?哦!说,莫得丢;莫得丢!那从什么场地会得呢?这你就明白了吧?莫得丢,你从什么场地会得?这个说是“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是以你就先问他,丢了没丢?莫得丢;莫得丢也莫得得。这是一个最正确的表面。
这个“耶”字呢,等于问说,得了没得;得了没得,也等于反问的丢了没丢。这个讲法等于祗有我这样讲法,其他法师都不这样讲法。
“如来有所说法耶”:这个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等于无上正等正觉。又问须菩提说:如来他有所说法吗?“有所说法”:等于,他说过法吗?那么可以再反过来说,如来莫得说过法吗?你说莫得说过法,如来又说法;你说如来说法,他又问如来有莫得说法。你说这个场地怎样讲呢?是以就问须菩提,望望须菩提有莫得聪惠,有莫得般若。要有般若就懂这个风趣了;要莫得般若呢,就不解白了。是以须菩提就说了,“须菩提言”:说了,“如我解佛所说义”呀,说,要是照着我的意见来解释佛所说的这个风趣,“无有定法”:莫得一定的法,“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他不答他得了莫得得,他说,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个法的名,莫得的。既然莫得,又有什么得,有什么失呢?为什么莫得呢?“亦无有定法。如来可说。”因为,如来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这祗不过是一个名辛苦。其实这个名亦然个空的,根柢就莫得啊!那么根柢莫得,哪有一个得?哪有一个失呢?“亦无有定法”:也莫得一定的法,“如来可说。”
如来所说的法,都是因东说念主施教,因病下药。因为某一个东说念主说某一种法;因为某一种病开某一个药方,去治某一种病。这根柢也莫得一定的法,“如来可说”。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缘闾阎这样讲呢?“如来所说法”:如来所说的法,“王人不可取”:随说随扫,就像扫地似的,有了尘土就扫去了。说出来这个法等于法尘。那么如来又把它扫去了,扫去,扫干净了,莫得了。“王人不可取。”“不可说”:如来说什么法?无法可说。“犯警。非犯警”:不是法,也不是不是法。什么法?莫得的,一切都莫得。“是以者何”:是以缘故是什么风趣呢?“一切贤圣”:系数的一切圣东说念主和贤东说念主,“王人以平庸法。而有死别”:他都是,以这个平庸法;“平庸法”等于无所作为,莫得相的,莫得相而有死别,有一个分辨。
佛法根柢就无谓学,谁都有的,谁都会的。你就把你的执着去了,阿谁佛法就现出来了;你的执着不去,你越找,你越找不着。为什么找不着?就因为你有所执着,你莫得放下;莫得放下,你就拿不起来。你必须要,左手放下这个执着,右手才能提起来实相的般若。所谓提起来是一种比方,并不是,叫你信得过有所,好像有一个东西似的,你可以用手把它提起来。你要能提起来实相般若,你把虚空,可以就一把执到;把这个虚空执到整个,那你就能把实相的般若提起来。如果你执不住虚空,一把执不住这整个的虚空的话,阿谁实相般若不要拿的。实相般如若尽虚空遍法界的,你若何样拿?你根柢等于在这个实相般若里边的,你若何能,再把它提起来?不过咱们当今有所执着,就莫得获得这个法身的推行,莫得富厚本来的面容。你要富厚本来面容了,六祖所说的: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
这四句偈颂说得绰绰有余。你要是信得过能放下了,就体验到这种的风趣。那时候你也获得你信得过本有的实相般若了。获得,所谓获得又是一个名词,根柢就无所得,因为咱们莫得丢,是以就不要得了。
B8.照章降目生第八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若东说念主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。以用布施。是东说念主所得福德。宁为多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缘何故。是福德。即非福德性。是故如来说福德多。若复有东说念主。于此经中。受持乃至四句偈等。为他东说念主说。其福胜彼。缘何故。须菩提。一切诸佛。及诸佛阿耨多罗多三藐三菩提法。王人从此经出。须菩提。所谓佛法者。即非佛法。
这一段文是说的一切的佛和一切的佛法都从这一部经生出来。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,须菩提。“于意云何”:说,在你的风趣里若何样?我当今说一个例子。什么例子呢?等于假定有一个东说念主,用满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多的七宝,来作布施,“以用布施”。这个福德多未几呢?这个东说念主所获得的这种福德呀,是多,是未几呢?这是一个访谒的语气,磋议的语气,问须菩提。
什么叫“满三千大千世界”呢?这一个须弥山、一个四大部洲。四大部洲等于东胜神洲、南赡部洲、西牛贺洲、北俱卢洲:这叫四大部洲。这四大部洲,就一个日月,这叫一个世界。这一个世界集成一千个世界;一千个一个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。再集成一千个小千世界,这叫一个中千世界。再集成一千个中千世界,这叫一个大千世界。若何叫三千大千世界呢?因为一个小千、中千、大千,这三次说这个千,是以叫三千大千世界。这三千大千世界等于三千多个日月、三千多个须弥山,不啻三千!
这一个小千世界等于一千个日月;再加这一千个小千世界,这是一个中千世界;那么再加一千个中千世界,这叫一个大千世界。这三千大千世界就有无量诸佛国土啊,都在这里包含着了。是以,这三千大千世界等于,系数这个法界都在内了。那么这不过总起来,说是三千大千世界。那么其实或者多少量或者少少量,这莫得一定的。是以,这个日月也就或者多过三千,或者稍为少少量这样多。因为法无定法,你不要执着一定是三千个。不过这一言以蔽之,是三千大千世界,这个世界。
这样三千大千世界,里边系数的七宝,你说有些许?这七宝是什么呢?等于金、银、琉璃、玻璃、砗渠、赤珠、玛瑙。这样多的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。这个“满”字,等于充满的风趣。那么充满这三千大千世界,这个七宝有些许?这个数量,是太多了。“以用布施”,用它来,作布施。这布施不是布施少量点,不是舍出来少量点,是把这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系数的七宝都舍出来了,都作布施了。“是东说念主所得福德。宁为多不。”这个东说念主,你说,他作念了这样大的布施、这样大的功德,他所得这个福德,你说多未几呢?“宁为多不”,然则你以为他所得的福德是多未几呢?这问须菩提。
“须菩提言”:须菩提听见释迦牟尼佛这样来磋议他,向他来问,随着就说了,说:“甚多。”说这个福德呀,甚多。然则,虽然说甚多,“世尊。缘何故。”说,“是福德。即非福德性。是故如来说福德多。”什么缘故说这个福德多呢?“是福德”,说这个福德呀,是个福德相,是个有形有相的,还不是福德性。这个性,福德性是无相的,是莫得形相的。虽然这个福德多,也祗是福德相,这是个外相,而不是信得过的福德性。“是故如来说福德多”:因为这个,是以如来说,这是福德多。其实这个是个相而不是个性!
“若复有东说念主”:释迦牟尼佛又说了,说,假定“若复有东说念主。于此经中”:在这个《金刚经》,这一部《金刚经》的里边,若何样呢?“受持”:“受”,若何叫受呢?“受”等于接纳于心,谓之受;“持”,等于执持于身,谓之持。受等于心里的受用;持等于由躯壳来力行,来实实在在地去行持去,去作念去,依照这个经典去作念去。“乃至四句偈等”,受持《金刚经》,不要说全部的《金刚经》,要是,你能诵乃至四句偈等。这“四句偈等”,有的说是“若以色见我。以音声求我。是东说念主行邪说念。不可见如来。”以这个色,有形有色的,来见我,你以这个色相来见我。“以音声求我”,或者你,以有这个声息的这种声尘来求我。“是东说念主行邪说念”,这个东说念主哪,他是行一种邪魔外说念的法,不是信得过佛法。为什么呢?信得过佛法是无形无相的,是空的,是真空妙有的,并不是在相上来辛劳夫的。是以你要在你这个假相上辛劳夫,那简直等于,邪魔外说念。这四句偈,有的说这四句。
有的说是,“凡系数相。王人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。即见如来。”这亦然四句偈。有的说,是“无我相。无东说念主相。无众生相。无寿者相。”这亦然四句偈。有的东说念主,又说,“一切有为法。如梦境泡影。如露亦如电。应作如是不雅。”这都是四句偈颂。
一言以蔽之,这四句偈颂,不管哪四句,你祗要以为这四句与你相应,你能通常紧记它,何况给东说念主讲说,这都叫四句偈。不必一定古板板的拘定,一定是哪四句。因为,是无有定法。你要一定哪四句,那就变成有定法了。这《金刚经》,是降心离相,扫一切法,离一切相;“离一切诸相。是名诸佛。”是以,就不要执着是哪四句偈颂,要把它活起来。把它活得像什么呢?像阿谁元气心灵充沛似的。我常说,你讲经要讲活经,把阿谁经讲得直蹦直跳;跳起来,飞起来,不要讲得古板板的,阿谁经讲得,越讲越古板,把东说念主讲得都睡着了。他还以为这东说念主睡着了是入了定了。哦!我当今讲经把东说念主都讲得入了定了。这样,以为我方讲得确实妙了。其实太古板了,把东说念主讲得听着也不肯意听了,哎!莫如我睡眠去,比听经还比较妙少量。是以,这个讲经啊,要把它步履起来。这四句偈,莫得一定的。哪四句,你以为它这个风趣对你相应,等于那四句偈等。
“为他东说念主说”:你以这四句偈的风趣为他东说念主说,给他讲说。你能受持,这等于,自修;你能为他东说念主说,这等于化他。你自修等于自为,也等于自愿;你为他东说念主说,这等于利他,也等于觉他。你我方明白了这个佛法,你再能,把你所明白这个佛法讲给一切的东说念主听,这叫觉他。“其福德胜彼”:你能以这个四句偈,来我方受持,而又能为他东说念主说法,这个福德就胜过前面阿谁以三千大千世界来布施,比他阿谁功德都大得多!他阿谁功德虽然大呀,然则莫得你用四句偈,为他东说念主说这种功德大。
为什么呢?前面阿谁满三千大千世界,那祗不过是一个财施,用财来布施。那么你当今用这四句偈,这是最少了。在这一部经里边,四句偈是最少了!那么你能为他东说念主说这个风趣,演说这个风趣。为什么这个福越过阿谁财施?因为这是法施。法施是一切施中的最为精湛的。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缘故呢?“须菩提”,你要明白,“一切诸佛”,系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。十方等于东南西北,这四方;再加东南、西南、西北、东北,这又是四方:这是八方了。再加上上方、下方,这是十方。这十方的诸佛还莫得完全包括在内,还要有昔日诸佛,过逝世的诸佛、当今世的诸佛、未下世的诸佛,都包括在内。这是以啊,叫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。“及诸佛阿耨多罗多三藐三菩提法”:和这个佛,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法,“王人从此经出。”这些佛和法,都是从这一部无相的实相般若流出来的,从阿谁般若里头生出来的,从这个实相般若生出来的。
“须菩提”:须菩提啊,你要知说念,“所谓佛法者”:所谓佛和这个法,你也不要着住到这个佛和佛法上,你也要把它空了。“即非佛法”:你又要把它空起来,你也不要着到东说念主的相上,也不要着到法的相上,又不要着到空的相上。你要是执着有佛又着到东说念主相上了;你要执着有法又着到法相上了;你要执着一个有空又着到空相上了。是以东说念主空,法空,空也空,这叫,扫一切法,离一切相。你能离一切相即一切法,等于一切法;你要不可离一切相,有所执着,那本来的面容、土产货的得意、本有的家珍,你我方这个自性的般若,就不会现前的。那么不会现前,是不是丢了呢?也莫得丢,不过你莫得会用;你好像在梦中不知说念。本来你明白的时候,家里有好多玉帛;你作念梦的时候,把你系数的玉帛都忘了,是以不会用。你要是把梦醒了,连一个大千世界都空了,又有什么执着呢?!
有的东说念主就说,这个佛法既然莫得一定的,那么为什么又说六度万行?为什么又说要持戒修福?那么也不需要持戒,也不需要修福啦!这是一种邪见--邪知邪见。为什么呢?你不着一切相,但是你要照章去修行。你不要存着有一种执着心,等于你虽然持戒,也不要有一种执着相;虽然你作念功德,也不要有一种执着相。你有所执着等于莫得功德;你要无所执着,你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的。
是以你说,如果不持戒;你就说是连戒也不持了。杀盗淫妄酒,佛法呀,是莫得定法的,我杀了等于没杀;我盗了也等于没盗;我打空话也等于没打空话。这等于大邪知邪见,将来一定堕地狱的。是以切记不要落这种,“轩敞空”。这叫轩敞空,拨无因果,莫得因也莫得果。轩敞空,把什么都空了;罪也空,福也空,一切什么都空。这将来是堕地狱的。是以咱们东说念主哪,不要落于这一种的过错上。你不作念功德,你就有罪业。但是你作念功德不要执着你有功德,这是就对了。你不可不作念功德,你也不可不持戒;你要不持戒就会堕地狱的。是以这少量,咱们每一个东说念主要澄莹的。
B9.一相无相分第九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须陀洹能作是念。我得须陀洹果不。须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缘何故。须陀洹名为入流。而无所入。不入色声香味触法。是名须陀洹。
释迦牟尼佛,生怕一般东说念主还不解白这个实相般若的风趣,是以,又设一个比方来问须菩提。释迦牟尼佛叫一声,说,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”:在你的风趣里是若何相貌啊?这小果的圣东说念主是初果须陀洹果;“须陀洹”,是证初果的阿罗汉,这是小乘里头的初果,这叫见说念位。这个初果呢,它破八十八品的见惑,能以这个十六心来断惑证真。
什么叫十六心呢?这十六心,等于在欲界;六欲天的欲界,断欲界八十八品的见惑。若何叫见惑呢?等于对境起贪爱,这叫见惑。对着这个意境上,生出一种贪念和爱心,这就叫见惑。你要没看见的时候呢,就莫得这种贪念,也莫得这种爱心;见着了,也不知说念为什么它就生出这种贪念出来了,就生出这种爱心来。这叫对境,对着个意境生出一种贪爱。它就叫见惑。见惑有八十八品这样多。它以十六心来断这个见惑。十六心是什么呢?等于在苦集灭说念,这四谛,欲界上,有这个八心。八心是什么呢?等于苦法忍、集法忍、灭法忍、说念法忍,这是四心的循序。又有苦法智、集法智、灭法智、说念法智,这是欲界的八心。
那麽又色界有八心。色界的等于苦类忍、集类忍、灭类忍、说念类忍,这四心。又有苦类智(智等于聪惠的这个智;前面那是个忍,当今这是个智)、集类智、灭类智、说念类智,这是四谛─苦集灭说念在色界的这四智。那麽合起来,这叫十六心,这是在教相里头的。
在这个十六心;在十五心说念类忍这个时候,断见惑的时候,这个场地叫初果向。比及第十六说念类智,获得这个说念类智,这十六心圆了,这叫证初果。说念类忍这个时候,叫初果向。这个初果,一经证到初果,然后,就要向二果了;要到二果了,证到二果上,还莫得证的。这个有一个名词,叫什么呢?叫连续说念。连续,等于连续地狱阿谁连续,但是这个叫连续说念。这个连续说念,这是正断惑的时候,它叫连续说念。你等获得说念类智的时候,这叫一经断惑断了,这叫摆脱说念;这个时候,叫摆脱说念,获得摆脱了。
这个若何叫果呢?这个果,等于好像这个果木驱散了。它这是结了果了,但是还莫得熟识;到熟识了,收货了,那等于叫说念。是以这初果也叫果;二果也叫果;三果也叫果;四果就叫阿罗汉说念了。阿罗汉说念呢,它等于好像这果熟识了,它就叫阿罗汉说念,收追思了。在初果叫见说念位,二果、三果呢,都叫修说念位,等四果呢,叫无学位。
这初果须陀洹;须陀洹是梵语,翻到中语,就叫入流。若何叫入流呢?入流,是逆庸东说念主六尘流,和庸东说念主这个六尘流相逆了;入圣东说念主法性流,入小果的圣东说念主法性的里边来了。这个流,也等于一类一类的风趣,入到圣东说念主之类的同类里边。是以当今说,“须陀洹能作是念”:释迦牟尼佛问须菩提,说是,须陀洹,证到初果小乘的圣东说念主这个果位,他可以作这种的念吗?他可以这样想吗?想什么呢?说:“我得须陀洹果。”他说,哦!我一经获得须陀洹果啦!他可不可以这样的想呢?
须菩提言:“不也。”须菩提说,不可以的!那他不应该有这种的念头的。“世尊”,说啊,“世尊。缘何故”呢?什么缘故他不应该有这种的想念呢?“须陀洹”:因为,须陀洹他这个果位,“名为入流。”他的名字叫入流,“而无所入”;无所入,也莫得所入。虽然他叫入流“而无所入”。“不入色声香味触法”:他呀,若何叫证了初果了?他不被这个色声香味触法所转了。他能,见色也不迷,见声尘也不迷,香尘也不迷,味尘也不迷,触尘、法尘,统统他都无所执着了。他因为无所执着,是以就有这个初果的名。这初果虽然名为入流,然则根柢等于一个名字。名字是莫得一个实体的。是以,这个须陀洹,他也就不应该作这种的念头,说,我一经得了须陀洹果了,他不应该有这种念头。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斯陀含能作是念。我得斯陀含果不。须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缘何故。斯陀含名一交往。而实无交往。是名斯陀含。
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”:释迦牟尼佛说了初果,那么生怕一般东说念主以为初果,和二果不同。那么初果不作这种的念,二果或者可以作这种念吧?是以再问须菩提,说: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”在你的风趣你怎样啊?“斯陀含能作是念。我得斯陀含果不”:说是,这个初果,他证初果罗汉哪,还有七番存一火。因为要到天上,再到东说念主间,要七次;还有七番受存一火。这二果呢,等于,一交往,一来果。这一来果,等于一世天上,一来东说念主间:这是二果。
说是啊,须菩提,这个二果斯陀含他可以作这种的想念吗?作这种的念吗?“我得斯陀含果不。”他说:哦!我一经得了斯陀含的果位了。“须菩提言。不也”:须菩提对佛讲,说:“不也。”不可以的。为什么呢?“世尊。缘何故。”“须陀含名一交往”:这个斯陀含的果,他的名字就叫一交往:一来天上,一世东说念主间:这一交往果。“而实无交往”:在这个方法上,有这种的交往,而实实在在的,他也就莫得交往;莫得交往,他一经快了存一火了,可以来,也可以不来;可以有一番存一火,也可以,再往前一进就证得这三果,就莫得交往了。在这个二果,这一来果,也等于一个名辛苦,并莫得一个实体。
“是名斯陀含”:这个它只是等于一个斯陀含的名辛苦。是以他也不可说是我有所得了。啊!我得--得个什么呢?根柢等于个方法;给他这样一个名,他莫得一个实体可以得的,是以作这种的念。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阿那含能作是念。我得阿那含果不。须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缘何故。阿那含名为不来。而实无不来。是故名阿那含。
这一分,等于说的无我相、无东说念主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。是以才说“一相无相分”,这第九。说初果须陀洹、二果斯陀含一经讲了,当今讲到三果阿那含。这个初果要离一切的执着,二果也要离一切的执着,三果更应该离一切的执着。是以佛又叫了一声,说:“须菩提”呀,“于意云何”:在你的想法应该若何相貌呢?我当今问你一个问题。“阿那含”:前面那讲的初果、二果,当今是三果;三果是阿那含,名为不来果。这阿那含亦然梵语,翻译过来等于叫不来,是以叫不来果。“能作是念”:说他能不可作这样的想法?这个“能”,就包括不可;他能不可?这是个问询词。前面亦然磋议词,这儿还是个磋议词。说,他能作这样的想念吗?“我得阿那含果不”:他能,想一想我我方是不是获得阿那含果了呢?获得没获得呢?他想不想这个?“须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”须菩提,是个很理智的东说念主,他悟解空理第一。他就说了:“阿那含”,阿那含这个名词,“名为不来。”他是要不到东说念主间受存一火了,不来了。
方才有的东说念主说是,他莫得场地来;那莫得场地来,有场地去莫得呢?有的东说念主,头前又讲说是,他打这个休想了。这儿并莫得打休想。“能作是念”,并不是他真作这个念头了。这是佛来磋议须菩提,问他。他说:“能作是念。我得阿那含果不。”说,我能不可,我一经得没得阿那含果了呢?“须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”说他不会这样想,他不会打这个休想,不会生这种贡高我慢哪,这粗糙的心。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原因哪?因为这个阿那含,他名字叫不来,然则,他这个不来的想想,他也莫得;莫得这一个执着,说,哦!我是不来果了。莫得!“而实无不来”:而实实在在他不可起这个休想念头。是以,“是故名阿那含。”因为他莫得这种休想,是以才叫不来果;不来等于不到,不来受存一火了。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阿罗汉能作是念。我得阿罗汉说念不。须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缘何故。实无有法。名阿罗汉。世尊。若阿罗汉作是念。我得阿罗汉说念。即为着我东说念主众生寿者。世尊。佛说我得无诤三昧。东说念主中最为第一。是第一离欲阿罗汉。世尊。我不作是念。我是离欲阿罗汉。世尊。我若作是念。我得阿罗汉说念。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。以须菩提实无所行。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。
“阿罗汉”,释迦牟尼佛,又叫须菩提,说,在你的风趣若何相貌呢?这个“阿罗汉能作是念”:证阿罗汉这小果的圣东说念主,这四果的阿罗汉,他可以这样想吗?“我得阿罗汉说念不”:我一经获得阿罗汉说念了,或是莫得获得呢?他可以这样想吗?
“阿罗汉”是梵语,翻译成中语叫应供,又叫杀贼,又叫无生。若何叫应供呢?应供等于应当受东说念主天的抚育。比丘等于罗汉的因;罗汉等于比丘的果。在因中,他是作念一个乞士,到各处去讨饭讨饭;在果上呢,就作念应供,应该受东说念主间的抚育和天上的抚育,这叫应供。因中,是叫怖魔;果上,就叫杀贼。杀什么贼呢?就杀这个喧阗贼。在比丘的时候,他就破恶;那么果上,就叫无生。这个罗汉,也有三个风趣,是以等于应供、杀贼和无生。杀这个喧阗的贼,在小乘罗汉,杀喧阗贼;要是在菩萨乘,说,就不只须杀贼,等于不贼也要杀,不是贼也要杀。不是贼若何要杀呢?在罗汉的这程度上,它不是贼了,但是到菩萨的这种地位上,它又变成贼了。是以,虽然说杀贼,也杀不贼。这个也杀不贼,等于杀在菩萨的地位上,这个贼。
这个贼是什么贼呢?等于这个无明贼,无明。无明若何变成贼呢?因为这一切的喧阗都是从无明生出来的。罗汉虽然证到无学位,但是他还有无明。不只罗汉有无明,等于菩萨到这个等觉菩萨,还有终末的一分生相的无明未破。是以,在罗汉的成分上来说不是贼,要在菩萨的身份上来说,等于一个大贼。是以呀,也应该杀这个不贼。这是,这个罗汉。
“能作是念”:这罗汉他可以这样想吗?“我得阿罗汉说念不”:我得没得了阿罗汉说念呢?可以这样想吗?“不也。世尊”:须菩提就说,不可以的。为什么不可以呢?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原因说不可以作这种的念呢?“实无有法。名阿罗汉”:虽然证得阿罗汉果,这不过也等于一个名辛苦,根柢就莫得一个什么实体可得的。不要说证阿罗汉果,等于成佛也不可说,我方想我方一经成佛了,不应该有这种念。“实无有法”:莫得一个什么有形相的法,说是“阿罗汉”。这阿罗汉祗是一个虚名辛苦,一个空名辛苦。如果你要是认为有了,那就有了一种法执了;有了一种法的执着,那等于放不下,也等于,这个法莫得空。
“世尊”:须菩提又叫了一声世尊,说,“若阿罗汉”:假定要这个阿罗汉,“作是念”哪。他要这样想,“我得阿罗汉说念”:我呀,一经获得阿罗汉说念了。这个前面初果须陀洹、二果斯陀含、三果阿那含都是讲果,若何第四就讲说念了呢?这个说念本来也等于个果,不过以前所说的阿谁果就像阿谁果木树,方才结子,结阿谁果的时候,还莫得熟识呢。到这个说念呢,就熟识了。这果一经熟识了,就应该收货了。这收货的果实,是以叫说念了。那么阿罗汉,假定他要说,我获得这个阿罗汉的说念果了,“即为着我东说念主众生寿者”:他这就我也莫得空,法也莫得空。他有我得阿罗汉说念这个想想就有了我相了;有了我相就会生出一种对待,有了东说念主相了。东说念主我,这一有对待法就变成众生相了;有了众生相,就有了寿者相。这是,一经着了四相了。
“世尊”:须菩提又叫了一声世尊,又叫一声佛。“佛说。我得无诤三昧”:佛,说我获得这个无诤的三昧。什么叫“无诤”呢?“诤”等于争论,等于争辩,等于一种斗争的心:斗争。
这个斗争的心哪,六祖人人说过:“诤是胜亏心。与说念相抵牾。便生四相心。由何得三昧。”这六祖人人,他说,这个诤,为什么要有诤呢?诤等于要争输赢:或者你输了我赢了,或者我赢了你输了;我辩胜过你了,你胜过我了:这就叫一个诤。这诤有胜亏心。“与说念相抵牾”:与你修说念上,就大相抵牾啰!你修说念就不应该争输赢,也不应该争第一和第二的。修说念的东说念主,我以前没讲吗?就像阿谁水似的,阿谁水,若何相貌呢?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:水,它利益一切的万物,你,树木、花卉依仗着水而生。有水,它才能生;莫得水,它就不生了。乃至一切的东说念主也要依赖着这个水而生;你要莫得水,你看一看,就不会活命了。然则飞禽哪,有的不喝水的,但是也有好多都要喝水的。一切的飞的东西需要水;在水里活命的鱼鳖虾蟹也需要水。一切的动物需要水,一切的植物需要水;这胎卵湿化都需要水来活命。是以说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。
水,对一切的万物,它都成心益而不争功。那么水所处的场地,不是在精湛的场地,它是在洼下的场地,等于最低的阿谁场地,是水所住的场地。“处众东说念主之所恶。”这是老子说的。若何“处众东说念主之所恶”呢?你看阿谁水,在最低下的场地。东说念主东说念主都欢畅往高的场地去,不欢畅往低的场地去;水呢,就不同了,水高兴在低的场地。因为它在低的场地,是以就适应说念。“处众东说念主之所恶。故几于说念。”是以,它就合说念。
那么讲起来这个老子,你知说念是谁来的?老子,他前生等于摩诃迦叶。摩诃迦叶,因为在佛出世之后,他知说念中国这个众生造罪业的好多,不照章修行。是以,他就派这个老子,和孔子和颜回,来到中国先素养众生。老子等于摩诃迦叶的化身,这个孔子,和颜回都是菩萨,来到中国来的。是以老子在中国,就提倡平庸。那么东说念主要能知说念平庸了,这个法,然后再能知说念无不为。那么这是释教的风趣了;释教讲平庸、无不为。那么这个“诤是胜亏心”:争强论胜,“与说念相抵牾”。这和修说念上,是大相抵牾的,是以火去蛾中的。修说念本来应该向南走,你一有诤的心等于向北去了。本来应该向西走,你又向东跑去了,是以,这叫以火去蛾中,“与说念相抵牾”。你由这一诤就生了四相心了:生了东说念主相、我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:生出这四相心来了。“由何得三昧”:你生出这个四相的心来,若何会再获得三昧呢?!就得不到三昧了!是以,这六祖人人说的。
那么这个“无诤三昧”:“无诤三昧”等于莫得胜亏心了,莫得斗争心了;莫得斗争心,入到这种的定,这叫无诤三昧。世尊通常说,须菩提获得这个无诤三昧,“东说念主中最为第一”:在这个一般东说念主里边,他算是最为第一了,是第一。“是第一离欲阿罗汉”:是第一离欲阿罗汉。“离欲”:等于离开一切的这种贪欲。贪欲,好多好多的,这个贪欲。贪财亦然个贪欲;贪色亦然个贪欲;贪名亦然个贪欲:贪一切所好的,这就叫贪欲。那么证得这无诤三昧了,就莫得一切的贪欲;也不贪食,也不贪穿,也不贪住好的场地,一切的理想都断交了,这是第一离欲。离开欲就获得这无诤三昧,就获得这个清净了;没离开欲就得不到这无诤三昧,得不到沉静的这种重生。
“世尊”:世尊哪,“我不作是念”:我不想,我是获得无诤三昧了,我是证阿罗汉果了,我是东说念主中第一了,我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了。世尊哪,我莫得这种的念头。为什么呢?“我是离欲阿罗汉。”“世尊。我若作是念”:世尊哪,假定我要有这种的念头的话,我就谈不到清净啰!谈不到离欲了!谈不到无诤啦!“我得阿罗汉说念”:我要是,想,“我作是念”,我一经获得阿罗汉说念了。那么我要这样想的时候,“世尊则不说”:世尊哪,你就不会说,“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。”你呀,世尊,你就不会说,须菩提是一个最欢畅修行清净行的这样的东说念主,你就不会这样想了。因为什么呢?因为我有这种念,那就不够清净了!不够无诤了!不够离欲了。我有这种念,这等于诤,等于不清净,等于莫得离欲了嘛!还有这种的休想了嘛!
“以须菩提”:因为我须菩提,“实无所行”:我无知无识,我一切无着。我既莫得我执,又莫得法执。我也不执着,不自诩说,哦!我一经获得阿罗汉果了、阿罗汉说念了。因为我莫得这种的这个念,是以,这才够上清净、无诤、离欲阿罗汉。是以佛才说我是一个第一离欲阿罗汉。如果我要有这个念,佛就不会这样讲啦。“而名须菩提。是乐阿兰那行”:而祗不过有一个虚名,说,须菩提,他是一个欢畅修清净行的这样一个东说念主。并莫得实体,说,我有一个什么所得,实无所得。我虽然证了四果阿罗汉,而无所得,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什么也莫得的。
B10.尊容净土分第十
佛告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昔在然灯佛所。于法有所得不。不也。世尊。如来在然灯佛所。于法实无所得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菩萨尊容佛土不。不也。世尊。缘何故。尊容佛土者。即非尊容。是名尊容。是故须菩提。诸菩萨摩诃萨。应如是生清净心。不应住色生心。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须菩提。譬如有东说念主。身如须弥山王。于意云何。是身为大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大。世尊。缘何故。佛说非身。是名大身。
前面这个小乘的四果,都应该无所著住。那么释迦牟尼佛,又生怕一般东说念主以为这小乘的圣东说念主果,不应该执着。那么佛的果或者是菩萨,和小乘的不同了。生怕有东说念主怀疑,是以又举出佛呀,作譬喻来讲。“佛告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,又告诉须菩提,“于意云何”:说,在你的风趣若何样呢?“如来昔在然灯佛所”:“如来”就释迦牟尼佛自称,说是,如来我呀,“昔”,等于以前;说是你以为我,在以前然灯佛阿谁时候。然灯佛等于给释迦牟尼佛授记的阿谁佛。释迦牟尼佛等于受然灯佛的记。若何叫授记呢?授记等于给一个记别号;授一个记别号,就说:“汝于下世当得作佛。号释迦牟尼。”这就叫给他授记了,预先授的记。
在然灯佛给释迦牟尼佛授记这个时候,释迦牟尼佛亦然个比丘,然灯佛呢,其时亦然个比丘。释迦牟尼佛这个比丘然则,莫得成佛的比丘;然灯佛这个是一经成佛了,是然灯佛。释迦牟尼佛,有一次见着然灯佛,从很远的场地走来了;走来,在这个路上,就有一些水、一些泥。释迦牟尼佛因为行菩萨说念,他高兴利益一切的东说念主。他看这个路上有水,于是乎他就我方躺到这个有水的场地。那么还有一些个水,他这个躯壳莫得遮住,于是乎他又把他头发(他行沙门行,不理发的);这个头发绽放,也铺到这泥和水这个场地,请然灯佛在他身上边走昔日。然灯佛就满他的愿,由他身上走昔日。
走昔日之后,就对释迦牟尼佛说:“你也如是,我也如是。”说:“你的心亦然这相貌,我的心亦然这相貌。”是以说,“你也如是,我也如是。”你亦然为法忘躯,我亦然为法忘躯,那么共同都是为佛法而行菩萨说念。于是乎,就用手摩着释迦牟尼佛的顶,就说:“汝于下世,当得作佛,号释迦牟尼”:说,你在来生就成佛了。你佛的名号就叫释迦牟尼佛。
然灯佛给释迦牟尼佛授记之后,那么两个东说念主就离异了,各行各说念。那么释迦牟尼佛以这种的利益众生的精神来行菩萨说念,遇着然灯佛给他授记,是以才说:“如来昔在然灯佛所”:我以前在然灯佛的时候。“于法有所得不”:于这个佛法上,我有什么法可得吗?须菩提,你想有莫得?“不也。世尊”:须菩提听见释迦牟尼佛这样一问,于是乎他就答覆,说:“不也。世尊。”说,不,莫得法可得的,世尊。“如来在然灯佛所”:如下世尊你呀,以前在然灯佛阿谁时候,“于法实无所得”:你对这个法上,实无所得,莫得什么所得的法。
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菩萨尊容佛土不”:须菩提,在你的风趣若何样?修行六度万行这个菩萨他尊容佛土不?他用他这个功德来尊容佛土吗?“不也。世尊。缘何故”:须菩提就说,他不尊容佛土;他要有一个尊容佛土的心,也就有了我东说念主众生寿者相了,也就有所执着了,又和阿谁小乘得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那一样的风趣了。他要有一个尊容佛土的心,他也就有了我东说念主众生寿者相了。“世尊。缘何故”呢?“尊容佛土者。即非尊容”:说是,他虽然来尊容佛土,“即非尊容”,就莫得尊容。因为什么呢?他要有这样一个心,说,我尊容佛土了,他就东说念主也没空,法也没空;他莫得空东说念主我的法,阿谁法也不空:这有了法执和我执。是以菩萨尊容佛土,他不以为他是尊容佛土,不过祗有尊容佛土这样一个名辛苦。这不过说,尊容佛土,这是个名辛苦,莫得实体的。
“是故须菩提”:因为这个,是以须菩提,“诸菩萨摩诃萨”:系数一切的菩萨摩诃萨,“应如是生清净心”:应该生清净心,等于莫得所执着的心,等于清净心,莫得所执着。莫得说:哦!这个是我作念的,阿谁是我作念的;哪个功德是我出的,哪一件事是一定幸好我:莫得这种想想的,莫得这一种执着心的。“如是生清净心”:如果有这种执着心,说是我作念了什么功德了,那就变成不清净了。不清净等于污浊了。你以这个东说念主心,东说念主我的心来作念功德,那是莫得功德的;以东说念主我心来尊容佛土,那是莫得尊容的。是以菩萨他要生清净心,莫得这种染污心,莫得像东说念主我、辱骂哪;我呀、东说念主哪、众生、寿者:莫得这些个念头,这叫清净心。“不应住色生心”,不应该执着有这个色而生心。不应该执着住到声香味触法而生心;你要有色声香味触法这种心,这就变成六尘的心了,不是清净心了,不是你信得过那种功德了。“应无所住”:应该要无所执着而生其心,应该要无念哪!你要能无念等于无所住。你要是能无念,也等于,无所住而生其心。
“须菩提”:须菩提,你应该知说念。“譬如有东说念主”:我跟你举出一个比方。“譬如有东说念主。身如须弥山王”:他阿谁身,像须弥山王那么大,“于意云何”:在你的风趣里你若何样?“是身为大不”:这个身是大吗?“须菩提言。甚大”:须菩提说,甚大。“世尊。缘何故。佛说非身。是名大身”:须菩提说,甚大呀,但是以后接着又说,佛说阿谁非身,你要有一个须弥山,那还有边缘呢,有了限量了;你要能莫得身,莫得再可以比的他阿谁身,“是名大身。”你有个须弥山,那还有死心,虽然是大然则大,但是,阿谁非身,莫得边缘阿谁身,那才是个大身呢!
B11.平庸福胜分第十一
须菩提。如恒河中系数沙数。如是沙等恒河。于意云何。是诸恒河沙。宁为多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但诸恒河。尚多无数。何况其沙。须菩提。我今实言告汝。若有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以七宝满尔所不可偻指三千大千世界。以用布施,得福多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佛告须菩提。若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于此经中。乃至受持四句偈等。为他东说念主说。而此福德。胜前福德。
这一段文是说这个无漏的福德,胜如有漏的福德,平庸的福德胜如有为的福德。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,又叫一声须菩提,说,在前面这个小乘的四果圣东说念主,和菩萨、佛都要不取相,都要无所执着;也莫得我执,也莫得法执,也莫得空执了:一切都无所执着。是以,这是不执着,是以才能得佛果、菩萨尊容佛土、证四果阿罗汉,而要无所执着。那么又生怕东说念主对这布施上,还有执着这个相,是以又叫须菩提,说:“如恒河中系数沙数。”说,你看见了吗?咱们前面这一条恒河,这一条恒河有些许沙呢?“系数沙数。”“如是沙等恒河”:在这一条恒河里系数这一些个沙。
恒河阿谁沙,就像面粉那么细,每一粒沙,以致于都看不澄莹那么细,就像面粉似的。你好像阿谁面粉,那一粒面粉,你看得不澄莹,单单一粒面粉,你看都看不见的。恒河阿谁沙亦然这样。那么它这个沙这样样的细,你说有些许沙呢?这个沙的数量有些许呢?可以说是,用最高的算数师也算不澄莹。那么当今把这一个恒河里边,每一粒沙再作念为一个恒河。你说这有些许恒河?那恒河沙既然不知说念数量了,那么每一粒沙再作念一个恒河,这有些许恒河呢?这恒河也没少见量了。那么在这没少见量这样多的恒河沙里边,系数的沙,那么有些许呢?这愈加不可算数了。莫得设施知说念是些许,“如是沙等恒河。”
“于意云何”:在须菩提你的风趣里边,若何相貌呢?在你的风趣里,认为这沙是有些许呢?“于意云何。是诸恒河沙。宁为多不”:这系数的这样多的恒河沙,你说它是多未几呢?有些许沙呢?“须菩提言。甚多”:须菩提说,甚多啊,这个沙的数量,简直的我数不过来了。为什么呢?“世尊。但诸恒河。尚多无数。何况其沙”:说是,这个恒河,一经就没少见量了,何况恒河里边这个沙又有些许呢?我是不知说念了,是以这甚多。何况其沙呢?,何况它的沙数呢?释迦牟尼佛听见须菩提这相貌答覆,他就又说了,说:“须菩提。我今实言告汝”:我当今说本分言,老本分实地告诉你,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。若何相貌呢?“若有善须眉”呀,假定要有善须眉或者是善女东说念主,“以七宝满尔所不可偻指三千大千世界。以用布施。得福多不”:说是,系数的修五戒十善的男东说念主和修五戒十善这个女东说念主,“以七宝”--“七宝”等于金、银、琉璃宝、玻璃宝、砗渠宝、赤珠宝、玛瑙宝,这七宝--“满”,这个“满”,等于充满了。“尔所”:这个“尔所”,等于像以上所说这样多的不可偻指,三千大千世界。“尔所”,等于又当“如许”:如,等于像字,等于如是我闻阿谁如。许等于言字边加个丑寅卯午未的阿谁“午”字,等于许可的许。如许,就像这样多。如许等于说像这样多。些许哪样多呢?“不可偻指”:像那不可偻指,“三千大千世界。”
在本经,前一段说过,说过是只是就说三千大千世界,莫得说“不可偻指三千大千世界。”当今,又把它往更深了一层讲,更殊胜了一层讲,又往更多了一层比方。前面只是等于“三千大千世界”。当今,是“不可偻指三千大千世界。”这比以前阿谁三千大千世界,那又增加了几千万倍。“以用布施”:用这样多的七宝来作布施。“得福德多不”:这个得的福,多未几呢?“须菩提言。甚多”:须菩提说,哦!这个是好多!然则虽然好多,这是有为的福报,这叫有漏的福德,有为的福报。有为,等于有穷尽的时候。有漏的,亦然不究竟的。是以,虽然像不可偻指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多的七宝来作布施,也仍然是属于有为、有漏的。是以,不是平庸无漏的。“得福多不”:得福多未几呢?“须菩提言。甚多”:好多,世尊,须菩提说。
“佛告须菩提”:这时候,佛又告诉须菩提,说:“若善须眉”:假定若有,世间修五戒十善的善须眉,或者修五戒十善的善女东说念主,“于此经中”:在这一部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里边;不要说,他就讲这一个全部的《金刚经》,就在这个经中,“乃至受持四句偈等。”“乃至”,是超略词。若何超略词呢?超略等于减少,省文,等于不讲那么多虚浮的话,简而赅之来讲。“乃至”,乃至,等于风趣你不要说你读诵这个全部的《金刚经》,你等于,乃至于最少,以最多之中的最少,少到些许呢?少到“乃至受持四句偈等。”“受”,等于心里接纳了;“持”,等于执持。等于身心奉行,心里也紧记它,身也要行持它,就要实实在在去作念去。若何叫心接纳呢?好像说,“菩萨应离一切相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菩萨应该,离开这一切诸相,心里想这个风趣:哦!菩萨应离一切相。什么相也不着,也不着我相,也不着法相,也不着空相:这离一切相啦。
这心里明白了,那么要实作念去,等于,所行的布施也不要有一个我相,也不要有一个东说念主相,也不要有中间一个受者,不要有一个能施,又有个所施;不要有一个能受,又有个所受,离开这一切的相。离开一切相了,这等于持。你能实实在在照这样去作念去。你作念了功德而不着住这功德之相,这等于持。这受持。受持些许呢?“受持四句偈等。”“四句偈”,前面也一经讲过一次了,那么等于,或者“无我相。无东说念主相。无众生相。无寿者相。”这亦然四句偈。
譬如你见着东说念主,你就给他讲了,你说在《金刚经》上,说应该无我相。是以你不要把你呀,看得那么相貌的热切。你不要执着有一个你。你又要无东说念主相,也不要执着有东说念主相。你莫得我相,莫得东说念主相,这等于莫得众生相了;你莫得众生相,也等于莫得寿者相。他这讲了,他一听,哦!这要离一切相了。那么能离一切终点于菩萨了,菩萨就不着相了。不是说,哦!这个功德是我作念的,阿谁功德是我作念的,这个庙是我修的,阿谁经是我印的;莫得这一切相,作念去就忘了。要真忘了,不要若即若离,故意沽名钓誉。东说念主家问说,阿谁经是谁印的?我不知说念呢!明明他知说念,他又说不知说念。这等于故意沽名钓誉,你懂吗?
你知说念就说知说念,不知说念就说不知说念。东说念主家莫得问你,你也不必说:哦!这是我作念的,这个经都是我印的,你看见!这个经上都有我的名字在这儿了嘛!有他的名字呢!这就着到,我相、东说念主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都没空呢!要不执着于相呢,你印经印昔日就澄莹,莫得寿者相。你澄莹,那功德是存在的;你要不了,那功德它莫得。因为你这儿要是无漏了,那功德才是无漏;你这儿有漏呢,那功德还是有漏。你这我方要能明白平庸法了,你那功德也就变成平庸了。是以,这是四句偈。
还有,“若以色见我”,《金刚经》后边讲,说,你要以这个有形有色的来见我,我是谁呢?佛。以音声来求我,“以音声求我”,以这个音声,你唱的好歌,或者唱的好声息哪,你来求佛。“是东说念主行邪说念”:这个东说念主,都是行邪说念呢!“不可见如来”:不可见如来的法身。那么在前面,说是阿谁身大如须弥山王,那么个身是大吗?须菩提先说甚大,以后他就说:“佛说非身。是名大身。”阿谁“非身”--什么是“非身”呢?非身,说不是身;不是身,那是个什么?不是个身,若何又说是“非身。是名大身”呢?那不是身哪,那是个法身。那佛的法身是绝对待的,莫得可以和他比的。如果你要有一个须弥山那么大,那还是和须弥山对的;须弥山也这样大,你这个身也这样大。或者那有一个比须弥山更大的?你就小了嘛!你莫得对待,阿谁法身是绝对待的;莫得第二者,祗唯一无二的,那才是大身呢!阿谁“非身”呢,等于法身;所说的法身,不是这个报身。
在释教的教理上讲,这个法身才是真佛呢!那么是以说,“抚育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。”毗卢遮那佛,他是遍满一切处的。阿谁圆满报身是卢舍那佛。千百亿万化身是释迦牟尼佛。在释教的教理来讲,阿谁报、化;报身和化身都不是真佛,祗有法身才是真佛呢!是以本经讲的“非身。是名大身。”这个“非身”等于法身。
或者这四句说,“一切有为法”。“一切”:系数的都包括在这里边了。“有为法”:等于艰苦奋斗的,也等于有形相的,这叫有为法。“如梦境泡影”:这有为的就好像是梦似的;又好像空虚演叨的这个东西;又好像阿谁水泡;又好像这个东说念主的影子一样。“如梦境泡影。”“如露亦如电”:像阿谁露珠似的,又像电光石火似的。“应作如是不雅”哪,在这一切的有为法上,你都应该作这样的不雅。什么叫“有为法”?等于世界上,这一切有形相的,乃至于国、家、我方本人;这有形有相的都叫有为法。这一切有为法都是像梦境泡影、如露如电这个相貌。“应作如是不雅”:应该作像这样的不雅。“应作如是不雅”哪!这个有为法是有坏的。是以,你就给他讲这四句偈。
“为他东说念主说”:而为他东说念主在说。你明白这四句,你就说四句;明白五句,你就说五句;明白六句,你就说六句;明白这一部《金刚经》,你就说一部《金刚经》;明白十部《金刚经》,你就说十部《金刚经》。你要明白些许,你就讲些许。“而此福德胜前福德”呀!你就只是讲这四句偈这样少的佛法,而这种的福德,也比你以七宝充满不可偻指三千大千世界来作布施,那种的功德多。为什么呢?前面那是有漏的功德,你当今所讲的这个佛法,这是无漏的功德,这是不坏的功德。你以前所讲的,那是有为的功德,那是有漏的功德,那是有相的功德。是以,这个无相虽然少而胜于多,无漏也虽然少而比这个多的殊胜,是以,“胜前福德。”
B12.尊重正教分第十二
复次。须菩提。随说是经。乃至四句偈等。当知此处。一切世间天东说念主阿修罗。王人应抚育。如佛塔庙。何况有东说念主。尽能受持读诵。须菩提。当知是东说念主。成立最上第一希有之法。如若经典所在之处。则为有佛。若尊重弟子。
“复次”:这是前面这个经文还莫得说完,是以再接续来把它说一遍。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。“随说是经”:这个经典,随处随时有东说念主讲说这个经典,这叫“随说是经。”“乃至四句偈等”:乃至于莫得能把这个全经都演说,因为,或者时辰的筹商,或者环境的筹商,各样人缘而不可把这个全经讲完,就单单讲四句偈等,就好像前面所说的四句偈。那四句偈,一切有为法都像梦境那相貌。那也说--又有四句偈,说,“凡系数相。王人是空虚。若见诸相非相。即见如来。”这亦然四句。那么不管哪四句,你认为对你现时的东说念主,来给他阐述注解,是最应机,这等于对机之谈,对机说法。
“当知此处”:你应该要知说念,在你说四句偈这个场地。“一切世间”:这“一切”等于包括这个天、东说念主、阿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家畜。这儿只是说阿修罗和天东说念主,莫得说三恶说念。因为三恶说念,它辞谢易来抚育三宝,是以,这个世间的东说念主和天上的东说念主。
这世间有二种世间。什么是二种世间呢?一种等于多情世间;一种等于器世间。多情世间等于咱们系数一切的众生,凡有血气的,这都叫多情;莫得气血的,那是冷凌弃。什么叫器世间呢?器世间等于,房廊屋舍、江平地面森罗万象,这都叫器世间。那么多情世间又叫正报;器世间又叫依报。正报,为什么要有这个世间哪?就因为有这一切的多情。这世间,有这一切的多情,才能作一个世间;如果莫得多情的众生了,那世界也就莫得了。器世间它是个冷凌弃的。那么冷凌弃的呢,为多情所依,是以叫依报。这个正报等于,正直来受果报的。咱们东说念主在这个世间都是受果报的,这世间。
“天”等于天上的东说念主;“东说念主”等于东说念主间的东说念主。“阿修罗”:阿修罗,咱们好多东说念主都听过阿修罗这个名词了。我还紧记昨年暑假的时候,这个果璞告诉我说,她这个家里有一个阿修罗狗跑了。阿修罗狗,还要用东说念主来关心它:这是一个阿修罗狗。那狗是阿修罗,东说念主也有阿修罗的;东说念主好打架,恋战斗,这都是阿修罗。天上也有阿修罗;天上阿修罗就欢畅和天兵天将去作战,打架。阿修罗他的这种的性格,等于好斗争,斗争坚固。那么,莫得听过经的说,阿修罗?我还不知说念是什么风趣。我当今告诉你,阿修罗,是梵语。这个中国话就叫无规矩。英文呢,叫什么?疏忽叫 ugly,是什么?我不知说念了。
这个又叫无酒。他莫得酒喝,一天到晚他想要喝酒。但是也不知说念为什么,卖酒的就不卖给他;不卖给他,是以他莫得酒饮。钱是有,但是莫得酒喝。东说念主家一看,这阿修罗来了,喔!就不卖给他酒。为什么呢?怕他喝醉了就打东说念主,是以就不卖给他酒,叫无酒。
因为他有天福,莫得天权。在天上,有天东说念主的福报,莫得天东说念主的职权。是以又叫有天福,莫得天德,莫得天东说念主的德行。这是阿修罗。阿修罗,若何作念的阿修罗?这个阿修罗呀,等于你欢畅挫折。譬如,东说念主家骂你一句,你也想骂他两句;东说念主家打你一拳,你要想打他两拳。一言以蔽之,要加倍奉还。一言以蔽之,你要我方占少量低廉,在斗争上,占少量低廉,这就快去作念阿修罗了。然则,“王人应抚育”:你有东说念主说这四句偈的时候,这个不只东说念主间的东说念主应该抚育,就天上的东说念主,也应该来抚育这个说法的东说念主。
什么叫抚育呢?这抚育,供佛有供佛的这种抚育;抚育法有抚育法宝的抚育;抚育僧有抚育僧宝的抚育。抚育佛用什么呢?用香、花、灯,点灯,或者生果,或者,尊容佛前:这都叫抚育。或者供茶,给水,这都是抚育佛。抚育法呢?若何抚育呢?就要好好地保护这个法,看这个经典,不要虚应故事的,不要看这个经典很粗俗的,什么场地都放。放这个经典,你一定要放一个洁净处。你把它放的时候,要放得好好的,要放得规国法矩的。不要这样放,若何样放?放得这一册经呢,放到这个台上一半,后边还有一半这样低下去。据这个开佛眼的东说念主看,你这样放这一部经没筹商,韦陀菩萨就要在这个场地,用他这个手来掫着这个经的;他不诊治的,韦陀菩萨。你要放到阿谁不干净的场地,等于不恭敬经典,这也不是抚育。你放这个佛经,一定要比世间阿谁竹帛高;世间竹帛放不才边,佛的经典放在上边,放比较高的场地,放到阿谁清洁的场地。爱怜这个经典犹如咱们的生命一样,就像爱怜咱们的生命一样,不要拿这个经典粗俗就把它撕下去一张,粗俗就把它用火烧了,不可以的!
你要烧这个经典,会若何相貌呢?来生愚痴,莫得聪惠。你烧经典,没筹商;你当今烧了,不晓得若何样了?来生最笨最笨了!东说念主家教你一遍也不紧记,教两遍也不紧记,就像阿谁周利槃陀伽似的。然则周利槃陀伽,他虽然在以前艰涩经路,然则他以后,还种了好多善根,是以遇着释迦牟尼佛,证果成阿罗汉了。咱们不知说念什么时候才可以见着佛?如果作念这些毁坏经典的事情,愚痴,将来,那成果是不可遐想的!是以这抚育法。
抚育僧呢?这抚育僧东说念主,在暹罗、缅甸,都是抚育吃的东西。阿谁披缁东说念主,都是讨饭讨饭,到外边去化斋饭。每一家庭,都应该筹商出来一碗饭、一碗菜,给这个僧东说念主来讨饭时,布施的。咱们布施给披缁东说念主,在佛国的场地是饮食,然则这有四事抚育,四种。四种是什么呢?第一饮食。第二衣服,披缁东说念主要穿衣服,要这个在家东说念主来抚育。卧具,卧具等于 sleeping bag。汤药,等于指一种药品;这种药品抚育给披缁东说念主,留心他有的时候有病,随时就可以吃少量这个药,就莫得病了。这叫四事抚育。那么这抚育,要在家东说念主来抚育,披缁东说念主是受抚育的;受抚育的,在吃饭的时候,是以就有三念五不雅。披缁东说念主受抚育的时候应该有三念五不雅。
什么叫三念呢?易果容前天,他向我请问这个三念五不雅的风趣。我一经给他略略地讲一讲。那么当今,再给寰球讲一讲。三念,不管披缁东说念主、在家东说念主吃东西的时候,应该作有这三种的念:第一是我要没运行吃饭以前呢,要喝汤的。喝汤,要喝三调羹。这三调羹,第一调羹,这要说:愿断一切恶。这叫发愿,把一切的恶事都断了它,什么恶念也不起;不只作念去,就连这个恶念也要断了它。这是第一个愿。第二呢,是愿修一切善。高兴、发愿作念一切的好事;不是发这个愿就算已矣,要真去作念去。我真要断一切恶,我真要修一切善。第三、愿度一切万物,王人成佛说念。我把一切万物,都度他都成佛。这第三愿。喝一调羹这个汤的时候,发一个愿;喝两调羹,发两个愿;喝三调羹的时候,发三个愿。这是第三愿。
那在吃东西的时候,不是一边吃,一边望望,哦!你吃这个什么菜啊?我望望我这碗里有莫得你吃的东西,各处去…。那东说念主家不雅世音,你去不雅饮食。不雅世音菩萨;你是不雅饮食“菩萨”。望望系数东说念主的这个饮食,你是不雅饮食“菩萨”。这不雅饮食“菩萨”,不是说,哦!你莫得,我把我有的给你少量。他看,我我方有莫得你吃的东西?是不是你吃得比我吃得好少量哪?不是要…尽生的一种贪念。要若何相貌呢?有五种不雅想。这五种的不雅想,第一的是记功些许,量彼来处。你要统统统统;统统什么呢?这个要用些许功、些许功夫?阿谁农东说念主种田,种子种到地下,生出来,又用各样的东说念主工来栽培,灌溉,它才熟识;熟识,才能把这个米收追思,再用机器把它碾成米,你说费些许功夫?“量彼来处”:你量一量,它阿谁来的时候,很辞谢易的,这是第少量。
第二、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。忖,等于想量,等于想忖一下。这个想忖,想一想,我我方的德行是全哪?是缺?我有莫得修行?有莫得说念德?如果我莫得修行,受东说念主这抚育,应该生忸怩心:赶将近修行,要辛劳修说念,了生脱死,这要生忸怩心。要是全呢?说,哦!我是大德高僧,我也最有说念德。这个世界上,疏忽就我是第一个有说念德的高僧了,没筹商吧?也不是。我应该愈加努力,我受这抚育之后,我愈加努力,还要上前精进。我证初果,我就求证二果;证二果,我就求证三果;证三果,我就求证四果:那么总要往上去增进。这是全缺应供,我应该作念。
第三、要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。要留心这个心,离开错误。我要吃得不要太饱了。吃得祗要够了就可以了,不要再贪多。病由口入!你要一贪多,若何样呢?这个东西再厚味,吃多了就会腹泻了;把肚就吃坏、胃口吃坏了,它我方就又腹泻了。这是为什么腹泻子呢?就因为有贪念,吃得太多了。阿谁肚里头莫得场地存了,是以,就要搬--香港阿谁徙置区,就要徙置了,要搬家了,是以就屙肚了。屙肚,懂不懂?哎!那么就贪等为宗,不要贪多。
第四、要不雅想正事良药,为疗行枯。这个吃的东西,等于一种良药;我吃它就令这个躯壳,不会枯槁,不会乾。第五、为成说念业,应受此食。我为什么要吃这个东西呢?就因为我要修成说念业,将来成佛,是以受这抚育。这是,咱们披缁东说念主有抚育的时候,也不要生一种粗糙的心;莫得东说念主抚育,也不要生一种贪念。等于,我前几天讲过,等于饿死也应该修行。我修行,为修行而饿死,这是最大的一种光荣,最有价值的一种殉难!殉难,是以,不要怕饿死。
“如佛塔庙。”那么在有东说念主说四句偈这个场地,都像佛塔庙;这个场地,都应该抚育的。“如佛塔庙”:就好像有佛,有塔,有庙,这样样抚育。“何况有东说念主。尽能受持读诵”:何况,更有东说念主,他能完全受持这个《金刚经》,又能读,又能诵。什么叫“读”呢?对本曰读,对着这个簿子念经,这叫读;不要这个簿子,这叫诵。不要照着簿子来念经,这叫诵,诵经。“须菩提”:须菩提啊,“当知是东说念主”:你应该知说念这个东说念主;哪一个东说念主?等于说四句偈,为他东说念主说法这个东说念主。“成立最上第一希有之法”:他所成立的最精湛、最第一,也最少有的这种法。“如若经典所在之处”:假定这个《金刚经》所在之处。“即为有佛”:这个场地,等于佛的法身、舍利存在的场地。这一部经等于佛的法身,也等于佛的舍利。“若尊重弟子”:是以说,一切的东说念主见着这一部经,都要好像弟子恭敬师傅那么样恭敬。
那么这个作念弟子的都要恭敬师傅;恭敬师傅,也要恭敬这个经。恭敬这个经,也就像恭敬师傅这样恭敬;恭敬师傅,也就像恭敬这个经这样。经等于师傅;师傅等于经。你不要把经,和师傅分开。为什么呢?你所明白这个法是从师傅这儿来的;师傅的法也等于在这个经上来的。这是一的,三而一,一而三。你不要打错了算盘,说,哦!这一部经等于我的师傅了,我不要阿谁师傅了。那你不要阿谁师傅,这个师傅也莫得了。
B13.如法受持分第十三
尔时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当何名此经。我等云何奉持。佛告须菩提。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。以是名字。汝当奉持。是以者何。须菩提。佛说般若波罗蜜。即非般若波罗蜜。是名般若波罗蜜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所说法不。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如来无所说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三千大千世界系数微尘。是为多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须菩提。诸微尘。如来说非微尘。是名微尘。如来说世界。非世界。是名世界。
“尔时须菩提白佛言”:在前面这一段文说,但凡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,若尊重弟子。当到这个时候,须菩提又向释迦牟尼佛说了,说:“世尊。”须菩提说呀,这一部《金刚经》,它的功德是这样的多,乃至于受持四句偈等,为他东说念主演说;等于阐述注解,或者我方受持读诵,这功德,比以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,比阿谁功德还大。既然有这样多的功德,那么这个经应该叫什么名字呢?是以他说,“白佛言。世尊。当何名此经”呢?这一部经应该叫什么名字呢?“我等云何奉持”:他说,咱们这一些个阿罗汉、声闻缘觉和畴昔的一切万物,应该若何样来顶戴奉持这一部经呢?咱们若何样来修呢?“佛告须菩提”:这个空生,他这样请问这个经的名字,是以佛就告诉须菩提,“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。以是名字。汝当奉持”:佛告诉空生,说,这一部经,它的名字;你问它的名字吗?它的名字就叫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
这“金刚”,什么叫“金刚”呢?这个金刚具足坚、明、利三个风趣。在前面讲题主见时候一经讲过,不过还有新来听经的东说念主莫得听过;听“金刚”这个名字就不解白,是以当今再把它讲一讲。本来我想,再找一个东说念主替我代讲,我又怕找不出来,是以还是我方讲一讲。坚、明、利,这三个风趣。
若何叫坚呢?坚等于坚固;坚固不为一切所坏。什么也不可龙套它,这叫坚固;而能坏一切,它能把一切都龙套了。说,这个金刚有什么用呢?能龙套一切,把我一切都给我龙套了,那我一切都莫得了?你是以不成佛就因为你有一切;你要莫得一切就可以成佛了。你这一切等于你的执着,等于你的放不下。你这一切是从什么场地来的?是从有相那儿来的。有相,等于有形有相的;有形有相的都会变灭的。那么无形无相,它是不会变灭的。因为它无相,是以你不可把这无相给坏了。无相也等于无念;这个无念等于万法的推行。这一切法的推行等于无念。你要能到无念这种程度上,那就返本还原了。是以金刚,它这个坚固等于能破你这个有念,而不可破这个无念。这个无念也等于这个坚固;坚固能破一切有相、有为、有漏的法,能龙套天魔外说念这种的神通。
天魔外说念,为什么能破他们的神通呢?就因为他们有相。他莫得到无念的这个意境上;要到这个无念的意境上,他也就不是天魔外说念了。就因为他都是有所念,有形有相,作念有漏的法,种有漏的因。那么这种有漏法和有漏的因,用这个金刚就可以给他龙套了,这是坚。
这明:明,等于光明。这个光明有什么用处呢?光明能破一切的黑闇。有光明就莫得黑闇;你要有黑闇,就莫得光明。你要光明充满了,黑闇就隐藏了。是以金刚具足阿谁光明,光明之体,是以,把这一切黑闇都给蹂躏了。
利:这个利,等于横蛮。横蛮等于像阿谁刀似的。这个刀要是利,等于斩什么就断了,一斩就斩断了;要不横蛮,斩一下也不息,斩一下也不息,这叫钝,而不叫利了。这个利,等于这个刀特别横蛮。金刚的用就和这个刀横蛮一样,能摧邪显正,把这一切天魔外说念,这种的邪知邪见都给斩断了。斩断邪知邪见,斩断咱们东说念主的一切喧阗无明,可以斩断。是以,这金刚的体是坚固的,金刚的相是光明的,金刚的用是横蛮的。是以以金刚来作比方这个金刚法。金刚作比方是般若波罗蜜这个法,是以这一部经就叫法喻为名。以这个法喻作这一部经的名字。
“般若”:般若有三种;有文字般若、不雅照般若、实相般若,这三种。文字般若等于系数的一切经典、系数一切的文字,这是文字的聪惠。你由文字的聪惠要起不雅照的聪惠。不雅照,不雅等于不雅察;照等于照了,照明。你先由文字般若而生起不雅照的般若,由不雅照的般若,而到达实相的般若这种程度上。什么叫实相般若?这实相是无相,实相者无相也;然则无所不相也,无相无不相。这个文字般若、不雅照般若、实相般若,这三种,分而言之,是三种般若;合而言之等于一种般若。这个般若也等于一个代表的名词。代表名词,它的推行亦然当体即空,当体即假,当体即中。你不要执着它,这是空;你也不要执着这个空,这是假;在这个空、假里边,你都无所著住了,这等于个中说念。那么又者,这个般若,因为有多含的风趣,是以莫得翻译,还保留这个般若的名字。
“波罗蜜”:波罗蜜,等于到此岸,到此岸了。什么叫到此岸呢?这个到此岸,等于你所作念的事情,作念已矣,这就叫到此岸。修行,由庸东说念主到佛地,这是到此岸了。由庸东说念主乃至于成佛,这是到此岸了。你作念一件事情,把它作念澄莹,这也叫到此岸了。此岸是对此岸而言的;要莫得此岸也就莫得此岸。此岸是什么?此岸是存一火。此岸是什么?此岸是涅槃。因为咱们从存一火的此岸,进程喧阗的中流,而达到这个涅槃的此岸,这叫波罗蜜。咱们从三藩市坐船到奥克兰、到屋仑去,这也叫到此岸。等于达到阿谁目地,这就叫到此岸,这等于波罗蜜了。
“以是名字”:金刚般若波罗蜜等于这一部经的名字。以这个名字,“汝当奉持”:你须菩提,空生,你呀,应该顶戴奉持这一部《金刚经》。顶戴等于恭敬的风趣,好像戴到头顶上,这样恭敬。是以,咱们研究梵学的东说念主对这个佛经,一定要鄙吝恭敬;你要不鄙吝恭敬佛经,这就谈不到顶戴奉持了。那么你能鄙吝恭敬佛所说的经典,就好像恭敬佛一样。为什么?前面不讲吗?但凡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。这个经典所在什么场地,什么场地等于佛的法身存在的场地,也等于佛法的存在场地,也等于僧伽存在的场地。那么是以,有这个经典就佛法僧三宝都具足了,是以你必须要恭敬。
“是以者何”呢?什么原因你要受持这一部经呢?“须菩提。佛说般若波罗蜜”:须菩提,佛说这个般若波罗蜜,这是依照着中说念实相的理体,这说有般若波罗蜜。“即非般若波罗蜜”:要按照这个真谛理来讲,这就不是般若波罗蜜。真的是离语言,离文字;既然离语言,离文字,那么若何会又有般若波罗蜜呢?什么都空了。这按真谛理,等于“非般若波罗蜜。”
“是名般若波罗蜜”:要按照俗谛来讲,这是个化名辛苦,这个化名叫般若波罗蜜。这个“佛说般若波罗蜜”,这是按照中说念实相,说有般若波罗蜜。“即非般若波罗蜜”:按照这个真谛理,根柢莫得这个名字。口耳相传又若何会有个般若呢?离语言,离文字,所谓“言语说念断,心行处灭。”言语阿谁说念路断了,莫得了;有什么般若波罗蜜呢?莫得。心行处灭,你阿谁心所想的场地都莫得了。是以这个口耳相传,“即非般若波罗蜜。”“是名般若波罗蜜”:这不过提个化名辛苦,也叫般若波罗蜜,是以你不要执着。你也不要执着空,也不要执着有;也不要有东说念主执,也不要有法执,也不要有空执。你要一定说有这个般若波罗蜜,那等于一个执着。是以,“即非般若波罗蜜”。
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”:我说这个风趣,在空生你的风趣里边若何相貌呢?你以为这个风趣,认为有什么意见呢?你可以提倡来讲一讲啊?须菩提,“如来有所说法不”:你说,我说般若波罗蜜这个风趣,你明白没明白;我不知说念,我再问问你,“如来有所说法不”:佛有说法吗?“须菩提白佛言”:须菩提对佛就说了,“世尊。如来无所说”:你说!这佛在这儿说法呢,他就问须菩提,他有没说法,硬逼着这个须菩提,叫他说他莫得说法。哎!那么须菩提,一看,佛这样样问,明明佛在这儿说法呢,若何还问有莫得说法呢?这应该若何答呢?须菩提疏忽一看,他解悟空理了。解悟空理,他叫空生,他解空第一。于是乎,他明白这个信得过的般如若莫得、无所说,是以他就说,无所说,“如来无所说”。
那么一般东说念主哪,看这个经文,就会不解白。明明佛说法,又问有莫得说法。须菩提就说,莫得所说法。什么风趣呢?须菩提和释迦牟尼佛,这相互问答,这是讲信得过的般若。谈到信得过的般若,既然口耳相传,离开语言,那么又有什么可说的呢?一切法空相,是无语说的。是以佛说法四十九年,临到逝世的时候,入涅槃的时候,他说,没说一字,一个字也没讲。说,要有东说念主说,说佛说法,这等于谤佛。这等于谤佛。
那么说,佛既然莫得说法,为什么又有这样多经典是佛所说的?这个风趣,对着有为的东说念主说有为法,对着平庸东说念主要说平庸法。《金刚经》所说的:“法尚应舍。何况犯警。”等于法也应该舍了它,何况不是法呢?佛是以说,他莫得说法,生怕东说念主执着这个法相,有了法执。有法执和这个我执是一样的;那么法执、我执都莫得了,连这空执也要莫得了。是以当今讲般若诀要,是连这个空也都不要执着。
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”:他说,须菩提,在你的风趣里若何相貌呢?“三千大千世界。系数微尘。是为多不”:在你风趣里,系数这个三千大千世界,这个小的是邻虚尘;邻虚尘,等于和虚空是一样的,你看不见的。咱们眼睛能看见这个微尘,再剖成七分,这叫邻虚尘,就和虚空是一样的。好像在这个虚空里边,阿谁尘根柢好多好多的,不过咱们见识看不见辛苦。但是这叫邻虚尘,与这个虚空作念邻居了,这叫邻虚尘。那么邻虚尘和能看见这个微尘,“是为多不。”那么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微尘你说多未几?“须菩提言。甚多”:须菩提说,这个微尘甚多,“世尊。”他说好多。
那佛又叫一声“须菩提”,说“诸微尘。如来说非微尘。”说这个微尘,系数一切的微尘,“如来说非微尘”。亦然按照实相来讲,说它是微尘;要按照真谛来讲,它就非微尘,莫得了。按照俗谛讲,那么它不过“是名微尘”辛苦,是个微尘的名。是以,“如来说世界。”那么这个积微尘而为世界。微尘,等于这个依报的最小的;世界呢,这是一个依报的最大的。最大的这个依报,是从最小的积攒而成的。你这一个世界若何有的?由这个众微尘,广大的微尘积攒而成的这样一个世界。要把这个微尘分开,这个世界也莫得了。是以说,“如来说世界。非世界。是名世界”辛苦。
前面所说这些个风趣,都不过这个空假中。你知说念一切法空,这是个空谛;你知说念一切法是假,这是个俗谛。你一切法空,这是个空谛;一切法是个假的,这是个俗谛。你要知说念这个非空,非假,也不是空,也不是假,这合中说念中谛,这叫中谛。那么当今所说这个般若,说来说去,莫得说。是以,须菩提善说般若;阿谁梵天的天王善听般若。须菩发问他,说,我说什么来着?梵天说是,尊者无所说。那么须菩发问,那么你听的什么?他说,我也无所听。须菩提说,这是真般若。无说无听是名真般若。是以佛,“佛说般若波罗蜜。即非般若波罗蜜。是名般若波罗蜜。”这都是化名辛苦。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可以三十二再见如来不。不也。世尊。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。缘何故。如来说三十二相。即辱骂相。是名三十二相。须菩提。若有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。若复有东说念主。于此经中。乃至受持四句偈等。为他东说念主说。其福甚多。
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。须菩提,在你的想像若何样呢?“可以三十二再见如来不。不也。世尊”:说你,你可以用如来这三十二相而见如来的法身吗?你见着这个三十二相,你以为这等于佛的法身吗?“不也。世尊”:须菩提听释迦牟尼佛这相貌再问他,他说:“不也。”说,不可以的。不可以以这个三十二相,佛的三十二种相好就当是如来的法身了。“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”:你不可以三十二相,就认为是佛的法身了。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缘故不可以三十二相,得见佛的法身呢?“如来说三十二相。即辱骂相。是名三十二相”:如来,这是释迦牟尼佛,这个“如来”是须菩提说,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三十二相,这是一个应身的三十二相而不是法身的三十二相。应身也等于化身。这个化身三十二相将来是会变灭的,不是永远的。佛的法身呢,是不生不朽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的。是以,释迦牟尼佛你所说这个三十二相,这是应化身的三十二相。“即辱骂相”:这不是信得过佛的相,不过这也等于按照化名三十二相辛苦。
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,又叫一声须菩提,说:须菩提,“若有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”:说是,假定要有世界上的受五戒十善的这种须眉,和受五戒行十善的女东说念主,“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”:他用,好像恒河沙这样多的身命布施。不可偻指,这是太多了!就好像,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,舍身喂虎,割肉喂鹰。
若何舍身喂虎呢?释迦牟尼佛,修说念的时候,在山上修行。修说念,在山上,有一次他看见有两个虎,一个虎的母亲带一个小的老虎。因为这个天哪,下好多雪,把这虎的饮食也给断了,一切的这系数的家畜,也都不出来了。虎也找不着东西吃,于是乎就要饿死了。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一想:这一饿,饿死两只虎。这个虎母亲饿死了,把这个小虎也饿死了。于是乎,他就发愿,把我方这个躯壳,布施给老虎来吃。你想这个老虎是世间最恶的一种畜牲,任何东说念主也不会把我方的生命,来高兴布施给这个老虎作念饮食的。然则释迦牟尼佛看见老虎这样样饿,于是乎就发一种布施心,就把我方的躯壳,跳到阿谁老虎的眼前,给阿谁老虎吃。这是以身命来布施。
又割肉喂鹰。阿谁鹰,要吃一个鸟仔。这个雀,就跑到释迦牟尼佛怀里去,叫释加牟尼佛救它--释迦牟尼佛那是在前生,不是在今生--说是,它这个鹰要吃我,你快救一救我。释迦牟尼佛说,若何样救你?这个鹰也就说,说你救它,然则把我饿死了。你这是救一个众生,杀一个众生。你这也不是悯恤心哪?释迦牟尼佛听见它这样说,于是乎把我方的身上肉,就割下来喂这个鹰,给鹰吃。这个鹰吃一块也不饱,吃一块也不饱,把释迦牟尼佛的肉都给吃澄莹,它还说不饱。那么于是乎释迦牟尼佛说,那好,你把我身上的肉都吃了好了。那么于是乎这个鹰也绝不客气,就把他身上肉都给吃澄莹。这叫割肉喂鹰。
那么释迦牟尼佛以这相貌的布施心来求佛说念。咱们当今的东说念主,布施几个钱就以为心也疼了,肝也疼了。呵!浑身都以为…!舍出两百块钱来,那有三天睡不着觉。这两百块钱,我要作念一个得体拜、两个礼拜才可以赚获得两百块钱。算这个帐,算得很澄莹的。释迦牟尼佛,在因地就不算这些个帐,是以他成佛。咱们为什么还没成佛呢?就因为这个帐目算得太澄莹。说,那不澄莹,要糊涂帐吗?糊涂帐也不要了,连个糊涂帐都莫得,那等于清了,那就清净了。你还有个糊涂帐,什么叫糊涂帐?你算不澄莹,这等于糊涂帐。
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,舍过一千个身来救度众生。再要往详确了说,这系数三千大千世界,莫得一粒微尘那么多场地,不是十方诸佛舍身命的场地。是以咱们应该发这种大乘心。就不舍身命,系数的身外物、一切的财产连忙都要不要它,都要作布施。是以这舍身命,“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。”
“若复有东说念主”:假定要再有另外一个东说念主。“于此经中”:在这一部《金刚经》里边。“乃至受持四句偈等”:等于,乃至于最少,念这四句偈颂这样多。“为他东说念主说”:为其他的东说念主来西宾,阐述注解。“其福甚多”:他这个福报,就比你用恒河沙那么多的身命来布施,还多,阿谁功德比那还多。
你们听《金刚经》之后,连忙去到各处去讲《金刚经》去了。好作念多少量功德,得多少量福报。这个比你们布施些许钱的功德大,我当今给你们讲,我的功德也不小的。
B14.离相寂灭分第十四
尔时须菩提。闻说是经。深解义趣。涕泪哀泣。而白佛言。希有。世尊。佛说如是甚深经典。我从昔来所得慧眼。未尝得闻如是之经。世尊。若复有东说念主。得闻是经。信心清净。则生实相。当知是东说念主成立第一希有功德。
“尔时”:就当尔之时。当释迦牟尼佛说,有东说念主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,这样多的七宝,和恒河沙这样多的身命布施,要有另外一个东说念主能诵持这个《金刚经》,而也为他东说念主阐述注解,虽然就四句偈颂那么少,他所得的福德也比用不可偻指身命布施阿谁福德多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以身命来布施,也祗能救其他的东说念主的生命,而不可使他返本还原,修起他的本来面容、本有的法身。你要给他说法,令他由此背尘合觉乃至成佛,那么这是救度众生的法身。是以这功德是莫得设施可以把它比较出来的,等于这个时候。“须菩提”:当须菩提听已矣释迦牟尼佛这相貌讲的时候。“闻说是经”:听见《金刚经》这个风趣,“深解义趣”,他关于《金刚经》这无相的风趣,他是深深地了解;这种的说念理,和它的归趣、它的趋向,他完全明暸了。是以这“深解义趣 ”:因为他完全明了,是以就生出欢畅心来,生出一种欢畅心。
欢畅到什么程度呢?欢畅得就哭起来了。这个“涕泪哀泣”:就哭起来了。“涕”:这流鼻涕,鼻涕也流出来了。“泪”:眼泪也流出来了。“悲”:就特别悲哀。那么悲哀都是,忧愁才哭哪。东说念主以为有不如意的事情,他哭。为什么须菩提他这欢畅的时候,又哭起来了?咱们一般的东说念主,有的时候,乐到极处就会流眼泪。所谓“乐极生悲”,乐到顶点了,是以就变成悲哀了。咱们一般的东说念主都知说念,说是啼笑王人非。这等于到啼笑王人非的程度上了。你说他乐吗?欢畅吗?但是他又哭起来了。你说他是哭吗?又是欢畅。啼等于哭;笑等于欢畅。
那么当今,释迦牟尼佛说这个般若妙法,因为太妙了,是以,使令须菩提也啼笑王人非了。那么这个啼笑王人非,并不是说,释迦牟尼佛讲的风趣不究竟,引得东说念主啼笑王人非。因为这个深般若,讲得绝对究竟,于是乎须菩提,就欢畅得闻这个别教的般若妙法。
别教,这个般若诀要属于别教;别教等于般若时。教有藏、通、别、圆。那么这个般若,属于别教。他所闻到别教这种妙法般若,是以就欢畅。悲,悲等于悲悟以往之不谏,他觉醒昔日欢畅小乘法,欢畅声闻法是不对了。是以他当今,因为“悟以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实迷路其未远。”他知说念,我这个迷路,我误入邪途,我好这个小乘;这小乘,就等于岐途一样。
在大乘来说,这小乘就好像误入邪途似的,然则,莫得太远。“实迷路其未远。觉今是而昨非。”我当今才知说念,求这个大乘的法,这是对的;我昔日欢畅小乘声闻的果是错了。因为有这各样的嗅觉,是以他又欢畅,又悲哀,是以才涕泪哀泣。
“而白佛言”:对佛就说了,说:“希有。世尊。”“佛说如是甚深经典。”他说,很希有的很哪,世尊。前面,当先那一分,他也叹希有。阿谁希有,是赞颂释迦牟尼佛日用伦常;这日用,行住坐卧都透露这种的般若法,是以他赞颂特等。此地这个希有呢,他是说这个经典,甚深特等。他说,从来都莫得的这个,世尊哪,很可贵的,佛说如是甚深经典哪!本师释迦牟尼佛,当今所说这个“甚深”,这样甚深的经典。“甚深”:等于小乘东说念主,辞谢易了解,是以叫甚深的经典。
“我从昔来所得慧眼”:我自从亲近释迦牟尼佛,随着释迦牟尼佛您学这个佛法,我所获得这种聪惠的眼目。聪惠,慧眼等于聪惠眼。这个聪惠眼,也可以说是五眼之中的一个聪惠眼,也可以说以聪惠来作念眼目,等于不盲从;不是随粗俗便,东说念主家说一个任何的风趣就可以盲从的。他不盲从,这叫有聪惠眼。若何叫盲从呢?盲从等于以盲引盲;以盲来领着盲东说念主。那么以盲引盲,这寰球都找不着路。是以,这为什么会以盲引盲?就因为莫得聪惠眼。这个聪惠眼,等于能分辨辱骂,能分辨哀痛,能分辨是法犯警,有这种的聪惠。“未尝得闻”哪,我从修说念以来所得的聪惠,我从来就莫得听过,“如是之经”:好像当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般若诀要这样的经典。“世尊。若复有东说念主”:我听了是信了,假定另外有一个东说念主,“得闻是经”:他听见这一部经了,“信心清净”了,“则生实相。”他,生出来一种信心清净。
这个“信心沉静”,若何信心还有不清净呢?“信心清净”,等于不怀疑,莫得猜疑心,莫得不信的心,祗有一个清清净净的信心,少量也莫得夹杂,这叫“信心清净。”“则生实相”:这个东说念主,他就会生出来这种实相无相的聪惠。“当知是东说念主”:应该知说念这个东说念主,“成立第一希有功德”:他的成立等于最第一、最希有。他这种功德,亦然莫得什么可以比的。为什么呢?他能以专一信心而莫得猜疑。信到极处就会获得实相的理体;因为获得实相的理体,是以这是最希有的、最第一的。
世尊。是实相者。即辱骂相。是故如来说名实相。世尊。我今得闻如是经典。信解受持。不足为难。若当下世。后五百岁。其有众生得闻是经。信解受持。是东说念主则为第一希有。缘何故。此东说念主无我相。无东说念主相。无众生相。无寿者相。是以者何。我相即辱骂相。东说念主相众生相寿者相即辱骂相。缘何故。离一切诸相。则名诸佛。
须菩提称了一声“世尊”,说“是实相者”,是以说,“即辱骂相”。什么叫实相呢?这个实相就辱骂相,等于无相。“是故如来说名实相”:因为这个,是以如来,就说这个实相叫无不相,无所不相。实相本来是无相,但是无所不相,是无所不相。“世尊。我今得闻如是经典”:我须菩提当今听见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这个经典。“信解受持”:我也可以有清净的信心,也可以明白这个般若的妙法。我又可以受之于心,持之于身,毕生受持而不健忘。“不足为难”:这是很容易的一件事。为什么呢?也就因为须菩提,在昔日久远劫,种诸善根,是以他才能不足为难呢!要莫得善根的东说念主呢,听见这个般若妙法,他就不生清净的信心,就狐疑不信。是以,我在以前曾经抚育无量诸佛,种诸善根。这个诸善根,有十一种,有十一种这个善根。
十一种的善根:第一等于信根。第二,等于惭根,惭是忸怩的惭,无惭无愧的阿谁惭。第三呢,等于愧。你要能以遇着事情生忸怩心,以为我方作念错了,啊!改恶从善,生一种忸怩,这都是一种好的风光,这都属于善根、有善根。你要无惭无愧呢,就莫得善根;有惭有愧呢,这等于善根。信是一个,惭是一个,愧是一个:这三个了。还有无贪,这是一个,这四个了。无瞋又是一个,莫得瞋恨心,这是五个善根。无痴,这是六个。这个精进,这亦然一种善根。
轻安亦然一种善根。轻安,这是在坐禅,有一种轻安的意境,这亦然一种善根。不放逸,不放逸也等于不懒惰。若何叫放逸呢?放等于收缩阿谁放;逸,等于这个 Loni 这个名字叫果逸,阿谁逸。这果逸的逸,也可以说是隐逸的逸,又可以说是放逸。放逸呢,等于把他放跑了,跑出去,粗俗各处跑,也等于不守国法;要不放逸呢,等于守国法了。这不放逸。这些许了?是七个、是八个了?(弟子:当今是九个。)当今是九个了?不放逸,还有这个不害。不害,等于不害其他的东说念主。还有行舍。行舍等于作念这个布施。当今些许了?(弟子:还有莫得?)你数一数。(弟子:一、二、……、九、十、十一。十一个。)十一个。(弟子:当今有十一个。)等于十一个。这有十一个,这叫属于善心所的十一种善根。这心所法有五十一个,当今是讲十一个心所法。我讲经的时候少量少量添上去,一霎间讲全了,记不澄莹。这是十一个善根的心所。
这须菩提,在无量劫以前,他修这种的善根,是以他才不足为难。“若当下世”:我须菩提虽然是很容易生信心,很容易受持这个经典,然则,将来若当,将来的时候,未下世的时候。“后五百岁”:在这末法的时候,斗争坚固那五百岁的时候,“其有众生”:有这一类的众生,“得闻是经”:他也听见这《金刚经》了,“信解受持”:他要能信,能解,也能受持,“是东说念主则为第一希有。”这个东说念主哪,在这末法的众生里边,是最第一、最希有了!
“缘何故”:什么缘故这个东说念主是最为希有的?“此东说念主无我相。无东说念主相”:他,无我相,他就莫得贪了;无东说念主相就莫得瞋了;无众生相就莫得痴心;莫得无寿者相就莫得爱心:这莫得贪、瞋、痴、爱这四种的痴心。“是以者何”:是以然的缘故,是什么风趣呢?“我相即辱骂相”:我相,这也应该莫得相的。东说念主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也都是无相,也都应该无相了。你要能获得无相这种意境,无相也等于实相;实相也等于无相。“缘何故”呢?又什么缘故这无终点于实相呢?“离一切诸相”:这个佛通常讲的,说:“离一切诸相。则名诸佛。”离开这一切的非终点于实相;你能获得实相,这就获得诸佛的理体,诸佛阿谁自性的感性,是以,这个“则名诸佛”,也等于一定会成佛的。
佛告须菩提。如是如是。若复有东说念主得闻是经。不惊不怖不畏。当知是东说念主。甚为希有。缘何故。须菩提。如来说第一波罗蜜。即非第一波罗蜜。是名第一波罗蜜。须菩提。忍辱波罗蜜。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。是名忍辱波罗蜜。缘何故。须菩提。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躯壳。我于尔时。无我相。无东说念主相。无众生相。无寿者相。
“佛告须菩提”:须菩提这样向释迦牟尼佛来述说,佛听过之后,随着就告须菩提,说“如是如是”:说,是这样的,是这相貌。你所说这个风趣对的,“如是如是”:你也这样想,我也这样想,是以是“如是如是。”“若复有东说念主”:假定要再有东说念主,“得闻是经”,他听见这一部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“不惊不怖不畏”:他也不惊险,也不怖惧,也不怖畏。怖、畏,这都是战抖的一种透露。
为什么东说念主会惊、怖、畏呢?因为庸东说念主从来就执着这个我相,当今你叫他莫得我了。呵!他发怵了,惊怖畏起来了。若何?我跑到什么场地去了?若何会莫得我了呢?他惊起来了。哈!我当今在这儿存在着呢,若何可以莫得我了呢?他惊怖畏起来了:这是庸东说念主的惊怖。二乘呢?他虽然有我,我已空了;但是法莫得空。是以,他听见法尚应舍这种诀要,法若何还可以舍?他也战抖起来了。哦!那把法舍了,我用什么来修行呢?这然则,什么我方也莫得了;我方莫得了,是以就以为,惊怖起来了:这二乘的。
权乘的菩萨,他虽然证得我空、法空,但是他莫得获得空空,他莫得空,这个空也要空了。你有一个空的存在,那还有一个空执。是以佛法呢,也要莫得我执,又要莫得法执,连这个莫得我、莫得法,剩了一个空。你要是执着这个空了,这叫耽空滞寂。耽空,就在这个空这个场地,你就站住了;滞寂,在这个场地不走了,就守着这个空,这又是错了。
那么权乘菩萨虽然获得东说念主空、法空,但是他莫得获得空空。当今连空都莫得了,这般若讲的般若实相的理体,连空都莫得了。是以他也就恐怖,惊起来了。那么当今这个东说念主听见这个经,他不惊险。不惊险,那么他是明白信得过的般若波罗蜜的法了。是以,释迦牟尼佛说,“当知是东说念主”:应该知说念这个东说念主,“甚为希有”:这个东说念主哪,是最为希有的。
是以,咱们东说念主作念少量功德就挂到嘴上!说,我作念了什么好事了,我又作念了些许功德,好像阿谁梁武帝似的,那简直是太愚痴了!他因为,莫得明白这个般若诀要;这个般若诀要,什么都是昔日就莫得了。你要有少量就有所挂碍。是以《心经》上说,“无挂碍故。无有恐怖。”你有你的功德存在你的心里,那亦然挂碍,是以你就不可远隔倒置遐想。你要想远隔倒置遐想,就要无挂碍;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就不惊不怖不畏了,远隔倒置遐想,究竟就获得涅槃了。是以《心经》阿谁风趣,那辱骂常的妙的!
这个须菩提,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,说:“缘何故”呢?为什么这个东说念主是希有呢?须菩提,“如来说第一波罗蜜。”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蜜,是要按照旨趣、中说念来讲,这是第一波罗蜜;要按照这个真谛理来讲,“即非第一波罗蜜”,根柢就莫得的,第一波罗密都莫得。“是名第一波罗蜜”:这不过依照俗谛,给它取个名,叫第一波罗蜜辛苦。
“须菩提”: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,说:“忍辱波罗蜜”:这个忍辱,是个波罗蜜。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”:你这个忍辱,应该莫得相,莫得忍辱相;你要有一个忍辱相,那还是着相的忍辱,还是执着的忍辱,还是莫得放下的忍辱。你还是,莫得能真忍辱;真忍辱也莫得东说念主相,莫得我相,莫得众生相,莫得寿者相。既然四相莫得,你又有一个什么可忍的呢?是以说,这个忍辱,如来说,“须菩提。忍辱波罗蜜”:这个忍辱,按照中说念说是忍辱波罗蜜。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”:你要是东说念主空、法空、空也空了,哪有一个波罗蜜可忍呢?莫得的。“是名忍辱波罗蜜”:这是依照俗谛而有一个称呼,叫忍辱波罗蜜辛苦。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缘故?为什么这个忍辱波罗蜜,说它莫得忍辱呢?
“须菩提。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躯壳”:好像我在因地的时候。因地,因等于因果阿谁因;地呢,等于果地的地。因地等于在前生以前的事情。“为歌利王割截躯壳。”这“歌利王”,歌利王,有的翻译成迦陵伽王。玄奘法师就翻译成,这割利王,也等于有的经上说歌利王。有的就这个“歌”字,翻译成阿谁割,用刀割的阿谁“割”。信托,这个翻译法也就因为这个王,他把释迦牟尼佛躯壳给割开了,割释迦牟尼佛的躯壳。是以,这个字有的就用这个唱歌的歌;有的经上,用阿谁割解躯壳阿谁割字。
那么在释迦牟尼佛因地,不知说念多久的时辰了,有这样一世。他很年青的就到山上去修行。这个山,就近歌利王他作念国王这个城市,疏忽莫得很远,或者有二十、三十里的相貌。那么这歌利王有一天,就出去打猎。打猎,听得懂吗?(弟子:是要去杀阿谁众生。)hunting。(弟子:Yeah。)去打猎去。打猎,他带着好多的队列,又带着文武百官。那么,他以为还不够这个风头,不够魄力,又带着宫娥、婇女、妃嫔,他这些个最秀美的女东说念主都带出去了。因为他舍不得离开这一班女东说念主,是以就带着整个出去打猎。连打猎再玩女东说念主,你说!他以为这种疏忽的生活,是很十足。十足,等于很得志了。那么带着婇女打猎,到这个山上打猎。阿谁打猎的场地很大的,这歌利王就去追这个獐、麃ㄆㄠpao(上“鹿”下“包”)、野鹿,或者老虎,或者什么,他就追逐那些个野兽去打。
这些个女东说念主,她莫得那么斗胆子,一看着这种野兽,她天然等于躲藏匿藏,不敢随着这个歌利王去打猎。那么往这个山上一走,就遇着一个在那儿修说念的一个比丘。这个比丘,疏忽有十八、九岁的相貌;很年青的,生的仪表疏忽也很过得去的,不十分的好意思貌,疏忽都有普通东说念主那么样。这些个婇女看见山上有这样一个后生东说念主,有趣心就都生出来了。他虽然是个比丘,很年青,留着长长的头发,穿的衣服也很破烂的、很破的。这一些个女东说念主哪,以为这是个魔鬼,这是个会吃东说念主的,或者是魔鬼,或者禽兽,就很怕的。很怕呢,就说:哦!这个场地也有一个,你看阿谁野兽像个东说念主似的。等那释迦牟尼佛说,哦!我不是野兽,我在这儿修说念的。这一些个东说念主,哟!什么叫修说念的?在这宫里边,从来就莫得听见修说念的这个称呼;到这儿就听他会讲话了,就走近赶赴和他一谈起来,释迦牟尼佛就给他们说佛法。
这一说佛法,她们都多如牛毛,闻所未闻,于是乎,就在这个场地住部属来,就来听佛法。正在听着这出神的时候--出神呢,就听着很欢畅听,控制有什么动静,她们也都不知说念了;不知说念了,这歌利王追逐这个獐、麃ㄆㄠpao(上“鹿”下“包”)、野鹿,回头一看,这些宫娥婇女都跑到什么场地去了?于是乎又追思找他这些个女东说念主;找女东说念主,一找就找到这个比丘这儿了。他在辽远一看,哦!这一些个宫娥婇女在那场地围着一个东说念主,阿谁东说念主在那儿给她们讲,讲什么呢?于是乎他就蹑脚蹑手地走说念,冉冉地冉冉地来,好像作念密探似的,到这个场地--密探这个谍报的讯息。到这儿一听,哈!这释迦牟尼佛在这场地给她们讲佛法。这些个宫娥婇女,他这些妃嫔哪,就都注重凝想,也不知说念歌利王走到身边来,什么都不知说念了。
这歌利王就出声了,说:喂!你在这儿干什么呢?他说:我修说念的。你修说念?你证了罗汉果了莫得?释迦牟尼佛说:我莫得证罗汉果。说,那么你证了不还果了莫得啊?你证了三果了莫得啊?你莫得证四果,你证三果了莫得啊?释迦牟尼佛说,我莫得证三果。说:那么你莫得证三果。这个世间有一些个仙东说念主,他服气,食果;他吃这个气,服气吃果,吃这个生果,吃这个 fruit,这样活命辞世界上,他们都有贪欲--贪欲等于淫欲--他们都有这个淫欲心。你这样年青,在这个场地,你也莫得证果。你有莫得淫欲心哪?释迦牟尼佛说:我也莫得断。莫得断,那就承认有了。这个歌利王更发性情了,说:那你莫得断淫欲心,为什么你看我这一些个女东说念主看得这样样,你若何能忍得住你这个淫欲心呢?
释迦牟尼佛说:我虽然莫得断淫欲,但是我不起淫欲的念。我修行不雅这一切都是无常。我修这个不净不雅,九种不净。歌利王说:哦!你修不净不雅,你这简直是骗东说念主的嘛!你有什么笔据,你不起你这个淫欲念呢?你能忍得住你这个淫欲的念头啊?释迦牟尼佛说:我忍得住,什么都可以忍。你能忍?好!这当今我先把你的耳朵给你割下来。
于是乎抽出这宝剑,就把这个比丘的耳朵就给割下来了。割下来了耳朵,这些文武大臣一看,这个释迦牟尼佛的耳朵被歌利王给割下来了,还是少量莫得苦难的相貌。于是乎这一些文武百官就说了:大王!你不要割了。他是个大士,是个菩萨啊,你不可以割。歌利王说:你若何知说念他是菩萨?你若何知说念的?这个大臣说:我看你割他耳朵,他少量心情都不变的,还像莫得这样回事似的。你若何知说念他莫得回事?他心里那儿瞋恨我,瞋恨得很厉害。我再试一试他。
于是乎提起宝剑,又把鼻子给割下来了。把释迦牟尼佛的鼻子也给割下来了。说,你瞋恨不瞋恨?释迦牟尼佛说,我不瞋恨。好!你不瞋恨。疏忽你还是不讲真话,你尽骗东说念主哪!你骗这些个女东说念主可以,你骗我就骗不了的。你真能忍得住?我把你手给你剁下来一个,望望你若何样?把手又给剁去一个;剁去一个,问他,能忍不可忍?释迦牟尼佛说,我莫得事情。好!你莫得事情。我再把你阿谁手也给剁下来了。
阿谁手也给剁去了。问,你还瞋恨不瞋恨?你当今有莫得瞋恨心?释迦牟尼佛说,我莫得。手给你剁下,你还说莫得瞋恨心,我不信托的!我不信托世间有东说念主,东说念主家把他耳朵、鼻子、两只手都给剁下来,他不瞋恨!你这个确实乖癖了!把腿给剁下来一个,把脚也给剁下了一个。问,你还瞋恨不瞋恨?他还不瞋恨。把阿谁脚也给剁下来。两个手、两个脚、两个耳朵、一个鼻子都给割下来了,说,你当今瞋恨不瞋恨?释迦牟尼佛还说,我不瞋恨。
这个时候四大天王就发了性情了,你看你这个歌利王,确实混蛋!这个东说念主在这儿修说念,你来这样玷污他;咱们是护法,应该来处分你。于是乎天就下这个大雹子,下这个冰块,又飞沙转石,把这个山石也都给刮起来了。歌利王一看,喔!这回惹了祸了。这回怕了,于是乎就跪到这个莫得手、莫得脚的、也莫得耳朵、莫得鼻子这个比丘的眼前,说:唉呀!当今我知说念错啰!我这回,上天要贬责我了!你不要瞋恨我了,你不要不满了!释迦牟尼佛说,我莫得不满,我莫得瞋恨你啊!我不信托哪!那你要不不满,若何这个天祂来罚我了呢?释迦牟尼佛说:我有笔据。我如果要生瞋恨心的话,我这个手脚就不会再恢规复有的手脚,和耳朵、鼻子;如果我莫得瞋恨心哪,我这个手脚和耳朵、鼻子都会修起还是,像蓝本你莫得斩那时候一样。说已矣这话之后,尽然这个手也生出来了,脚也生出来了,耳朵也生出来了,鼻子也生出来了;生已矣,又说,等我成佛那一天,我先度你来成说念业。他发愿先度这个歌利王成佛。是以释迦牟尼佛今生在成佛的时候,就先度憍陈如尊者。
憍陈如等于这个歌利王的前身,前身等于歌利王。是以,咱们一般东说念主哪,听经听到这儿,说:哦!那这个比丘在山上修行,他修忍辱的功夫。我也到那场地去把他鼻子、耳朵给割下来,他好发愿先度我。但是你要遇着释迦牟尼佛这样悯恤心、忍辱的东说念主就可以;要是遇不着释迦牟尼佛这样样的悯恤、忍辱的修行东说念主哪,他生一念的瞋恨哪,你就会堕连续的地狱的。这个不要缓慢尝试这种的办法。况且你也没作念国王,要作念国王或者也可以的。
那么,我在以前的时候,我释迦牟尼佛在因地,为歌利王把我的躯壳给割解的时候,“我于尔时”:我在阿谁时候,也莫得我相,也莫得东说念主相,也莫得众生相和寿者相,是以我教授过这种忍辱的波罗蜜的法,是以我才当今说给你们寰球听。
缘何故。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。若有我相东说念主相众生相寿者相。应生瞋恨。须菩提。又念昔日。于五百世。作忍辱仙东说念主。于尔所世。无我相。无东说念主相。无众生相。无寿者相。是故须菩提。菩萨应离一切相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不应住色生心。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。应生无所住心。若心有住。则为非住。是故佛说。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。须菩提。菩萨为利益一切万物故。应如是布施。如来说一切诸相。即辱骂相。又说一切万物。即非众生。须菩提。如来是真语者。实语者。如语者。不诳语者。相同语者。
“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”:释迦牟尼佛说呀,当着歌利王,他在以前把我节节支解时,把我耳朵给我割下来,鼻子给我割下来,两只手、两个足,这作为都给我支解,都给我剁掉了。“若有我相”:我在阿谁时候,假定我要有这个我相、东说念主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“应生瞋恨”:那么要有我相就会生一种瞋恨。为什么呢?有东说念主把我的手给我剁掉了,把我的鼻子给我割下来,把我耳朵给我割下来,那么这个时候就会生出一种瞋恨心。因为,有一个我的存在,是以就会生出瞋恨来;要莫得我的存在呢,就不会生出瞋恨来了。是以我在阿谁时候,“须菩提”:你知说念,我在阿谁时候莫得生出这个瞋恨心。是以我发愿,即刻修起我这个作为和耳朵、鼻子,就能修起。如果我稍稍有瞋恨心的话就不会遂心满愿,不会应我这个誓愿而修起还是。
“须菩提。又念昔日于五百世”:我又想起来,想起来在昔日生中,“五百世”,在五百世的时候,“作忍辱仙东说念主”:在那时候,我作忍辱仙东说念主,一切的事情都要忍辱。“于尔所世”:我在阿谁时候,这个世界上,亦然无我相、无东说念主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这个四相也都莫得。是以一切的困苦艰难的问题,我都可以忍的。“是故须菩提。菩萨应离一切相”:这个菩萨呀,应该把一切相都离开,而不着一切相。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”:发这种无上正等正觉的心。不应住色布施,也不住色生心,也不应着住到这个六尘意境上,不应该执着色而生这个心。不应住声香味触法而生这种执着心。“应生无所住心”:应该生出一种无所执着的心,一切都圆融无碍,一切都无有挂碍。“若心有住”:假定你的心要生出一种,执着的心,“则为非住。”那等于,不是你这种的“非住”,就不是你应无所住的那种住了,就又是有所执着了;你有所执着就有我相,有东说念主相,有众生相,有寿者相。“是故佛说。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”:是以,菩萨的这个心,不应该执着到这个色的布施上。
菩萨行六度万行,在布施这一度,也就具足六度,六度都具足的。若何说呢?这个布施,有财施、法施、丧胆施。财施等于资生施。资生等于为资养这个东说念主的生活,这种施,这等于六度的布施度,这是本度。第二等于法施。以这个法施予莫得怨害你的众生,你说法,令他心无所畏,这等于一种持戒的度。对你莫得害处的众生,你令他远隔一切的怖畏,这叫持戒度。那么对你无益的众生,你能说法,令他无所战抖。对你有怨害的,或者对你有仇,或者对你有什么不特别的场地,你还能对他说法,令他心里远隔一切怖畏,这就叫忍辱度。你能用忍辱的波罗蜜来素养众生,这是忍辱度。
你诲东说念主不倦,你素养众生,少量也不懒惰,见着系数的众生等于给他说佛法,欢畅给他说佛法。我所知说念的这个佛法,我就来给他说。不管他接受我的度不接受我的度,我也要给他说法。我知说念少量佛法就给他说佛法,不怕困乏,不怕忙绿,这叫诲东说念主不倦。素养众生而不困乏,不懒惰。这就叫什么呢?这就叫精进程,这就叫精进程。你又能说法说的特别有循序,不会黑白混淆的,不会前面倒到后边去,后边又倒到前面去,来回说得倒置。譬如六度,本来第一等于布施度,你说第一等于般若度,第二等于精进程,这等于莫得依照循序。
这布施六度,等于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聪惠:这六度要依照治安来讲。
还有,譬如讲五根,五力。这五根,什么叫五根?五根等于五种的根,像那树有根似的。五根是什么呢?第一等于信根。第二等于净根。第三是念根。第四是定根。第五等于慧根。这信、净、念、定、慧,这叫五根。这五根,它具足五种的力量,是以,又叫五力。阿谁《弥陀经》上讲五根、五力,等于这个。那么你要不懂佛法的呢,你本来是五根哪,哎!你讲到六尘上去了;讲五根,你讲变成六尘了,这等于唠叨了。唠叨,这就说法不如法。你当今说法不唠叨;说法不唠叨,就叫如法。这如法,你能不唠叨,这等于禅定的波罗蜜。你有禅定的功夫才能不唠叨;你莫得定的功夫,一讲上来,就七手八脚了,无所措手。或者再有一个东说念主,提倡一个问题一问,更慌上来了。不知说念若何样答覆这个问题好了。这就叫莫得禅定的功夫,莫得定力;莫得定力就慌了。
那么有定力,在这个讲法的时候,把这个法相,分辨得很澄莹而不唠叨。(这是禅定波罗蜜。)禅定波罗蜜,那么再能有一种慧辩无碍。慧等于聪惠;辩等于辩才。有这个聪惠才能有辩才。有辩才,所谓头头是说念,你所说出来的法,你若何样说若何样等于有风趣。控制逢源,你往左讲也讲到阿谁起源上了,讲阿谁信得过的风趣;向右一讲,亦然讲阿谁信得过的风趣。若何样讲若何有风趣,这就叫控制逢源,头头是说念。为什么能这相貌呢?就因为有慧辩无碍,有这个聪惠辩才,得这种无碍辩。是以呢,这等于般若度。是以在这一个布施度,就具足这六度,就有这六度。那么财施、法施、丧胆施,这三种里头,这个六波罗蜜。
“须菩提。菩萨为利益一切万物故”:菩萨因为想要利益一切万物的缘故,“应如是布施”:应该像上边我所说这个应无所住心,而行这个布施,不要生出一种执着来。若何叫无所住心呢?无所住心等于,你虽然作布施而不执着到这个布施相上。我这回作念了布施了。我是一个能施,那么对方是我一个所施,中间,或者我施出来,我布施些许财物或者些许功德,我又给东说念主家说了些许法,素养了些许众生。生出这种执着相。佛法,等于要你莫得所执着,要清风朗月随时现!这个清风徐来,这个明月都是天然的意境,不要执着,不要生出一种着相的这种的布施。你着相布施呢,这是修天福的;你修佛果,就要不着相。虽然你不着相,而还要你真真实实去作念去。你要说,我不着相,这什么也莫得了,我就不要作念了。那又变成一个空了,落成一个空妄了。你虽然不着相,而要去真实去作念去,这才是真的。
如来说一切诸相,如来,他说,“一切诸相。即辱骂相”:这个一切诸相本来是莫得相的。“又说一切万物。即非众生”:如来说,一切万物,即非众生,本来他的自性都是诸佛来着。是以当今不过迷等于众生,觉醒等于佛。你要是用一切的佛法去素养众生,将来众生都可以返本还原,成佛的。那么释迦牟尼佛说出这样的法来,生怕东说念主又有惊怖,狐疑不信了,又生出一种怀疑心了,在这个场地,是以才说,“须菩提。如来是真语者”:如来是真实语的一个东说念主。“实语者”:是老本分实说的话,不打空话的。“如语者”:他是一个所说的话,都是有真如的风趣的,都是有真理的。“不诳语者”:不会打空话的,如来不说谎言的。“相同语者”:也不会说出一种奇奇怪怪,怪力乱神这种的话,来惊世震俗的。
须菩提。如来所得法。此法无实无虚。须菩提。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。如东说念主入闇。则无所见。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。如东说念主有目。日光明照。见各样色。须菩提。当来之世。若有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能于此收受持读诵。则为如来以佛聪惠。悉知是东说念主。悉见是东说念主。王人得成立无量无垠功德。
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,说,“如来所得法”:如来所得这个实法、这种真实的聪惠,“此法无实无虚”:这个法,它是一个真空。是以真空,也莫得什么实在的实体,莫得一个实体。“无虚”:虽然莫得实体,然则在这个真空里边有一种实相的妙有的存在。它因为有妙有,是以又叫无虚。这个真空不碍妙有;妙有不碍真空,是以,无实也无虚。是以无实无虚,什么风趣呢?等于叫东说念主,莫得一切执着相;离开执着终点于妙有真空的理。是以,“须菩提”,你要知说念,“若菩萨心”:假定这个菩萨,修菩萨说念的这个菩萨的心,“住于法而行布施”:他要着住到有为法上--这个法是有为法--着住于有为法而行布施,等于着相的布施。着相的布施祗可以升到天上去,或者生到东说念主间。
所谓“着相布施生天福,犹如仰箭射虚空”:你着相而行布施,这生天的福报。你好像什么呢?好像,拿着一把箭,弓箭向空中来射箭一样。向空中来射箭,“势力尽。箭还堕”:这个你阿谁力量莫得了,这个箭又落下来。“招得来生不如意”:你生到天上去,然后天福享尽,又落到东说念主间来,又要受苦了。是以这叫有漏的布施。有漏、有为法而成的有漏的福德,这是不究竟的。就好像东说念主,你祗知说念修福而不知说念修说念,而不知说念修行;你就获得天福,虽然获得天福,终究,天福尽,还要受苦的。
这是当今举出一个譬喻来。这个着于法,这个执着生出的一种执着心。“如东说念主入闇”:你行这种布施就好像东说念主,到阿谁闇的场地去了。“则无所见”:你什么也看不见。也等于你升到天上去,虽然有天福,但是莫得信得过的聪惠,就莫得信得过的光明;莫得信得过的光明也等于黑闇,等于“如东说念主入闇”了。“则无所见”:你莫得信得过聪惠,你闻不到佛法,等于“则无所见”。“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”:假定菩萨他存心,不执着于这个有为法而作念布施,“如东说念主有目。”这个他不执着作念这个平庸法,修平庸法而获得这个无漏的果实,获得无漏的果,“如东说念主有目。”这好像东说念主有眼目一样,也等于有了聪惠了。“日光明照”:这个日光,就等于你的聪惠光。这个聪惠光,遍照一切。“见各样色”:系数的一切各样的色相,都可以看得见。
“须菩提。当来之世。”“当来”:等于畴昔的时候。“若有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”“能于此经”:他能在这一部《金刚经》,“受持读诵”:心里能领纳,躯壳本领行,能奉持,又再能读,对着本来读;诵,或者不要这个经本就可以,能诵得出来。“则为如来”:这个东说念主,他就能获得如来“以佛聪惠”:以这个佛智、佛慧,“悉知是东说念主”:如来他能以佛的聪惠,他悉知说念这个东说念主的修行。“悉见是东说念主”:也能看见这个东说念主。“王人得成立无量无垠功德”:他将来一定会获得,无量无垠这样多的功德,没少见量、莫得边缘这样多的功德。那么这样多的功德在什么场地呢?什么场地也莫得!你不要找,你一找就莫得了。你要不找,它就在这个场地;你要一找,一看就莫得了。是以头先阿谁果章说,他在台湾讲佛法就在外边阿谁场地。你要不讲,真在阿谁场地;你讲出来了,哦!他一看就莫得了。这个佛法等于这样相貌妙!
今天晚间这个讲经的时辰哪,搬家了,搬到或者三点半,或者四点钟到五点半,或者六点钟。为什么搬家呢?因为好意思国这儿有一个中国的技击大会。这个中国的技击是由菩提达摩传出来的。在菩提达摩以前,本来中国也有技击,不过莫得那么盛行;菩提达摩到中国,那么技击为什么就这样盛行呢?因为那时候在少林寺有一些个披缁的和尚,那时候疏忽科学也莫得这样普及,是以这披缁作念和尚,就莫得什么就业。不像当今,又可以打打字,印印这个条记,这有一些个就业,令你这个心,不打休想,这都是修行。其时,因为披缁东说念主要莫得就业的时候,他就发性情;发性情,就你阻挠我,我阻挠你:寰球都不可修行。菩提达摩是个祖师,他说,你们欢畅打架吗?我来教你们打功夫。你们谁的功夫学得最精了(精等于精妙了),你就不会被东说念主玷污,不会被东说念主打,你可以打东说念主了。那么你要不学功夫呢,你和东说念主一发性情打架的时候就吃亏了,被东说念主一打就打躺下了。那么何况又可以明白躯壳。
菩提达摩这样一说,这些和尚说,对啊,我学会了功夫,再和任何东说念主一打的时候,我就可以打奏凯了。于是乎连中国的技击再印度的技击,这个菩提达摩,把它合起来,变成一种这个少林寺的拳,少林拳。那么这一些个和尚一打功夫,你也想要把这个功夫学得精妙了,他也想要学精妙了。学精妙为的什么呢?好筹商打东说念主的。或者有的就筹商挨打的。若何说挨打了呢?东说念主家打一拳,他这个钢筋铁骨--我头先不对你们讲,有铜头铁罗汉?这和尚的头,像铜那样坚固,身上像铁那么结子。所谓等于你打一拳,踢一脚也没筹商的。那么是以呢,就好多披缁东说念主,其时都学这种功夫。
那么学这种功夫没筹商,把这个休想,也都莫得了。一天到晚等于学功夫。是以,把其它这个色声香味触法,这六尘的意境,就都无所动于衷了。色声香味触法,这六尘,就都不动心了。那么无形中这就持戒了。持戒,就在这个时候又生出定了;生出定就开聪惠了。是以其时,也有好多的东说念主,因为打功夫就开悟了;开悟了,那么因为这个,是以就传出来有少林派。少林寺的和尚,出来到什么场地,东说念主东说念主都怕的,莫得东说念主敢玷污少林和尚的。是以,这一传呢,就传到当今好意思国这儿,有了五个馆。五个馆,他们以前通常有的到这儿来看我。这回他们传奇我要去听,特地送来四张票,请咱们去看的。你们其余的,谁高兴看中国的功夫,想要开悟,可以买票去。我这个呢,因为我也没设计去看,好开悟,是以他送来的,这儿有几个沙弥,或者这个果彰同我去,因为果彰是我最欢畅的一个好孩子,是以,我要同他去。那么今天把这个法会就搬了家了,就这个原因,告诉寰球一声。你们谁高兴要去看的话,也就去我方买票去,开不开悟,我不保障的!
B15.持经功德分第十五
须菩提。若有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初日分。以恒河沙等身布施。中日分。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。后日分。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。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。以身布施。若复有东说念主。闻此经典。信心不逆。其福胜彼。何况书写受持读诵。为东说念主阐述注解。须菩提。以要言之。是经有不可想议。不可称量。无垠功德。如来为发大乘者说。为发最上乘者说。若有东说念主能受持读诵。广为东说念主说。如来悉知是东说念主。悉见是东说念主。王人得成立不可量。不可称。无有边。不可想议功德。如是东说念主等。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释迦牟尼佛叫一声空生,“须菩提”,说是,假定“若有善须眉”:这个修五戒十善的须眉和修五戒十善这个女东说念主。“初日分”:在初日分、中日分、后日分。“初日分”,等于太阳将要出来的时候,这是寅卯的时候。“以恒河沙等身布施”:前面那儿讲是用一个身来作布施,当今呢,用恒河沙等身布施,用这样多的生命来作布施。“中日分”:中日分,等于巳午的时候,这叫中日分。“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”:等于不只单初日分用恒河沙等身命来作布施,等于中日分,也用恒河沙等身命来作布施。“后日分”:后日分,等于申酉的时候,叫后日分。“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”:也用这个恒河沙等身命,来作布施。“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”:像这样的作布施,不是单单一天这样来作布施,要用百千万亿劫那么样长的时辰,来作念身命布施,“以身布施”。
“若复有东说念主。”那么前面初日分、中日分、后日分各以恒河沙等身作布施,那么时辰又那样的长。然则,假定要再有一个东说念主,“闻此经典”:他听见《金刚经》的这个经典,就单单听见,“信心不逆。”信心不逆,这个“逆”是忤逆,也等于猜疑,信心,不生猜疑心。“其福胜彼”:他这个福德,就越过阿谁初日分、中日分、后日分,以恒河沙等身布施,百千万亿劫,那么长的时辰。那么这个东说念主,只是就一听这个经典就,“其福胜彼”:他这个福,就越过前面,以身命布施阿谁东说念主的功德。什么缘故呢?因为那以身命布施,祗是得一种财施,是一种财施的功德。那么你当今闻这个经典,就叫得法施的功德。财施,是获得福德;这个法施呢,获得聪惠。你要是想开悟成佛,一定要有信得过的聪惠;要有真实的聪惠,你才能开悟成佛。你要莫得真实的聪惠,那么仅有福报,是不会开悟的。是以,“其福德胜彼”。“何况书写”:何况你能以用翰墨来书写这个《金刚经》,又能受持读诵《金刚经》,又能为东说念主阐述注解《金刚经》。
“须菩提。以要言之。”,那么摘录来说一说。“是经有不可想议。不可称量”:这个经,有不可以心想、不可以言议、不可以秤称、不可以这个斗量的那么多的功德。“无垠功德”:这个功德是无垠的,莫得边缘。
“如来为发大乘者说”:如来,不是为这一些个小果声闻,说的这个《金刚经》,是为发大乘菩萨心的东说念主,而说的这个《金刚经》。“为发最上乘者说”:这不只发菩萨心行菩萨说念,而且还志求佛说念,要广度众生,最上的、无上的这种佛乘。
“若有东说念主能受持读诵”:假定要有东说念主能受持这一部经,能读诵这一部经。“广为东说念主说”:来给一般的东说念主讲说。“如来悉知是东说念主”:如来,以这个天眼悉知是东说念主。“悉见是东说念主。王人得成立不可量。不可称。无有边不可想议功德”:这个东说念主,他都获得成立了,这不可以斗量、不可以秤称的无垠不可想议这种的功德。
“如是东说念主等”:像受持读诵书写这个东说念主这相貌。“则为荷担如来”:这个等于就业如来系数的家业。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:就可以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获得无上正等正觉。(弟子:这个就业如来系数的家业,是什么?)“荷担”,等于担负着。
缘何故。须菩提。若乐小法者。着我见东说念主见众生见寿者见。则于此经。不可听受读诵。为东说念主阐述注解。须菩提。在在处处。若有此经。一切世间天东说念主阿修罗。所应抚育。当知此处。则为是塔。王人应恭敬。作礼围绕。以诸华香而散其处。
“缘何故”:什么原因这一个东说念主等于就业如来家业的东说念主呢?“须菩提。若乐小法者”:假使他要欢畅这个小乘的法,这样的东说念主。“着我见东说念主见”:他着住到我见上,就有一种贪念;着住到东说念主见上,就有一种瞋心;着住到众生相,就有一种痴心;着住到寿者相,也就有这一种的着住到寿者相,这种的愚痴的见。“则于此经”:他在这《金刚经》的里边,“不可听受读诵。”他因为祗欢畅小乘法,是以关于《金刚经》大乘的实相无相的这种的法,他就不可听受。他也不信托,也不可接受;也不会读,也不会诵;也不可为东说念主阐述注解。因为他心量小,意境小,是以对这个大乘法,他就不懂。“须菩提,在在处处”:不管在什么场地,“若有此经”:假定若有这一部《金刚经》的话。“一切世间”:一切世出世间,这个天上的东说念主和东说念主间的东说念主,和阿修罗,有天福而莫得天德的这种修罗法界的众生,“所应抚育”:都应该抚育这一部经,应该发心抚育。
这抚育呢,以前讲过好多,当今把它再讲多少量。这抚育,有十种的抚育。十种抚育都是什么呢?第一等于香。咱们供佛的阿谁香,要买最佳的阿谁香、最值钱的阿谁香,不要买那一种香,是几简直,东说念主家要把它丢到垃圾箩里,丢到阿谁garbage,你把它捡来,来供佛,这是不够丹心的。要用最佳的阿谁香,在释教里讲这个毒头栴檀。这个毒头栴檀香,烧上可以香四十里。讲《楞严经》我讲过,阿谁四十里。少量着,就四十里地以内都香。那种的香,那一铢--一铢等于很少的份量--就秋毫之末。是以那种香是最够丹心的。你看阿谁婆罗门女,讲《地藏经》,她为什么把她的家宅都卖了,把她的屋子都卖了?就去广求抚育,广求供具,去抚育觉华定自若王如来。她为什么卖屋子呢?就因为,她要拿出她信得过的丹心来,是以把我方的屋子都卖了;宁可莫得场地住,去到外边去露营,也要来供佛。是以这是一种丹心。第二种,用什么来供佛呢?要用这个花。花,等于各样的阿谁花。好花好香。一言以蔽之,你用多少量钱买花来抚育佛,你的功德就多少量;你不要说是,我欢畅吃好东西,我就舍得钱去买,买,尽量来吃。然后供佛,一个仙(cent,一分钱),我也不舍得了。在阿谁 garbage 捡少量东说念主家丢到垃圾里头阿谁花来供佛,这是不够丹心的。这第二种是花。
那么供香有什么平正呢?供香,你阿谁躯壳比及下世,就放香,有一种香气在你身上。你看!释迦牟尼佛口里也放香,身上毛孔也都放香。他身上莫得臭气。你为什么身上有一股臭狐气?臭得不得了!离得三、五 mile(哩)都可以闻获得你这一股臭气。为什么呢?你说?我说这个话,你笑,真的!你看观看阿谁狼狗!你离些许 mile(哩),它一闻你这个味,它就知说念了,这个东说念主在这个场地,它就会找去。你不要以为三、五mile(哩),这是远了,这不远的。阿谁警犬,都可以找获得的,都可以找得见。那么身上会放香气,你用香来供佛。这也不是说,哦!我用点香来供佛,我求着来生我有香气,不是的。你也不条件,不要但愿,天然就有的。你的功德到了,你身上就会放香;你功德不到,你就求香,也祗有臭气。你看天东说念主,他为什么身上放香呢?天上的东说念主都有香气的。他就因为,在前生用香来供佛。
那么花呢?用花来供佛,那更好了。有什么平正呢?你来生阿谁仪表,竣工、圆满,阿谁仪表,特别的秀美、特别的颜面,所谓东说念主见东说念主爱,谁看见你谁就爱喜。你要是男东说念主呢,就招得一大帮女东说念主欢畅你;你要是女东说念主哪,就引起一大帮男东说念主来随着你。说,那更虚浮了!我不但愿有这样多虚浮。你要不但愿,那更好!你看!释迦牟尼佛仪表那么圆满,也等于因为宿生他用香,花,来供佛,是以仪表圆满。那么你要不肯意仪表圆满,怕这个虚浮,那你可以变成阿谁菩提达摩。你看,菩提达摩,胡子无极的,阿谁仪表很丑陋的,也可以的。不过那随你的情意,你欢畅若何样就若何样。第二等于香。
第三呢,是什么呢?是灯。你在佛前点灯,来生的眼目就明。眼目就亮堂,东说念主家看不见的东西,你也可以看得见;东说念主家不知说念的事情,你也可以知说念。你就会获得天眼通。获得佛眼、高眼、慧眼,获得这个聪惠眼、肉眼、天眼,获得这个五眼。为什么你会有这五眼?就因为你佛前点灯来着。佛前点灯,你这个肉眼也亮堂,五眼也会能开的,会开五眼。是以你这个东说念主,说:他有佛眼,我若何莫得呢?哈!你佛前连一滴油也不舍,一双烛炬你都不买,也不抚育佛,那天然你是莫得五眼了嘛!你要想有五眼,就连忙地买阿谁最佳的香油,来在佛前点灯供佛,这就会获得这个五眼六通。你看这功德多妙啊!这第三,用这个灯来供佛。
第四是什么呢?第四,等于璎珞。这璎珞,以前讲阿谁璎珞珠啊,这个璎珞等于秀美的珠等于了,最值钱的这个珠宝。拿到佛前来抚育,抚育佛,用这个珠宝,这叫璎珞。这第四,用璎珞珠来供佛。
第五呢,用宝盖。宝盖,有阿谁幢幡、宝盖。宝盖在空中,像中国那红罗伞,古来作官的顶上不打一把好像伞似的?这个叫宝盖,这宝盖来供佛。这第五。
第六是什么呢?用这个幢幡。幢幡,就好像这木头对子,这都属于幡之类的;属于幡,这叫幢幡。幢,等于大梵天王阿谁集中幢,是一个圆筒形作念的,那么一个用珠宝镶上的,也在吊挂到佛前来抚育佛,这叫幢幡、宝盖,第七。
第八是什么呢?第八…(弟子:幢幡是两个东西?)是两个东西。第八是什么呢?你不要挂牵,我莫得忘。我当今不是问你;我是告诉你。第八是衣服,是你系数的衣服,最佳的阿谁衣服,作念好了,你不要先穿,你要先拿来供供佛。供佛?佛穿你的衣服吗?佛不穿你的衣服,但是这一种暗意敬意。这衣服。
我当今算一算还有些许:第一是香,第二是花,第三是灯,第四璎珞,第五是这个宝盖,第六是幢幡,第七是衣服。我以为这个什么,第七是衣服。
第八呢,是果食。这种生果,饮食,你吃的东西,都应该供供佛,不应该莫得供佛,我方就先吃了。这第八,这果食都要先供佛的。是以咱们在以后,系数的居士都紧记,在佛堂,或者庙上吃东西,在披缁东说念主莫得吃的时候,我方不可以先吃的。因为必须要僧东说念主先吃,整个吃,才可以吃的。因为昔日我看见,有几个居士到这儿,也不顾死活,连佛也莫得供呢,提起来东西就吃。在庙上,不可以这相貌的!必须要先供过佛。咱们因为是信佛的,信佛就要恭敬佛;恭敬佛就要恭敬法;恭敬法就要恭敬僧。是以在披缁东说念主莫得吃东西的时候,这我方不要吃。除非有特别情形,这个披缁东说念主或者没巧合辰,或者说,你们可以先吃吧!这相貌呢,就可以先吃。那么这一切一切佛法,都有一个法在里边的,不可以太粗俗了。这是第八,用这个果食来供佛。
第九是什么呢?用音乐。有东说念主说,是不是 piano(钢琴)?也差未几。不过咱们这个音乐等于,敲木鱼,敲饱读,敲钟,或者敲引磬,唱赞,这就叫音乐。以音乐来抚育佛。
第十是什么?第十是最纯粹,什么也不必费,就这样合掌;这合掌抚育。第十是合掌抚育。
你们紧记这个抚育有这十种。第一是香。第二是花。第三是灯。第四璎珞。第五宝盖。第六幢幡。第七衣服。第八果食。第九音乐。第十合掌作礼。这十种的抚育。
那么在这个经典所在之处,这都应该抚育的。“当知此处”:你应该知说念,“此处”,这个场地,“则为是塔”:这个等于如来的真身所在之处。如来的真身,如来的舍利所在之处,“王人应恭敬”:一般东说念主都应该恭敬。“作礼围绕”:“作礼”,等于叩首顶礼;“围绕”,等于右绕三匝,向右边那么绕佛。咱们念〈大悲咒〉,或者念经,向右这样绕,这等于围绕。“以诸华香”:用这各样花、各样香“而散其处。”“散其处”等于来抚育,作抚育。
B16.能净业障分第十六
复次。须菩提。若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受持读诵此经。若为东说念主轻贱。是东说念主先世罪业。应堕恶说念。以今众东说念主轻贱故。先世罪业。则为隐藏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这一段经文是说,这个东说念主,重罪轻受。“复次。须菩提。”释迦牟尼佛,生怕众生不解白这个大乘实相的妙法,而生出一种猜疑,猜疑什么呢?猜疑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个经典,这相貌的深妙,然则为什么有东说念主念《金刚经》,还被东说念主家鄙夷呢?生怕东说念主,生出这种的怀疑,是以又讲一遍。说,“复次。须菩提”:说,空生,“若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”:这个修五戒十善的男东说念主,和修五戒十善的女东说念主,“受持读诵此经。”他受持于心,持之于身,那么又能读又能诵这一部经典。“若为东说念主轻贱”:这个东说念主,假定他诵经,被东说念主所轻贱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东说念主鄙夷他,说,你看他还念经呢!还念经呢!那简直成一个经混子、佛微辞了。经混子,就在念经,谓挂羊头卖狗肉。挂这个羊头卖狗肉,是这个店,不是这一滑。就说,他这个还学佛,念经呢!你看他!无所不为,又偷,又杀,又邪,又淫,又邪淫,又空话,又饮酒;他无所不为,他还念经呢!真等于骂东说念主呢!这简直他是骂佛呢!这样样,这是轻贱这个东说念主!
为什么这个东说念主念经会被东说念主这样样轻贱呢?会被东说念主这样鄙夷呢?“是东说念主先世罪业。应堕恶说念”:这东说念主他在前生,有无量无垠那么多的罪业--或者杀过父亲,或者杀过母亲,或者杀过阿罗汉,或者破和合僧,或者出佛身血;到处挑拨辱骂,挑拨摆布,这相貌,是以他应该堕恶说念;不应该获得这个深奥的、甚深这种的实相的大乘佛法。那么他当今获得了,是以“是东说念主先世罪业。应堕恶说念”:应该腐化到这个三恶说念。三恶说念等于,地狱、饿鬼、家畜,这三种的恶说念。“以今众东说念主轻贱故”:以当今,世间东说念主轻茂他的缘故,“先世罪业。则为隐藏”:前世的罪业就隐藏了。是以他这个重罪轻报,虽然应该腐化恶说念,因为当今被众东说念主一轻贱他,哈!他的罪业就消了。
是以,你们每一个东说念主要念经的时候,有东说念主鄙夷你们,有东说念主说,这才是迷信呢!那确实你的德行所感。为什么有东说念主这样来轻茂你呢?轻贱你,鄙夷你?认为你是一个最愚痴的?英语叫什么?stupid,这风趣。very stupid!他这样样一想你啊,你前生这个罪业就都莫得了,就都消了;他要不这样给你,来轻看你,你罪业不可消。为什么呢?“法不孤起,仗境方生。”你莫得一个东说念主这样样轻茂你,再来进修进修你,有莫得忍辱的功夫,这样进修进修你。你有忍辱功夫了,你认为没筹商。你说你轻茂我吗?这确实摩诃般若波罗密!这确实,摩诃般若波罗蜜。你能这样啊,你以为他轻茂你这种的味说念,就等于阿谁波罗蜜那么甜,你就可以到此岸了。是以,你应该感谢他,说,你确实我的善学问,你这一轻茂我,我的罪业就隐藏了。这可确实,我成佛,是你度我成佛的!那么你这样一想,你若何会再生瞋恨心呢?天然而然就会有忍辱了,有忍辱就波罗蜜了。
那么“是东说念主先世罪业。应堕恶说念。以今众东说念主轻贱故。先世罪业。则为隐藏”:你看!这说的决定词,少量抵赖都莫得。“则为隐藏”:决定隐藏!“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:应该获得无上正等正觉这种佛果,少量你不要猜疑的。
是以你们谁念经,有东说念主骂你,那是最佳了!有东说念主打你,你就向他叩首。你说,阿弥陀佛,你等于佛了。这回你这一打我,我前生的罪业,如汤泼雪,就好像阿谁慧日销霜雪一样。阿谁太阳照到那雪上,把雪都给照化了。这个他轻贱你就等于太阳,你的罪业就都化了;化了,罪业消尽了。你业尽情空,就可以证得佛果,就可以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须菩提。我念昔日无量阿僧祇劫。于然灯佛前。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。悉王人抚育承事。无空过者。若复有东说念主。于后季世。能受持读诵此经。所得功德。于我所抚育诸佛功德。百分不足一。千万亿分。乃至算数譬喻所不可及。
在前一段经文所说要有东说念主读诵这《金刚经》,要为东说念主轻贱,这因为什么呢?因为这个东说念主先世有罪业,应该腐化到三恶说念去。以今众东说念主轻贱的缘故,那么前生的罪业就隐藏了。这叫重罪轻报。那么应该获得无上正等正觉。
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,“须菩提。”“我念昔日无量阿僧祇劫”:这个“我”,是释迦牟尼佛自称。那么佛证得有八大自若我。这八大自若我,前几天一经讲过了。我不知说念有东说念主紧记莫得东说念主紧记。如果有东说念主紧记,可以替我讲一讲,我就省少量气力。
翻译者:The abbot requested for someone among us to speak for on the eight kinds of large self confidences 自若。These were explained a several days ago I think ……so probably a several days ago.
弟子:……talk about what.
上东说念主:什么?
弟子:……What do we talk about?
上东说念主:八大自若我。
翻译者:我等于我你他的我。
上东说念主:哎!
翻译者:Eight great自若me,我。
上东说念主:有谁紧记就快少量讲出来!
翻译者:Whoever remember should speak forward. Or ……abbot said everything.
弟子:Eh, I could tell three.
翻译者:Well, good. 他说有三个了。
上东说念主:嗯,谁?
翻译者:阿谁戴眼镜的阿谁。
上东说念主:啊。三个都什么?
翻译者:What were the three?
弟子:……(注:听不澄莹。)
翻译者:错了,完全错了!他等于讲阿谁咱们;昨天他来听这个讲演的嘛!他讲这个昨天讲的东西…
上东说念主:昨天讲的是什么?
翻译者:是《楞严经》里头的阿谁波……者……其他的风趣。
上东说念主:哦!那他是不懂。有东说念主懂莫得?咱们我方有懂的东说念主吗?
弟子:……。
上东说念主:哦…,嘿嘿!
弟子:……什么场地都有“我。”
上东说念主:这有八种自若我,Nobody remember?嗯!哎!我给你们讲了,这个释迦牟尼佛,他成佛了之后,证得这八大自若我。有八个自若我。
这个八个自若我,第一等于,能示一身为多身“我。”能现出来一个身变成多身。这是第一。第二呢,以这个一粒微尘那么大的一个躯壳能遍满三千大千世界。这第二。第三呢,他能以这个大身轻举远到。方才你说可以到很远的场地,这轻举远到:这第三个。第四个呢,能以无量类身(无量类,就不是一个种类,以致于佛身、菩萨身、声闻缘觉身、天身、东说念主身,这个阿修罗身,乃至饿鬼身、家畜身,这叫无量类,无量类,无量种类的身。)常居一土。一土等于一个国土。这第四。第五种身呢,等于诸根互用。
诸根互用,你们听惯了的,是不以为奇怪。莫得听惯经的,说这真奇怪!若何奇怪呢?眼睛能吃东西,耳朵能看东西,鼻子能讲话。你看!鼻子可以演说佛法;嘴呢,也可以听,又可以吃东西,又可以听,又可以看。哎,你看!眼耳鼻舌身意,这六根互用,每一根都可以有六根的这种本领,这叫六根互用,诸根互用。那么第五。
第六呢,他得一切法而无法相。虽然得一切法,但是可不着一切相;莫得相,莫得法相:这第六。第七呢,能说一偈义(这一个偈颂的风趣、这个义理),经无量劫。进程无量劫那么长的时辰,也说不完这一个偈颂的风趣。这第七了。第八等于身遍诸处。他这个身,可以遍满一切处,犹如虚空一样的。这是八大自若我。
我疏忽上个礼拜讲的,谁不知这个礼拜就给我就都忘了!这是,我费这样多气力,莫得东说念主拿着当一趟事。但是,我也还不嫌会虚浮,今天再给你们讲一遍。你们再要记不住了,等下个礼拜我再讲一遍。那么信托哪,一而再,再而三,不管如何会有一个、两个东说念主可以紧记住。
这个释迦牟尼佛,他念,“念”等于回忆,等于想。想什么呢?想昔日无量阿僧祇劫,昔日没少见量那么多的阿僧祇劫,没少见量。于然灯佛所,我于然灯佛前,我在然灯佛阿谁时候。在释迦牟尼佛当先发心,他那时候是一个陶师。什么叫陶师呢?陶师就作念砖作念瓦的、作念磁器的这种的就业的师传,这种的时刻东说念主员。就专门造砖,造瓦,造这个茶杯,茶壶,这些个磁器,这个陶磁的师传。
那么那时候有一个古释迦。这个古释迦一看这个陶师的机缘熟识了,应该去度这个陶师去了。这个陶师叫什么名字呢?叫广炽陶师。广,等于渊博的阿谁广;炽,等于五蕴炽盛苦的阿谁炽,就好像好多火似的阿谁炽。这广炽陶师一看见古释迦来了,他就接待得不得了,欢喜得不得了!这回我也见着佛了。见着佛,他就听这个佛说法;一听佛说法之后,他即刻就发愿了。他发什么愿呢?他发愿说,你这个佛啊,真好!将来我成佛也和你这个佛一样,和你这个佛一样,我的名字也叫释迦牟尼。就在这个佛前发愿,去修说念。
那么从这个佛,到宝积如来这个时候,这是中间进程七万五千佛。七万五千个佛,这叫第一个阿僧祇劫。那么他由作念陶师那时候就发心,发菩提心,行菩萨说念,修行,进程七万五千个佛,就到宝积如来阿谁时候。这个时辰有多长啊?你算算,这每一位佛,都不知多久才能出世!他进程七万五千个佛。那么这叫第一个阿僧祇劫。
由宝积如来到然灯如来这个时候,这又进程七万六千个佛的时辰,这叫第二个阿僧祇劫。
那么由然灯如来,再到这个圣不雅如来,这是第三个阿僧祇劫。那么第三个阿僧祇劫,他进程七万七千佛。
第一个阿僧祇劫是七万五千,第二个是七万六千,第三个是七万七千五百个佛。那么进程这样长的时辰,这叫三大阿僧祇劫,他修成佛的。那么这个我信托以前也莫得讲过,当今才给你们讲出来,这叫三大阿僧祇劫。
是以说“我于然灯佛前。”“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。”“得值”,也等于值遇,也等于遇着。遇着些许呢?这回说得更多了,“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”那么多的诸佛。“悉王人抚育承事”:那么这每一尊佛,释迦牟尼佛都抚育他,承事他。“承”,等于助威而服侍,好像服劳执役,这个各样之类的。“无空过者”:哪一位佛,他也莫得说空空的就昔日,而不抚育;都抚育。
“若复有东说念主”:假使要再有东说念主,“于后季世”:在这个自后,末法的时候,“能受持读诵此经”:能以心受此经,身持此经,能以对着簿子来读,离开簿子来诵这个经典,“所得功德”:他所得的功德,“于我所抚育诸佛功德”:于我在以前三大阿僧祇劫,抚育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那么多的诸佛呀,阿谁功德,“百分不足一。千万亿分”:百分之中,也不足其中的一千万亿分之一。“乃至算数譬喻所不可及”:乃至于,用这个算数,用这个譬喻来比方,也比方不出来那么多的功德。是以,我虽然抚育过那么多的诸佛,那么大的功德,将来末法的时候有东说念主,祗能受持读诵这个经的功德,就比我阿谁功德,高出百千万亿那么多的倍数。
须菩提。若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于后季世。能受持读诵此经。所得功德。我若具说者。或有东说念主闻。心则狂乱。狐疑不信。须菩提。当知是经义不可想议。果报亦不可想议。
“须菩提”,你应该要知说念,假定这世界上有受持五戒修行十善的善须眉和善女东说念主,“于后季世”:在这个将来末法的时候,“有(能)受持读诵此经”:有,能受持读诵这部《金刚经》。“所得功德”:他所得的这种功德,“我若具说者”:我,如果详确完全把它说出来,“或有东说念主闻”:或者有一个东说念主听见我这赞颂这个经的功德,“心则狂乱”:他的心里不但不信,而且发起狂骗取了,发起狂乱就狐疑不信。
“狐疑”:若何叫狐疑呢?因为这个狐,是一种畜牲,等于狐狸。这种畜牲,它透露得很理智,推行上它是很愚痴的。那么这种畜牲对一切的事故、事物,它都生一种怀疑。那么最显著的一种怀疑是什么呢?它在这个渡河涉冰的时候,这个冰--在朔方冬天,这个河上都结冰--那么这个狐狸要是从这个冰上边走过的时候,它走一步就听一听;走一步,听一听。听一听什么呢?听一听这个冰是不是不坚固?是不是,这个冰这个力量受不住它这个躯壳,会把这个冰踩破了。是以它渡河就这相貌。凡事,它都怀疑,不信托,这叫狐疑不信。“须菩提”:须菩提!你要知说念,“当知是经义不可想议”:你应该知说念,这实相般若的妙义,它不可以心想,不可以言议,这种妙处你想像不到的。然则,它这种果报亦不可想议!那么如果莫得善根的东说念主,你听见这个经典就会不生信心。为什么不生信心?就因为他善根薄弱。是以这种果报亦然不可想议的。
B17.究竟无我分第十七
尔时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云何应住。云何降伏其心。佛告须菩提。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。当生如是心。我应灭度一切万物。灭度一切万物已。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。缘何故。须菩提。若菩萨有我相东说念主相众生相寿者相。则非菩萨。是以者何。须菩提。实无有法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于然灯佛所。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。不也。世尊。如我解佛所说义。佛于然灯佛所。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“尔时”:当尔之时,等于佛说这个经义不可想议,果报亦不可想议这个时候。这个须菩提,就对佛说了;须菩提听见佛这样赞颂这个经的功德,于是乎就又请问佛,说,“世尊。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”:这系数的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,他发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心,“云何应住”:他若何样才能住心?若何样他才能降心呢?要怎相貌令他这个心才能无所住呢?若何相貌才能令他心降伏了呢?要离开相而降伏其心呢?这个,前面也有这样一段经文,但是他那是问的我方怎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是自为的。当今呢,是说系数一切东说念主 ,若何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若何样降伏这个心,怎样能住这个心。
“佛告须菩提”:佛告诉须菩提,说,“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”:发无上正等正觉这样心的东说念主、这样的东说念主,“当生如是心”:他应该,生出这一种心来。若何一种心呢?“我应灭度一切万物”:他说,发这种菩萨心哪,就要灭度一切万物,就要去度脱一切万物,令一切万物,王人共成佛说念。“灭度一切万物已”:他把这一切万物都度已矣之后。这个“已”;“已”等于度已矣。“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”:那么在这个菩萨的心里头,莫得一个众生是他所灭度的。为什么呢?他无所执着。如果要有所执着,那就有了四相了。“缘何故。须菩提”:什么缘故,他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呢?都灭度一切万物已,还莫得一个众生是他灭度的呢?“缘何故。”
“须菩提。若菩萨”:假定这个度生离相的菩萨、度生离相这一位菩萨,“有我相东说念主相。”若何叫“有我相”呢?他有一个我能度众生,这就叫有了我相了。若何叫有东说念主相呢?他说,我能度东说念主,这有了东说念主相了。我能度众生,这是我相了;又我能去度一切的众生,这个众生是我所觉的。那么能有我度、自度、度他这种的相,就变成众生相了。你再要有自愿觉他的这种的心,这就变成了一个寿者相了。是以也莫得能度,也莫得所度,也莫得一个被度的,要不着一切相。是以,度一切万物而实无有一众生得灭度者。
如果有这四相呢,有我相东说念主相众生相寿者相,“则非菩萨”:这他就有所执着啦,不但法没空,东说念主也没空;东说念主也没空,就有我执;法没空,就有法执,是以即非菩萨。“是以者何”呢?是以然的缘故是什么缘故呢?“须菩提。实无有法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”:本来是莫得一法可得,莫得一个法相可得。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”,他祗是一个名辛苦。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呢?
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”:须菩提!在你的风趣里怎样啊?“如来于然灯佛所”,在这个场地又生怕一般的众生怀疑,那么既然三藐三菩提、成佛也无法可得,那么为什么又要发心呢?是以,佛又解释,说,“如来于然灯佛所”:如来我呀,在于然灯佛阿谁场地,“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。”说,我在然灯佛给我授记的时候,我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?我有法所得吗?“不也。世尊”:这个须菩提,听到前面释迦牟尼佛这各样的辩论、各样的阐发、各样的风趣,他一经明白这个般若无法可得这种的风趣了。是以他说:“不也。世尊。”莫得法可得。“如我解佛所说义”:这个“如我”;“如我”,他这莫得说是一个决定辞,他等于说好像照着我的风趣,来解释佛所说这个风趣,他莫得敢下这个详情辞,莫得说一定得这相貌。这是按照我的观念,是这个相貌,那么不知对不对。这里还有一个步履的语气。好像我来解释佛所说这个风趣,“佛于然灯佛所”:佛在以前然灯佛阿谁时候,“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,是实在无有少法可得,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法。
佛言。如是如是。须菩提。实无有法。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若有法。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。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。汝于下世当得作佛。号释迦牟尼。以实无有法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。作是言。汝于下世当得作佛。号释迦牟尼。
“佛言”:释迦牟尼佛听见须菩提这相貌的解答之后,是以就说啦,“如是如是”:说,是这相貌,须菩提!你是这相貌解释法,我亦然这相貌解释法。“须菩提。实无有法”:这个“实无有法”,是斩钉截铁,说的决定辞,说,实实在在的莫得法。“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:你不要生出一种怀疑心,以为佛在然灯佛阿谁时候,有一个什么机要的法获得,这是特殊的见解。释迦牟尼佛在然灯佛的时候,莫得一种机要法而获得这无上正等正觉的。“须菩提。若有法”:假定,须菩提!要有法可得的话,“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”:假定要有法,我如来得这无上正等正觉的话,“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。”这个然灯佛,在其时,我在第二个阿僧祇劫碰见然灯佛的时候,他就不会给我授一个记别号。什么叫授记呢?授记,等于预先授一个记别号,等于好像一个预言似的。说,好啦!你比及来生,一定作念一个有钱的东说念主。好像我当今,给某一个弟子授记,说,你今生护法,发这样大的心,你等你来生,一定是很有钱了!这亦然一个授记。这是个比方。
那么当今这个然灯佛,给释迦牟尼佛授记,就说,你比及将来的时候,在什么世界,什么世界?就娑婆世界,成佛,叫释迦牟尼。这是,给他预先授一个记别号。“则不与我授记”:如果我有少法可得的话,然灯佛就不给我授记了。他就不会说,“汝于下世当得作佛。”你在来生就作念经,“号释迦牟尼”。释迦牟尼是梵语,翻译成中语,就叫能仁寂默。能,等于能够不可够阿谁能;仁,等于仁慈的仁,缓和的仁。寂默:寂,等于寂然不动的阿谁寂;默,等于沉默不语的阿谁默:寂默等于不讲话。这个能仁,等于随缘;寂默呢,等于不变。既随缘又不变,既不变又随缘。所谓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;动不碍静,静不碍动。能仁等于一个动;寂默等于个静:动静都在这个定中。是以,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,就叫能仁寂默。
“以实无有法”:因为,实实在在地莫得法可得。这个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,莫得法可得这个无上正等正觉这种果位。为什么呢?这种果位是自修自证的,不是从外得来的;是你本有的,本来就有的,不要向外驰求。不是说,咱们藉着外缘,藉着外边的力量来,使之我方活命,不是这样的。这是我方修才我方能得。虽然得,但是还毫无所得。因为本来也莫得失过,是以也就无所得。“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。”因为这个,是以然灯佛,他就给我授记,给我授一个记别号。“作是言”:作这样的一个讲话。“汝于下世”:说你在这个来生,“当得作佛”;应该成佛了,你的名号就叫释迦牟尼佛。
缘何故。如来者。即诸法如义。若有东说念主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实无有法。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于是中无实无虚。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王人是佛法。须菩提。所言一切法者。即非一切法。是故名一切法。
“缘何故”:什么缘故呢?“如来者”:这“如来”两个字即诸法如义,等于,一切诸法都如如不动的这个相貌。那么如如不动,又有一个什么仪表呢?莫得一切仪表,是以才说无法可得;你要有法可得,这个法是个什么相貌呢?是个青色的?是黄色,是赤色,是白色的呢?是个长的,是个方的,是个圆的呢?没着名,又莫得色,又莫得相,是以,这是诸法如义。这诸法如义等于如来一个风趣,是以,你要有法可得就不是如义了;你要有法可表也就不是诸法如义了。“若有东说念主言”:假定要再有东说念主说,“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:说,如来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。“须菩提。实无有法”:实实在在的,我告诉你,无有少法可得,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:佛,无法可得,无上正等正觉。
“须菩提。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:假定你要拼凑说,如来有所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话,“于是中”:在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上边,“无实无虚”:也莫得一个常法,也莫得一个断法,也莫得一个真,也莫得一个假。那么莫得真,莫得假,这是中说念;中说念了义,这个中说念实相的般若。“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王人是佛法”:因为这个,是以如来又说一切法,虽然是无法可得,然则王人是佛法;一切法都是佛法,莫得超出佛法除外。
我才说一切宗教都是释教,它莫得超出到释教的外边去,因为释教是包罗万象的。佛法是具足一切法,释教也具足一切教;释教里边也产生一切教,这一切的宗教,都是由释教而产生出来的。那么既然由释教产生出来的,将来还是还归于释教。它从此地生出来的,将来还是到这个场地来的。是以当今你不要问他,你是什么宗教?你是信上帝、耶稣?不管信什么宗教都莫得跑出释教除外。是以,祗管你信去。你信来信去,你走来走去,一定要追思的。是以你看这有多大!释教亦然这样大的,佛法亦然这样大。虽然说无法可得,但是还莫得一个法不是佛法,莫得一种法不是佛法。是以又有什么法可得呢?“须菩提。所言一切法者”:须菩提,所谓一切法,按着俗谛来讲,这是有一切法。要按着这个真谛来讲呢,“即非一切法”:就莫得一切法。要按着中谛、中说念来讲,“是故名一切法。”一切都是中说念,一切都是了义,是以,“是故名一切法”,祗有一个化名辛苦。
须菩提。譬如东说念主身长大。须菩提言。世尊。如来说东说念主身长大。则为非大身。是名大身。须菩提。菩萨亦如是。若作是言。我当灭度无量众生。则不名菩萨。缘何故。须菩提。实无有法。名为菩萨。是故佛说一切法。无我无东说念主无众生无寿者。须菩提。若菩萨作是言。我当尊容佛土。是不名菩萨。缘何故。如来说尊容佛土者。即非尊容。是名尊容。须菩提。若菩萨理会无我法者。如来说名确实菩萨。
“须菩提。譬如东说念主身长大”:我当今为什么说这一切法,即非一切法,是名一切法呢?因为,须菩提,我给你说一个譬喻。“譬如东说念主身长大。”“须菩提言。世尊。如来说东说念主身长大。则为非大身。是名大身”:那么说是,“譬如东说念主身长大。”须菩提听见佛说这一句话,那么他一经明白。他说,“须菩提言。世尊。如来说东说念主身长大”:如来所说这个法身,是大,“则为非大身。”法身是无相的。无相,是以你不可说是他是个大身,“是名大身。”不过也等于依照这个化名,而名为大身辛苦。
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,又叫一声须菩提,说,“菩萨亦如是。”说,这个菩萨也就像这相貌的。“若作是言”:假定这个菩萨,他作这种的言论、这种的言说,“我当灭度无量众生”,“则不名菩萨。”他要有一个我,说是,哦!我应该灭度一切万物,我应该度脱一切万物。他要有这一个我字的话,则非菩萨,“则不名菩萨。”他就因为有我执。你既然有我执,就不可叫他一个菩萨的名字。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缘故他不可以叫菩萨呢?须菩提,你应该知说念,“实无有法。名为菩萨。”这个菩萨的名字,亦然个化名,莫得一个实体,莫得一个形像可以看得见的,说这是个菩萨,“实无有法。名为菩萨。”给他取个名儿叫菩萨。“是故佛说一切法”:因为这个,是以佛才说一切法,“无我”:应该要无我;莫得我就莫得我执,莫得我相,莫得我执;“无东说念主”:也莫得东说念主相;“无众生”:也莫得众生相;“无寿者”:也莫得寿者相:这四相都莫得。也等于,我执也空,法执也空,连一个空的执,都空了。要这个我、法、空都莫得所执着,莫得所执着,才能把这个轮复活死度了。你莫得我,等于渡昔日这个我执;莫得东说念主,就也莫得一个东说念主相的执着了;莫得众生相的执着;也莫得寿者相的执着,这等于把这个我执、法执、空执,都断了。
“须菩提。若菩萨作是言”:假定菩萨要作这样一种的说法。说什么呢?“我当尊容佛土”:说,我呀,应该尊容佛土。这也等于不名菩萨。为什么呢?他还有一个尊容的这个执着存在着,还有一个我执。我是一个能尊容的,那么佛土是所尊容的。前面阿谁度众生,灭度一切万物,亦然这样的。我是一个能灭度的,众生是我所灭度的,还有一个能所呢!既然有能所,他莫得把我相看空。菩萨,度众生而不着众生之相;不是不着众生之相,而不着菩萨我方这个相。菩萨我方也等于众生之相,是以不着住到我方,也等于不着到众生。那么当今也莫得一个能尊容,也莫得一个所尊容,等于,作念昔日,作念了等于作念了,不需要存一种有功德的心。
好像咱们普通的东说念主想作念某一种的功德,作念昔日,不要紧记它。不要,哦!这个功德是我作念的,这个功德是我能作念的,谁受了这个功德。这等于所作念的,有能,有所。那么当今菩萨尊容佛土呢,亦然要尊容佛土即非尊容,把它空了。“是不名菩萨”:你要有一个尊容佛土的这个心,不是说不尊容佛土,是尊容而未尊容。等于你尊容佛土了,犹如你莫得作念这个事情一样,不要有所执着。若何叫“尊容”呢?“尊容”,等于令这个佛土──佛土等于佛的国──令佛国,特别的妙好、特别的那么样秀美。好像咱们当今用花来供佛,用香来敬佛,用各样的果来供佛,这都叫尊容佛土。一方面说是,这叫抚育三宝,另一方面也就可以说是尊容佛土。为什么呢?在佛前摆上少量花,看着是特别的颜面;颜面的时候,这就叫尊容。那么尊容佛土呢,等于令佛国度,增好多的后光,很颜面的。是以你要有尊容佛土的心,“是不名菩萨”。你要有这种的执着心,“是不名菩萨”。“缘何故”呢?
“如来说尊容佛土者”:如来所说,尊容佛土者,这按照俗谛来说是有所尊容的。按照真谛来讲呢,“即非尊容”。要依照这个圆融无碍的风趣来讲,这是一个尊容的名字辛苦。所谓佛事门中,不舍一法。在这个佛事门里边,无法不是佛事。随拈一法,无犯警界。你就信手拈来,什么都是法。这叫“佛事门中不舍一法。”
“真如性上不立一尘。”真如自性上面,连一个尘点那么多的东西也莫得,连一粒微尘也莫得。是以说,“佛事门中不舍一法”;“真如性上不立一尘”。“须菩提。若菩萨理会无我法者”:假定这个菩萨,他能通──“通”等于明白,通等于理会;“达”等于达到这种的意境上;达到这种意境上,什么意境呢?“无我法”:前面所讲,这都要无我,就莫得我执。要明白这个莫得我执这种的菩萨,“如来说名确实菩萨”:如来说,这一类的菩萨才真恰是菩萨。
B18.一体同不雅分第十八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肉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肉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天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天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慧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慧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高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高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佛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佛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恒河中系数沙。佛说是沙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说是沙。
当今讲这个五眼。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”:释迦牟尼佛,说已矣前面这菩萨莫得度众生的相,和莫得尊容佛土的相。咱们东说念主初发菩萨心,所作念的一切功德,都不要有一种执着心。你这个东说念主作念功德,祗要你发心,说,我这个是作念的功德。你不管,你无谓问,对方这个钱是用到什么场地去了。你作念了功德,这就像种地似的,把它种到地下。出不出,这是又要看天时的筹商,又看地盘的筹商,又看这个水份的筹商,将来它成长。如果你说,我不种;不种,长久也不会有滋长的但愿。是以,菩萨发心作功德,祗要去作念去,就和种田一样的;你祗要去种田,将来一定就会有收获的。你不要问它收获的时候是些许,看你种的时候是若何样种的。是以前面这个菩萨度生而无度相,尊容土而无严相,这都是这个风趣。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,又叫一声须菩提。“于意云何”:在你的风趣里若何相貌呢?你认为“如来有肉眼不”:如来有莫得肉眼呢,你说?
这个肉眼,不是咱们这两个眼睛这个肉眼。这个肉眼,我以前不是讲过吗?这是,属于五眼之中的肉眼。若何它不叫旁的称呼,叫肉眼呢?因为这个眼睛,它可以看见有色相的东西。有形有色的东西,它都可以看得见;那么莫得形色的东西呢,它也可以看得见。这个肉眼和天眼、佛眼、慧眼、高眼,这五眼。五眼,在咱们东说念主头上这个场地长着。那么这个肉眼、天眼在咱们这双方;这一边是肉眼,一边是天眼。你要是等你开这五眼的时候,你用一用你阿谁眼睛。这个天眼能看见天上的东西;它看不见东说念主,看不见这桌子,花呀,什么东西,它看不见的。因为它能看见无形相的;有形相的,它看不见的,这个天眼。但这个肉眼呢,它就可以看得见。它既可以看见无形的东西,又可以看见有形的东西;它有形的东西也无阻挠,无形的东西也无阻挠。是以,因为能看见有形质的东西,是以叫肉眼。这个东说念主哪,它也可以看得见。
咱们这两个眼睛可以看见东说念主,但是你看不见鬼神。你这个肉眼又可以──你把这两个肉眼睛闭上──阿谁眼睛一样可以看得见这个东说念主。一样这个东说念主谁在什么场地坐着,这个东说念主是黄种东说念主哪,还是白种东说念主哪?是黑种东说念主哪,是红种东说念主哪?它一看就知说念。何况这个东说念主长得仪表,是圆满不圆满啊?哪一个场地有个黑痣,哪一个场地有个疤瘌,哪一个场地有一个什么特别的记号,它一看就看得清澄莹楚的,少量都不强大,比这个眼睛看得更澄莹。这个眼睛往远了一看,看不见。你这个肉眼最低死心在十五里地以内的事情,这个东说念主哪,物啊,它都可以看得见的,就隔着屋子什么的,它都可以看得见的,这个肉眼有这样相貌作用!
阿谁天眼呢,天眼就看天上的天东说念主。天东说念主,在阿谁场地相互吃东西,或者相互在阿谁场地辛劳打坐啊,天东说念主多量都欢畅打坐的,又禅定,都可以看得见的。你说,当今用千里镜才可以看到月球上面有什么情形。你要开了天眼,无谓千里镜,就在这坐着,那天上有什么东西,月球上有什么东西,星球上有什么东西,你都可以看得见的。那真比当今科学,要用这什么各样的科学的姿色,才能化验出来,才能进修出来。你那无谓进修,你等于这儿稍稍一入定,把这个一切一切你都可以看得清澄莹楚的。是以,你如果开了天眼,研究天文体,那是匡助你特别多。但是,你可不要给国度去作念跟班去。
为什么呢?你一想去获利呢,你这个东西就都会又莫得了。是以就这样妙,它这个东西是无价宝嘛!你想要拿它卖钱去,那就莫得效了。你以致于就说是,哦!我看见什么了。你想要到国度去获得你的专利权,若何相貌?你那天眼就会随时莫得了。就这样妙的!是以这个东西不可用它来取利,不可用它来标异现奇,来向东说念主炫示。说是,哦!你看我!我知说念的东西,你们都不知说念。你一有这种的过错,那也就快莫得天眼了,也快莫得了。为什么呢?你一有自诩的心,你一有,说是我这个可以比你,越过你了。那也就有这种的贡高的心,这都叫有我执了。好像前面阿谁菩萨也莫得度生的相,也莫得严土的相。为什么呢?就因为叫他莫得我执,把我呀,放下它。你如果得了天眼,得了肉眼,你有了我执,你看!我有天眼,你莫得,你当今,哈哈!还不行呢!那就有了我执了;有我执,这个天眼就看得澄莹的,你会看得不澄莹少量;你看得不澄莹,就根柢就看不见了。就有这样热切的筹商,是以这个佛法要信得过明白才算;不信得过明白就有了,或者有的时候也会弄错了。
“如来有肉眼不”:这个须菩提说,“如是。世尊。”如来是有肉眼的,“如来有肉眼”。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天眼不”:如来有这个天眼吗?“如是。世尊”:须菩提说,是的,“如来有天眼”。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慧眼不”:这“慧眼”等于聪惠眼。这个聪惠眼,能明辨辱骂,一看!知说念这个事情是真的是假的,就知说念了。那么这个莫得聪惠的东说念主,他以是为非,以非为是;有聪惠的东说念主,是等于是,非就辱骂,不可搀和的,这叫有聪惠眼。有聪惠眼的东说念主,这就不会愚痴了;你愚痴的东说念主也就不会有聪惠眼。这聪惠眼,最紧要的。咱们每一个东说念主,为什么要研究佛法,也就因为要栽培咱们我方的聪惠眼。那么释迦牟尼佛这样问须菩提,须菩提就说了,“如是。世尊。”说,“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慧眼。”
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高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高眼”:这个释迦牟尼佛又问,说,须菩提!在你的风趣若何样?如来有这个高眼吗?“如是”,须菩提说,“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高眼。”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佛眼不”:那么前面那四种的眼,须菩提都答得对了。是以,佛生怕他还不澄莹,是以又问,“如来有佛眼不。”“如是。世尊。”须菩提说,“如来有佛眼。”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”:须菩提!在你的风趣里怎相貌?“如恒河中系数沙”:好像,前面那恒河中系数的沙,“佛说是沙不”:佛说这个是沙,是不是沙呢?“如是。世尊。如来说是沙”:那么须菩提就说,“如是”,是这相貌,如来说这个沙也等于沙,“世尊。如来说是沙。”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一恒河中系数沙。有如是沙等恒河。是诸恒河系数沙数佛世界。如是。宁为多不。甚多。世尊。佛告须菩提。尔所国土中。系数众生若干种心。如来悉知。缘何故。如来说诸心王人为非心。是名为心。是以者何。须菩提。昔日心不可得。当今心不可得。畴昔心不可得。
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”:在你的风趣里怎相貌啊?“如一恒河中系数沙”:比方说,这一个恒河里头系数沙,“有如是沙等恒河”:有,这一个恒河里头系数的沙这样多的恒河,每一粒恒河沙作一个恒河来规划,“有如是沙等恒河。”“是诸恒河系数沙数”:这一切的恒河里边系数的沙数,“佛世界。如是”:佛的世界好像这样多。“宁为多不”:你说这个佛的世界多未几呢?“甚多。世尊”:这个须菩提说,这好多的,世尊。
“佛告须菩提”:佛告诉须菩提,“尔所国土中”:这个“尔所”,等于如许,当如许讲,就像这样多的国度。这个“尔”,不是说你阿谁国土中。这个“尔所”等于如许。如,就如是这个如;许,等于许可的许:如许等于像这样多国土中。“系数众生”:这样多国土里边系数的众生,“若干种心。”“若干种心”,等于他们那么多的众生,有那么多的种心。“如来悉知”:如来,每一个众生有什么心,如来都知说念。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缘故呢?“如来说”:如来说过,“诸心王人为非心”:这一切万物的这个诸心,王人为非心,这不是丹心,“是名为心。”这不过都是一个庸东说念主众生的普通的心辛苦。“是以者何”:是以的缘故是什么风趣呢?须菩提,我当今纯粹少量告诉你,“昔日心不可得”:这所谓的昔日的心也不可得,无所得;当今的心也无所得;畴昔的心也不可得。为什么呢?你说这个是昔日,昔日一经又昔日了;那么昔日的不存在。你说,这是当今,当今的又昔日了,也莫得存在。你说,阿谁是畴昔,畴昔的还没来呢!也不可得。这三心不可得;三心了不可得,是以佛说,一切万物若干种心,如来悉知。若干种心都不出一种的攀高心;要莫得攀高心了,就三心了不可得。
再讲一讲这个五眼。方才所说这个五眼,这五眼是从里边生出来的?是从外边来的?不是从里边生的,也不是从外边来的。究竟是若何回事?若何有的东说念主就会获得这五眼,有的东说念主日夜那么求也求不到。这是什么原因?这个五眼,也不是从里边生出来的,也不是从外边来的,也不是从中间,是本有的。究竟是若何样来的呢?这是要你修行辛劳,你功夫到了,天然就会有的;你功夫不到,你求也求不到的。你有心求,这是休想;无心求,这是感应。那么在你辛劳,怎样会开眼呢?你作念事情,修行,都要作念一些个有聪惠的事情,不要作念一些愚痴的事情。什么叫有聪惠的事情?什么又叫愚痴的事情?你知说念好的事情,你不作念,这就叫愚痴;你知说念坏的事情,你要去作念,这等于愚痴的事情。你知说念好的事情,我一定要去精进英勇去作念去,这等于聪惠;你知说念这个坏的事情,我发愿一定要把它断除了,我不作念这一些个事情,这等于聪惠。你明明知说念这是赖事,哦!你还要去作念去。你说,这不是愚痴?是什么?
那么举个例子。你知说念赌钱,这不是正说念。哈!单要跑到雷诺去;追思就又要睡一天觉。你说!这是不是愚痴?东说念主东说念主都知说念这是不一定对的。到那场地去赌钱呢,多量都是输的,但是还都要去赌去。以致于,哈!我从香港来的这个弟子,疏忽成婚之后,或者钱也不够用了。哎!去赌一赌去,想要赢少量钱。其实去一趟,不但不赢钱,而且还要搭了好多精神,是以今天也不可来了。那么这是个譬喻,本来他东说念主是很理智的,但是要去作念一些个糊涂事。再者,还有一件,本来他以前,要清身修说念的。清身,就清净他这个躯壳;修说念,不成婚的。他说,成婚,是很虚浮的事情。哦!当今钻到里边去了。这等于,明明知说念这个事情是不很对的,又跑到阿谁阵里边去。你说这不是愚痴吗?你知说念这是不对的就不作念了,这等于聪惠;你知说念是不对,还要作念这个不对,还要跑这个不对里边去,这等于愚痴。那么这相貌呢,就很辞谢易获得五眼的。想获得这个五眼,就要作念事特别的澄莹、特别的谨慎,不可粗俗虚应故事的。那么这是,获得五眼的这种的人缘。
那么再者,这个五眼,方才说这个聪惠眼。聪惠眼是不雅法界性的;不雅法界性是得具足一切的聪惠。这个高眼,这个高眼哪,譬如说,得高眼净。这个高眼净,你看经的时候,你看一切的佛所说的经典。咱们这个经典天然是可以看了,等于你不看这个经典,尽虚空遍法界随处都是佛法,都有经典,都有佛法在里头。祗要你一念,所谓照了诸法实相,你这样祗看一眼,把那一切的佛法阿谁说念理,就明白了。这叫照了诸法实相。佛眼呢?佛眼,你们寰球差不离都知说念,等于在这个二眉中间,这个头,正中间,这是佛眼。你们紧记,要知说念经眼,就紧记在这个场地。你等你有一天,你这场地现出来一个眼睛:我这里若何跑出来一个眼睛呢?呵!等于吓得不得了,哦!我若何搞的?多了眼睛了呢?我当今告诉你,你多的时候,你也就不会生惊险了,不会怕了。那么这个佛眼能洞不雅一切。这个洞,等于当个明了讲。洞不雅,明了,不雅察一切。所谓东说念主的前因成果,宿命通啊,天眼通啊,这一切的都了解了。那么这个佛眼,是有形有色的也可以看得见,无形无相的也可以看得见。它比这个肉眼那种的力量,又增加了几千万倍。是以这个佛眼是最妙的,是最不可想议的!
咱们如果要获得这五眼的东说念主,应该要好好保护它。若何保护它呢?你就往前接续去,栽培你的善根,修你的福慧。要莫得获得的,要好好辛劳,更要栽培你的福慧。你的福慧够了,你五眼也就开了。这是,我讲少少的风趣。(注:这时有小孩子哭)没筹商的,不要怕!没筹商!(注:这时孩子的父亲暗意歉意)没筹商!你坐那儿了。没筹商!你坐那儿了。没筹商!没筹商!
B19.法界通化分第十九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若有东说念主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。以用布施。是东说念主以是人缘。得福多不。如是。世尊。此东说念主以是人缘。得福德甚多。须菩提。若福德有实。如来不说得福德多。以福德无故。如来说得福德多。
释迦牟尼佛在前一段文说的三心不可得,当今又叫一声须菩提,说是,“于意云何”:在你的风趣里边若何相貌呢?须菩提?“若有东说念主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。以用布施”:假定要有这样一个东说念主,他用这个满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多的七宝来作布施。“是东说念主以是人缘”:这个东说念主以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多的七宝来作布施,以这种的人缘,“得福多不”:他所得的福报多未几呢?“如是。世尊”:须菩提说,如是,说,他所得的福德甚多,世尊。“此东说念主以是人缘。得福德甚多”:他说,这个东说念主以他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多的七宝来作布施,以这种的人缘,所得的福德甚多。他所得的福报,将来好多好多的。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,说,“若福德有实”:假定这个福德,有一个实体的话,有一个东西在这儿,“如来不说得福德多”:如来说可以说是得福德多。“以福德无故”:以这个福德,它莫得实体的,它是当体即空。是以“如来说得福德多”:是以如来说,因为它莫得实体,莫得可形色的,是以如来说他得福德多;如果要有一个实体的话,那就不可谈到多了,就因为它莫得实体,是以说是好多。
B20.离色离相分第二十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。不也。世尊。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。缘何故。如来说具足色身。即非具足色身。是名具足色身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可以具足诸再见不。不也。世尊。如来不应以具足诸再见。缘何故。如来说诸相具足。即非具足。是名诸相具足。
须菩提,在你的风趣里若何样啊?“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”:这个佛,可以用这个具足色身。若何叫具足呢?具足,等于圆满的风趣。这个身圆满,圆满报身,也等于这个色身。这个色身,如来的色身特别圆满,是以说,“可以具足色身见不。”“不也。世尊”:须菩提就说,不可以的。为什么呢?“世尊。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”,这如来──不应以有相来猜测如来这个色身是如怎样何。为什么呢?因为报身──这色身也等于报身──报身和这个化身,这不是如来信得过的法身,是以不应该以这个具足圆满的色身,就来见佛。“缘何故”呢?“如来说具足色身”:如来所说这个具足色身,是用一个化名辛苦,“即非具足色身。”要以这个俗谛来讲,就有具足色身;要依照真谛理来论,那么“即非具足色身”,就莫得这个色身,“是名具足色身。”这个祗不过依照中说念来讲,是一个化名辛苦,叫一个具足色身。
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”:须菩提!在你的风趣若何样啊?“如来可以具足诸再见不”:这如来,可以具足这个三十二相来见如来吗?以这个诸相,这个色身是相之总,而这个诸相呢,是相之别,这是别相。别相里边有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。那么当今,佛又问须菩提,如来可以具足诸再见,不可以具足诸再见哪?“不也。世尊”:须菩提说,不可以的。为什么呢?“如来不应以具足诸再见”:如来,不应该以具足,以圆满这个三十二相,来见如来的。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原因呢?“如来说诸相具足”:如来说这个具足三十二相,这是按照俗谛来讲;要按照真谛讲,“即非具足诸相”,“是名诸相具足。”:这不过也等于,依照这个圆谛来讲,这是“是名诸相具足辛苦”。
弟子:“俗谛”的俗等于续的续,是吗?
上东说念主:不!
B21.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
须菩提。汝勿谓如来作是念。我当有所说法。莫作是念。缘何故。若东说念主言。如来有所说法。即为谤佛。不可解我所说故。须菩提。说法者。无法可说。是名说法。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颇有众生。于未下世闻说是法。生信心不。佛言。须菩提。彼非众生。非不众生。缘何故。须菩提。众生众生者。如来说非众生。是名众生。
“须菩提。汝勿谓如来作是念”:你,须菩提!你不要这样说,说,“如来作是念”:你作这样一种的想法。作这样一种想法,“我当有所说法”:你说,佛有所说法。“莫作是念”:“莫作是念”哪,是诫止之辞,就说,你不要这样想,你不要这样想。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原因你不要这样想呢?“若东说念主言”:假定要有东说念主说,“如来有所说法”:说,如来呀,有所说法,他说过法。“即为谤佛”:这个东说念主,他就不解白佛法,他等于谤佛。那么说,佛说法四十九年,系数的经典都存在,为什么说没说法呢?佛,有一次,文殊师利菩萨请佛再转法轮,佛对文殊师利菩萨就说,说我呀,四十九年,我没说着一字,我一个字也莫得讲过,你若何请我再转法轮?莫非说我以前一经转过法轮了吗?这是说啊,说而未说。
再这个须菩提,有一次坐到一个洞里边修行。这个天东说念主就来给散花。须菩提就问,说:你为什么,谁来散花啊?这个散花的东说念主,说是帝释天来散花。须菩提就问他,你为什么来到这儿散花呢?这个天帝释就说了,说,因为尊者善说般若,是以我来抚育。须菩提说,我从来就莫得说过一个字,你若何说我说般若呢?这个天帝释说,尊者无说,我亦无闻;我也莫得听,无说无闻才是真般若。你想一想,无说无闻,这是真般若。这个般若你听见了莫得啊?莫得听见。莫得听见,这是真般若。
那么当今这一段文也等于这相貌。说是,如来,你要说,如来有所说法,这等于谤佛。你离开经典一个字等于魔说;你要是照着经典来说,那等于谤佛。你说若何办?你离开经典一个字,那等于魔王说的;你要是依照经典的一个字来讲,那等于谤佛,佛莫得说法。佛莫得说法;为什么这样讲?这是,因为佛是无我相,无东说念主相,无众生相,连一切相都莫得;也莫得一个色相,也莫得一个总相。具足诸相,也莫得诸相。这一切相都莫得了,你要再说佛有所说法,那岂不是谤佛吗?!那等于,是以谤佛。佛呀,说一切法,扫一切法。说了,扫,就像扫地似的,把这个法又扫了。随说随扫,随说随泯,随说,随就把它清算了;莫得了,少量葛藤也不留。什么叫葛藤呢?葛藤等于虚浮的事情,等于这些个啰啰嗦嗦不澄莹的事情。是以,莫得这些个不澄莹的事情。“即为谤佛。”
“不可解我所说故”:为什么说他是谤佛呢?因为,他不了解我所说的法都是空的,我所说的法都莫得实体的。“须菩提。说法者无法可说”:这个说法,因为众生有分辨,是以说出这一些个法;你要莫得分辨了,就无法可说。莫得法可以说的“是名说法。”那么莫得法可说,这才是信得过的说法。
“尔时慧命须菩提”:“尔时”就当尔之时;“慧命”,这是长老的别称。“慧”等于聪惠;“命”,等于寿命。言其他聪惠也高,寿命也长,是以也等于一个长老的别称,就长老须菩提。“白佛言”:对佛又说了。“世尊。颇有众生”:说,可曾有这个众生,“于未下世”:于将下世的时候,“闻说是法”:听见这样一部《金刚经》这个法,“生信心不”:他生不生信心呢?“佛言。须菩提。彼非众生”:说,他并不是个众生,他是一经发菩萨心的。“彼非众生”,是发菩萨心的众生;“非不众生”:虽然发菩萨心,但是他修行,还莫得圆满呢!因为,莫得圆满,是以就“非不众生。”暂时,并不是众生而还仍然,是个众生。“缘何故”?“须菩提。众生众生者”:众生之是以为众生的原因,“如来说非众生”:如来说,暂时辰他是发菩萨心的众生,而不是一般的众生、庸东说念主的众生。“是名众生”:是以当今,也等于化名,给他取个名叫众生。
这个“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颇有众生。于未下世闻说是法。生信心不。佛言。须菩提。彼非众生。非不众生。缘何故。须菩提。众生众生者。如来说非众生。是名众生。”这六十二个字,是在以前的翻译本上莫得,这是以后,东说念主添上去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,以前有一个法师,这个法师他暴病而卒,就得一个急病就死了。死了,就到阎帝王那儿,阎帝王就问他,说,你在生的时候,作念什么事情的?他一想,他说我在生的时候,我就念《金刚经》。阎帝王说,那好了,你念《金刚经》,那最佳了。你请坐啦!于是乎就请他坐着。坐着干什么呢?叫他念一部《金刚经》给阎帝王听听。
这一念《金刚经》,念已矣,阎帝王说,哦!你念那《金刚经》,其中少了六十二个字。这六十二个字在豪洲钟离寺阿谁石碑上面刻着,你到那场地去找去。找出来的时候,你告诉世间上的东说念主,劝世间东说念主多念《金刚经》。这个《金刚经》,因为你念得很有功,本来你当今应该死,那么当今再给你十年寿,你再回到世间上去劝化一切的东说念主,多念《金刚经》。那么于是乎呢,他又活了,就奏翌日子,派一个使者到钟离寺阿谁场地去一找,尽然在那墙上的石碑上刻着这个《金刚经》,那《金刚经》上多这六十二个字,这是以前有的翻译本莫得的。那么以后,流畅这个《金刚经》本,就都有这六十二个字。
B22.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
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为无所得耶。佛言。如是如是。须菩提。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乃至无有少法可得。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讲已矣前面这个“非众生。非不众生。是名众生”,那么须菩提,就对着佛又讲了。“须菩提白佛言”:对佛说了,说,“世尊。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为无所得耶”:说,佛所得的无上正等正觉这个诀要,“为无所得耶”,然则无所得吗?“佛言”:佛听须菩提这样样问,佛说,“如是如是”:说,是这相貌,是这相貌。我于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是无所得。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。“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:说,我于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佛的果法,这个名号,“乃至无有少法可得”:乃至于“无有少法”,最少的那么多的法,“可得。”那么最少阿谁法也无所得,“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这祗不过起一个名字,起一个化名辛苦,叫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并莫得一个实体存在。说,哦!这个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;莫得的。是以,因为莫得这个少法可得,是以,这个祗不过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个名。
那么为什么莫得少法可得?以前我讲这个风趣,曾经经讲过,那么想要知说念有所得莫得所得,你先要知说念,有所失是莫得所失。如果咱们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经损失了,那咱们当今又把它找追思了,这是,有所得了。咱们根柢就莫得把它损失去,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咱们人道里边哪,固有的。所谓衣里的明珠,不假外求;不要向外去找去,祗是在你衣的里边。你这衣里明珠,你把你衣服揭开,就见着了。那么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这是无上正等正觉,也等于圆满佛果的一个别称。那么你这个佛果,并不是从外得来的。你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称呼,也不是从外得来的,都是你我方固有的。说,本有的家珍,本来就有你家里的张含韵,是以这不是从外得来的。你要认为从外得来的,那等于向外驰求了。到外边去找,找你我方家里的玉帛,那是找不着的。
B23.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
复次。须菩提。是法对等。无有高下。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以无我无东说念主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。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所言善法者。如来说即非善法。是名善法。
那么再把它详确说一次,是以就叫“复次。”“须菩提”:那么释迦牟尼佛叫须菩提,说,“是法对等”,说,这一个法是对等对等的。“无有高下”:也莫得比它再高的,也莫得比它再低的;它是对等对等的,是以,那么“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:这给它起个名字,叫什么名字呢?就叫无上正等正觉。“以无我”:那么这种法要无我相,用这个无我相,无东说念主相,也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;我执、法执、空执都莫得。“修一切善法”:要修这系数的一切善法,而不行这一切的恶法。所谓,
愿断一切恶。愿修一切善。誓度一切万物。
这等于善法。你一切恶断了,一切恶就不生;一切善修,一切善根就增长。那么这修一切善法,“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:你能修一切善法,就天然能获得这无上正等正觉。“须菩提。所言善法者”:所说,是这个善法的这个善法,“如来说即非善法”:这个,按照如来来讲,“即非善法”,莫得一个善法可得。“是名善法”:这,祗给它起这样一个化名辛苦,叫一个善法。那么在这个善法上,你也不要执着;你要着到一个善法上,仍然有了法执了。是以连一个善法也不要执着。一切看得都是如幻如化,如梦境泡影,不要谨慎的。
B24.福德无比分第二十四
须菩提。若三千大千世界中。系数诸须弥山王。如是等七宝聚。有东说念主理用布施。若东说念主以此般若波罗蜜经。乃至四句偈等。受持读诵。为他东说念主说。于前福德。百分不足一。百千万亿分。乃至算数譬喻所不可及。
须菩提,假定要有,这样一个东说念主,“以(若)三千大千世界中。系数诸须弥山王”:这三千大千世界这个须弥山王是好多。“须弥山”是梵语,翻译成此方的文字,就叫妙高──妙峻岭。这个妙峻岭王,三千大千世界里边有好多妙峻岭王。“如是等七宝聚”:像这个妙峻岭王这样多的七宝聚到整个,“有东说念主理用布施”:有东说念主拿着这样多七宝,来作布施。“若东说念主以此般若波罗蜜经”:假定,那么再有另外一个东说念主,以这个般若波罗蜜,到此岸这种的经典;以聪惠到此岸这种的经典,“乃至四句偈等”:乃至于最少,到四句偈子这样少的文字,“受持读诵”:他能心接纳,身能持,再能读诵,能对着簿子读,离开簿子来诵。“为他东说念主说”:而再能为其他东说念主来西宾,来阐述注解。“于前福德”:在这个,和以前这个七宝聚;用七宝聚这样多的须弥山王的七宝聚,来用作布施来比较。“于前福德”,两相来比较,“百分不足一。百千万亿分”:以前阿谁三千大千世界的妙峻岭王,那么多的七宝来作布施,不如有东说念主以这个《金刚经》的四句偈,为他东说念主说阿谁福德,比以前阿谁福德,越过百千万亿倍都不啻。“乃至算数譬喻所不可及”:乃至于,用这个算数来算,用譬喻来比方,“所不可及”,也说不澄莹,他那种功德的大法。
这个《金刚经》,疏忽再有两个礼拜,就讲已矣。或者最多还可以讲三次。那么少呢,就讲两次。这个《金刚经》主要等于不着相;你不着我相,不着东说念主相,不着众生相,不着寿者相。那么不着相。咱们听过经之后,我方问问我方,我这个相,空了没空?东说念主的相空了没空?众生相空了没空?寿者相,空了没空?如果我总以为,我我方是很大的,东说念主东说念主都不如我,那我我方这个须弥山,就莫得铲去了,就莫得平。如果我要再有东说念主相,对东说念主相看得很重的,那对东说念主这个须弥山哪,也就莫得平息。那么乃至众生相的须弥山、寿者相的须弥山都没能平。这个须弥山、我相东说念主相众生相寿者相,都等于须弥山那么大、那么高,那就莫得能离相,莫得能不着相。当今咱们学佛法的东说念主,都要把我方这个须弥山推倒了它,要变成“是法对等,无有高下,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如果你我方的须弥山、东说念主这个须弥山、众生这个须弥山、寿者这个须弥山打不倒,那就不要获得这个对等,“是法对等,无有高下,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了。是以咱们学,听《金刚经》之后,一定要把这个我相,不要了它!
那有一个东说念主,要把她的丈夫布施给东说念主。咱们当今把咱们这个躯壳都布施给东说念主,什么都不要它。有古来的大德有这样一句话,说,“昨年穷,还有立锥之地。”说,我昨年穷啊,穷得还有一个立锥之地。什么叫锥呢?这一个东西,有一个尖尖东西,可以钻出穴洞来。这叫锥子。“昨年穷,还有立锥之地。”这个立锥之地,阿谁锥子尖上是很少的场地;说,我虽然穷,我还有一个场地可以立这个锥子。“本年穷,锥也无。”本年穷,穷得连这个锥子都莫得了。那么锥子都莫得了,天然立锥之场地也莫得了。那么这等于暗意什么呢?暗意把东说念主相也莫得了,我相也莫得,众生相也莫得,寿者相也莫得了。你听经,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去作念去,不是听已矣就莫得事了。明白这个理,就要照着这个表面去实实在在躬行实践。
B25.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。我当度众生。须菩提。莫作是念。缘何故。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。若有众生如来度者。如来则有我东说念主众生寿者。须菩提。如来说有我者。则非有我。而庸东说念主之东说念主以为有我。须菩提。庸东说念主者。如来说即非庸东说念主。是名庸东说念主。
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,又叫一声须菩提,说,这个以诸须弥山王的七宝来用布施,不如有东说念主以四句偈为他东说念主说,这个福德比以七宝的须弥山王布施,还更大。是以又说,“于意云何”:在你的风趣,若何样呢?“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”,你们这些个声闻的东说念主哪,不要说,“如来作是念”,作这种的想念;“我当度众生。”你说,如来呀,应该度众生。不要有这种的想法。为什么呢?“须菩提。莫作是念。”这“莫作是念”,等于这个诫止之辞。什么叫诫止之辞呢?就说,你不要这样想,你不要作这种的想法。什么缘故,你不要作这种想法呢?“缘何故”呢?“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。”如来和众生是一个的,是以如来度众生并莫得度众生;如来不度众生,众生自度。所谓,五祖和六祖讲的,这个“迷时师度”:迷的时候,就要师傅来度门徒。“悟时自度”,你要明白了之后呢,就要自度。是以佛度众生,在众生迷的时候,佛度众生。众生要觉醒了──那么这个觉醒是谁觉醒的?不是佛给他的觉醒,是他我方觉醒了;我方觉醒了,是以佛莫得度众生。
这又有一个说法,说,“对等真法界,佛不度众生。”这个众生和佛是对等的。在佛的份上,也莫得多少量点什么;在众生的份上,也莫得少了少量点什么,什么也莫得少。在佛的地位上,什么也莫得多。那么众生是以和佛是一样的,是对等对等的。是以说“对等真法界,佛不度众生。”因为这个,是以说,“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。”“若有众生如来度者”:假定的话,你要一定说有众生是佛度的的话,“如来则有我东说念主众生寿者”:这个时候,佛就有我相东说念主相众生相寿者相了,这个四相也莫得空啊!佛叫一切万物都要离相,何况佛我方呢?是以佛度一切万物是众生自度,佛并莫得度众生。因为什么佛莫得度众生?因为佛莫得我相。
“须菩提。如来说有我者”:如来说“有我”,“则非有我。”若何叫有我即非有我呢? 这个“有我”,是一个假我,“即非有我”,这不是一个真我。“而庸东说念主之东说念主”:而这一般庸东说念主之东说念主“以为有我。”以这个假我,就当成一个真我了。以这个假的就当一个真的了。然则虽然这样讲,以假我当成真我。“须菩提。庸东说念主者。如来说即非庸东说念主。是名庸东说念主”:须菩提,当今所谓的庸东说念主,将来亦然成佛的。是以“如来说即非庸东说念主。”那么他暂时辰虽然是庸东说念主,将来也会成佛的,你不要拿着他当庸东说念主来看哪!是以佛看一切万物王人有佛性,王人当作佛。这一切万物,将来都是要成佛的,但以休想执着未能证得。就因为有个休想,有个执着,是以才莫得能成佛,暂时作庸东说念主,那么将来都会成佛的。是以佛说,“如来说庸东说念主者”,这个庸东说念主“是名庸东说念主。”如来说这个,“须菩提。庸东说念主者。如来说即非庸东说念主”,将来不是庸东说念主。“是名庸东说念主”:是暂时辰有个庸东说念主的名字。一切万物王人有佛性,王人当作佛啊,你不要看他是庸东说念主。佛不雅一切万物王人是昔日的父母,畴昔的诸佛。佛看系数的众生都是他昔日生中的父母,将来的诸佛,是以“是名庸东说念主”:这暂时辰是庸东说念主辛苦。
B26.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可以三十二相不雅如来不。须菩提言。如是如是。以三十二相不雅如来。佛言。须菩提。若以三十二相不雅如来者。转轮圣王。则是如来。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如我解佛所说义。不应以三十二相不雅如来。尔时世尊而说偈言。若以色见我。以音声求我。是东说念主行邪说念。不可见如来。
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。“于意云何”:在你的风趣里若何相貌呢?“可以三十二相不雅如来不”:你可以,以这个三十二相就认为是如来吗?“不雅如来”──前面这个是“见如来”,“可以三十二再见如来”──这是“不雅。”那么“见”呢,是在形上说的,可以看见的;这“不雅”呢,是由心里边的作用。这个“不雅”是不雅想、不雅相。这个“不雅”,是作意不雅察,用你这个情意来不雅察;不是单单用眼睛来见,是以这叫“不雅如来”。说,可以,以这个三十二相,你不雅如来,你这样等于,认为是如来的相了吗?“须菩提言。如是如是”:须菩提因为前面,说“见如来”,他这儿“不雅如来”,那么他就说,“如是如是。”他说,是的,是可以三十二相不雅如来。“以三十二相不雅如来”:来不雅想如来的这个法身。“佛言”:佛又说了。佛说,“须菩提。若以三十二相不雅如来者”:假定要是以三十二相来不雅想如来的话──这个“者”;“者”等于以这相貌来不雅察的话──“转轮圣王。则是如来”呀!那么,像你这样说,阿谁转轮圣王他也有三十二相,他这三十二相;既然有三十二相,也等于佛吧?
这个转轮圣王三十二相,和佛的三十二相,进出不远。佛的三十二相辱骂常澄莹,很昭着的;而这个转轮圣王,他这三十二相,和佛的三十二比拟较,稍稍晦暗少量。晦暗,等于莫得那么昭着。但是在这个有五眼六通的东说念主,可以能分辨得出来;那么一般的普通东说念主,有的东说念主就分辨不出来。是以分辨不出来,你要以三十二相来不雅见如来了的话,那么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啊?转轮圣王即是如来了,等于佛啦?“须菩提白佛言”:须菩提听见释迦牟尼佛这样一说的话,他又对佛说了,“白佛言”。“世尊。如我解佛所说义”:那么当今,我听佛这样一讲的话,佛这个风趣,不可以三十二相不雅如来;是不应该以三十二相来不雅想如来,来见如来了。
“尔时世尊而说偈言”:这个释迦牟尼佛,听见须菩提这样一说,于是乎就给他说偈言了。这个偈言,等于下边的四句偈,这个所说的“若以色见我。以音声求我。是东说念主行邪说念。不可见如来。”这四句偈,前几天这个果和来问我,当今我跟你澄莹少量的讲,你要紧记。这个“若以色见我”:以这个三十二相来见如来,这等于“以色见”。以这个四辩,八音,佛有八种的好意思妙音声,来见如来的话,“是东说念主行邪说念”:这个东说念主哪,他若何叫邪说念呢?“邪说念”,等于落于有边了;落于有边等于,不是中说念;不是中说念,是以就不可见如来。
这个《华严经》上说:“应化非真佛。”应身和化身,这不是真佛。那么这三十二相都是属于应化身的,并不是佛的法身;不是法身,是以,你要以三十二相这个有形有相的来见我,这就叫“以色见我。”以这个有形相的、有色相的来见我。“以音声求我”,以这个寻声,寻这个声息,找这个佛的声息,来见佛,来求佛。“是东说念主行邪说念”,这个东说念主是着到这个相上了,是一种有为法,是以“不可见如来。”因为分歧乎中说念,是以就不可见如来。如来是中说念,不偏于空,不落于有;不落于断见,也不落于常见。你这个邪说念等于,不是落于断见等于落于常见了。断常二见:断见等于灭了,断灭相;常见等于不朽,永远不朽。但是这都是偏的,不是中说念。是以这不是中说念,你求如来的法身是无有是处的,是不可以的。
那么讲到这个场地,以前这目连想找佛的音声,望望佛的音声,到什么场地是个边缘。他就用他的神通,向东方去找佛的音声。过了千万亿佛土那么远,比当今打入天外的火箭,还远成万万倍。但是跑到这样远去,听到佛说法的声息,还是犹如在目前,就像在他耳朵控制和他讲话一样的。是以找佛声息的边缘,是找不到的,不知说念经的声息出去多远。那么是以“以音声来求我。是东说念主行邪说念。”这个东说念主,所行的不是中说念,是邪说念。“不可见如来”,永远都见不着如来的法身的。
B27.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
须菩提。汝若作是念。如来不以具足相故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莫作是念。如来不以具足相故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汝若作是念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。说诸法断灭。莫作是念。缘何故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。于法不说断灭相。
这一篇经文是生怕一切万物,说不可以三十二相不雅如来,那么怀疑这个佛若何又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?生怕有东说念主怀疑,是以佛又说这一段经文。
“须菩提。汝若作是念”:说,假定你要是作这种的想法,“如来不以具足相故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这如来,不是以这个具足诸相,具足一切福德聪惠之相,而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获得这无上正等正觉。“须菩提。莫作是念”:须菩提!你切记不要作这种的想法。为什么呢?你作这种的想法等于断灭相,“如来不以具足相故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你说,如来不是福足慧足,这具足诸相了而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“须菩提。汝若作是念”:须菩提!假定你要是作这一种的想法,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。说诸法断灭。”你要是这样想,这等于有一种断灭相。“断”,等于断灭了,这是执一种断灭。有的外说念就执着一种常。是以,佛生怕东说念主落到这个断灭相上,是以又说这一段的经文。说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这样东说念主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样的东说念主,“说诸法断灭”,他不可说诸法断灭。“莫作是念”:你不要这样想,不要说是,不以具足相就会获得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“缘何故”呢?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”: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的东说念主,“于法不说断灭相”啊!在这一切诸法里边,是讲的中说念了义,不说断法,也不说这个常法。既然不执断,也不执常,这才是中说念,不会落于二边,落于断常二见。你要落到断见上,这也不是佛法;落到常见上,也不是佛法;你分歧乎佛法就不可成佛。是以,修佛法的东说念主要明白中说念;明白中说念就不会执断见或执着有常见了。
当今在这个西方的国度,这个释教正在孩提的时候,就好像小孩子的时候。在这个时候,需要每一个东说念主都精诚归拢,来令释教阐扬光大。咱们系数欢畅学习佛法的东说念主,都应该以释教作为咱们每一个东说念主的最热切的就业,不要推诿,不要认为透露佛法是旁东说念主的事情。每一个东说念主都以透露佛法、讲经说法作为我方应尽的一种就业,应行的一种分内。日夜六时,要我方想一想,我是一个释教徒,我皈向三宝了,我关于释教有什么孝顺?有什么匡助?如果要有,应该更多少量;要莫得就应该努力。是以当今本堂所讲的经典,需要有东说念主把它再复讲一次。
今天这果前很起劲的,很有勇气的,他负责复讲这个《法华经》。那么还有《地藏经》和《金刚经》,再找两位出来把它复讲一次,给寰球听一听。那么这个《地藏经》在我想像中──我不知说念他同意不同意──在我的想像中庸这果宁的想像中,疏忽果前也很同意的,就想推举,这个果遵出来复讲《地藏经》。那么他尊我不尊我,我就不知说念了!不过讲是这样讲。那么还有《金刚经》,这个《金刚经》,望望哪一位不懒惰的东说念主才可以讲;懒惰的东说念主不可讲《金刚经》!《金刚经》,要好像金刚那么坚固。阿谁勇气更要十倍、百倍,好像金刚那么相貌strong(坚固),能蹂躏一切歪路外说念。是以,望望谁发心再出来讲《金刚经》。在这个星期四、星期五、星期六这三天轮着讲。那么一方面有东说念主再把它复讲一次,用英文讲一次,那么免得一般东说念主,时辰久就把它忘了。
这样样,咱们天天都是讲经说法。这等于,你一定会获得阿谁四辩八音。你要不肯意讲呢?那四辩一辩也不辩了。因为你总也不肯意讲,这个舌头都硬了!想讲话也说不伶俐了。你看阿谁东说念主讲话说得很澄莹。我告诉你们,我以前不肯意讲话来着,一天到晚都不讲一句话。想不到当今,给你们讲经!为什么我会讲经呢?就因为我我方欢畅说法。是以一个不会讲话的东说念主,变成讲话像阿谁活水似的,总也不住手。是以,你们学师傅,皈向师傅,要学师傅这种精神。师傅是一个不会讲话,但是也不是个哑巴,你不要歪曲,然则当今很高兴讲话。你们都应该学师傅这种的高兴讲话。你们把释教的就业我方就业起来,不要推诿。
这个释教不好,释教莫得阐扬光大,等于我莫得尽上我的心;一定要尽我的心,来把这个释教阐扬光大。这才是圆满我方应尽的就业、应行的分内。分内,等于天给你的一种管事。阿谁职就管事,接事务,等于天给你的一种就业。咱们这个也可以说是天给你的就业,也可以说是,佛,菩萨但愿你作念这件事情。那佛菩萨但愿你作念,若何证明呢?因为,当今我欢畅你们作念这件事;我欢畅你们作念,疏忽佛菩萨也都同意我这个观念。是以你不要躲懒偷安,不要我方以为懒惰,这等于对我方最佳的一件事。你对释教莫得孝顺,那你懒惰,懒惰,为什么西方东说念主很少东说念主懂释教?就因为东说念主东说念主都懒惰的筹商,东说念主东说念主也不来研究佛法。咱们当今天天研究佛法,天天要讲佛法。还有,当今男居士有几个研究佛法的,女居士就一个。应该女居士也抱起劲,不甘过期,应该多出来几个东说念主来研究佛法。但是,也辞谢易找这一个东说念主。不知说念哪一个东说念主有这种英勇的心。
B28.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
须菩提。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。持用布施。若复有东说念主。知一切法无我。得成于忍。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。缘何故。须菩提。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。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云何菩萨不受福德。须菩提。菩萨所作福德。不应贪着。是故说不受福德。
释迦牟尼佛讲这个般若妙法的时候,叫一声须菩提,说,“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。持用布施。”“若”,等于假定;假定有这样一位菩萨,“以满恒河沙等世界。”“恒河沙”,就言其多,这样多的世界。这样多世界上,有什么呢?“七宝”。七宝等于东说念主所最爱怜的东西,所最爱的东西。那么这样多的七宝作念什么呢?用它来作布施。“若复有东说念主”:那么这样多七宝作布施,这个功德是很大很大的。“若复有东说念主”:假定再另外有这样一个东说念主,“知一切法”:他知说念一切法。这“一切法”,系数的佛法就都包括在内了。那么纯粹地说,等于四谛、十二人缘、六度、六根、六尘、十二处、十八界,这等等的法。
这等等的法,“无我”:这个知说念一切法无我,这把我执空了。我执空了,那么知一切法,那么法无我,东说念主也无我,这也莫得我执,也莫得法执了,空执也莫得了。在这个时候,“得成于忍”:成什么忍呢?就成这个无生法忍。这无生法忍,这亦然修行得说念的一种意境、一种程度。证得无生法忍,他不见三界之中,有少法生和少法灭。这个得知于心,而不可宣之于口,心里获得这种意境,口里说不出来。说不出来是个什么风趣?忍可于心,在这个心里忍着,这叫无生法忍,这种法的意境。不见有少法生,不见有少法灭,那么岂不是莫得法吗?可以,本来是莫得法!然则,莫得法还具足一切法,但是说不出来,是以这叫无生法忍。获得这个无生法忍,“得成于忍。”在这个《金刚经》,全部《金刚经》,这个“知一切法无我。得成于忍”,这十个字,是很热切的。
“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”:因为他知一切法无我,得成于忍,是以这个菩萨,比前面阿谁满不可偻指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用来作布施,比阿谁菩萨功德还大,“胜前菩萨所得功德。”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缘故,这个菩萨只是就知说念一切法,得成于忍,他的功德比阿谁那么有钱的菩萨,来布施的功德大呢?什么缘故啊?“须菩提。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。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云何菩萨不受福德。”因为佛说,须菩提!因为这个诸菩萨,他不执着有这个受福德和莫得福德,不执着的。“须菩提白佛言”:须菩提对佛说了。“世尊。云何菩萨不受福德”:说,若何相貌叫着“菩萨不受福德”呢?这个风趣我不解白啊?请佛悯恤来解释给我听。佛一叫,说,“须菩提。菩萨所作福德”:菩萨所作的福德,等于要无形无相的,要不执着,是以“不应贪着”:不应贪着啊,说这个是我所作的福德,阿谁是我所作的福德:不应该有所执着。“是故说不受福德”:是以,菩萨不应有所执着,那么他又有一个什么受和不受呢?根柢就莫得受和不受的。是以说,“菩萨不受福德”。
B29.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
须菩提。若有东说念主言。如来若来若去。若坐若卧。是东说念主不解我所说义。缘何故。如来者。无所从来。亦无所去。故名如来。
释迦牟尼佛讲已矣前面那一段经文之后,又生怕一般东说念主有所怀疑,这个如来有来有去,又着到相上了,是以又说这一段经文。说,“须菩提。若有东说念主言”:假定要有东说念主这样说,“如来若来若去”:如来,又好像来似的又好像去了。那么这个“若来”亦然不一定来。然则“若来”,迷微辞糊的,不足为法,你说它这相貌又不这相貌,“若来”。他,“若去”,又好像去了又莫得去,这不澄莹。因为他说,“若来若去”。“若坐若卧”:好像坐着又好像卧着。“是东说念主不解我所说义”:他说,这个东说念主哪,不解白佛所说法的风趣,的义理。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缘故呢?说,“如来者。无所从来。亦无所去。故名如来”:说这个如来,也莫得一个场地来,也莫得一个场地去,是以就叫如来。那么这是什么风趣呢?因为这个法身哪,那么佛的法身,是无在无不在的,遍满一切处;既然是遍满一切处,是以你说他来,又从那里来呀?遍满一切处,你说他去,又到什么场地去呢?是以说无在无不在。
你要是懂佛法了,这个江平地面都是如来的法身的场地;你要不懂佛法呢?你就见着如来也不富厚如来。你要明白佛法了,你就莫得见着佛法;莫得见着佛,你也富厚如来了。你要富厚如来,那么就容易照章修行了;你不富厚如来,连佛是怎样一个情形你都不知说念呢!你若何又可以学佛呢?如果你不富厚,你就去学去,那就叫盲从。若何叫盲从呢?等于,你本来也莫得眼睛,我方也莫得眼睛,又随着一个莫得眼睛的东说念主跑路。这个莫得眼睛的东说念主,随着一个莫得眼睛的东说念主跑。他以为,哦!领着我这个东说念主是一个有眼睛的,是以不会发生危急。驱散前面阿谁莫得眼睛的东说念主哪,他我方虽然知说念是莫得眼睛,因为有东说念主要随着他跑,是以他也就冒充一个有眼睛的东说念主。两个东说念主一跑,跑来跑去的就掉到海里去。两个整个掉到海里了,谁也上不来了,就整个淹死。是以这个盲从,是不对的。一定要先明白佛法,先明白修行的姿色,才可以学的。
为什么这个东说念主跑到外说念里去?越腐化越深,就等于这一个盲主见东说念主领着一个盲主见东说念主跑路似的,整个跑到大海里去,两个东说念主两败俱伤。因为世间的事情就这样奇怪,你越不解白,越会跑远路。你要明白,就很容易到阿谁你的主见识了;你要不解白这个路,你走了很久很久也到不了。亦然这个风趣,你明白佛法了,就会依着法修行成佛。你随着外说念的诀要去跑,越跑就越远;越远就越回不来了,不可返本还原了。是以就有很大的危急发生了。
那么这个如来是,无来无去,是以叫如来。又者,这个“如”者,是不动意,不动的风趣。“来”者,是一个动意。不动等于个静;动等于个动:这是动静一如。动不碍静;静不碍动。也等于,像咱们这个东说念主修说念的时候,你静坐的时候是参禅,你动的时候也可以参禅。你一天到晚,系数的所行所作念、行住坐卧都可以辛劳修行的。不是单单打坐的时候,我辛劳了;不打坐的时候,那就不是辛劳。你频繁刻刻都收摄身心;收摄身心,回光倒映。收摄身心,等于我方频繁刻刻要辛劳修行,不荒疏。是以修说念啊,要这相貌去修行。
讲到这一段文上,有东说念主就这样问了,说是如来不来不去,我看见如来也来也去嘛!若何又说不来不去呢?我虽然莫得切身看见,但是在《金刚经》,一运行就说:“尔时世尊。着衣持钵。入舍卫大城。讨饭于其城中。”这不是去了吗?那么“循序乞已。还至本处。”这不又是来了吗?为什么说不来不去呢?你这个执着心多大!这不是佛的去来,是你心有去来,有去有来。
再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这件事。你看阿谁“水清月现”;水清的场地,水里头有个月亮。“云遮月隐”,云彩,在空中把阿谁月遮上了,月就莫得了,月隐了。那么究竟这个“水清月现”阿谁月有莫得来呀?“云遮月隐”阿谁月有莫得去啊?这是一个比方。还有,这个云彩在空中走,有的东说念主就说这个月亮走。阿谁月亮本来莫得走,那是云彩走,他则看是月走。船在这个江里边来走,行这个船;你这个东说念主看,不是这个船在江里走,看着是那两岸阿谁岸走。那么阿谁岸是不是走了呢?岸莫得走,是阿谁船走。所谓去来,这亦然佛的化身有去有来;佛的法身是无去无来的。那么当今讲的是佛的法身的意境,你不要认为佛的法身等于化身。
是以弥勒菩萨有这样几句偈颂,是这样说的,说是,“去来化身佛”,这是化身的佛。“如来常不动”,如来是常不动的。是以,“去来化身佛”,这是化身佛。“如来常不动”。“于是法界处”,“非一亦非异”,在这个法界,也不是一个,也不是多,“非一亦非异”。这是弥勒菩萨,他说如来这个风趣。
那咱们当今,你要知说念不是佛有来有去,不是如来有来有去,是咱们东说念主,在这个见分上──这个八识里边有这个见分──在阿谁见分上,分辨出来这一些个来回。为什么《金刚经》教你不要想这个佛若坐若卧,若来若去呢?等于教你把这个分辨心,莫得,不要生出一种分辨心。你莫得分辨心,你的聪惠就会现前了,你般若就现出来了。为什么你的般若就那么小呢?你的聪惠就那么少呢?就因为你分辨心太多了。是以就把阿谁聪惠就,都莫得场地放阿谁聪惠了。你因为分辨心太多,整个你八识田庐头,放满了这种龌龊东西。这个就好像你那八识田,本来是最洁净的场地,哎!你放了一些个垃圾。什么是垃圾?等于阿谁分辨心,等于垃圾。你把分辨心打理干净了,你阿谁聪惠就现出来了。
B30.一合理相分第三十
须菩提。若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。于意云何。是微尘众。宁为多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缘何故。如若微尘众实有者。佛则不说是微尘众。是以者何。佛说微尘众。即非微尘众。是名微尘众。世尊。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。即非世界。是名世界。缘何故。若世界实有者。则是一合相。如来说一合相。即非一合相。是名一合相。须菩提。一合相者。则是不可说。但庸东说念主之东说念主贪着其事。
“须菩提。若善须眉”:假定要有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,“以三千大千世界”,把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都碎为微尘。“于意云何”:在你的风趣里边,“是微尘众。宁为多不”:这个微尘广大未几呢?“须菩提言。甚多。”以这个三千大千世界,这个世界是若何变成的世界?你看这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大?简直地,咱们看也看不见边,找也找不到边。这三千大千世界,坐着火箭都要走很久的时辰,才可以找着少少的场地,还找不完这三千大千世界。那么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形成的呢?若何变成的世界?这个世界虽然这样大,却从一粒微尘形成的,从最小的阿谁场地形成这样大。因为,虽然一粒微尘是最少,最小,然则它多了就变成一个大千世界。是以咱们作功德啊,都是从小的场地作,作多了就变成万德尊容了。你不要以为这个功德小,你就不作念;不要以为恶事小,你就可以作念。你功德小,作念多了就变成大的善了;你恶事虽然小,你要作念多了就变成大恶了。好像这个世界,一粒微尘、一粒微尘堆着,堆成一个世界。
在以前,秦的时候,也等于姚秦的时期,有个禅师叫跋陀。这个跋陀禅师,就问说念生法师,问他什么呢?问他什么叫色?什么叫空?说,“色相同空。空相同色。色即是空。空即是色。”究竟什么叫色?什么叫空啊?问说念生法师。说念生法师,就说了,说是“众微聚曰色。”众,等于众微尘,聚首到整个了,这等于有色了,这等于个色。“众微无自性”,这等于空。说这一切微尘哪,它莫得自性,莫得我方的一个体性,是以这等于空。
这个跋陀禅师又问他了,说:那在众微没聚这个时候叫个什么?在众微尘莫得聚这个时候,叫个什么名字?说念生莫得话讲了。说念生,不知说念是个什么了,说不出来了!阿谁跋陀禅师,也对他说了,说,哦!你祗知说念这果上的空色。果上的空色,你所说的空和色,这都是果上的。你不知因中的空色。说念生法师这回不得不折腰了。虽然他可以讲得顽石点头,这样厉害,这样有本领,讲得顽石都点头了。当今对着东说念主,他可没话讲了!就不得不请示了,说,那请问上座啊!在这个众微没聚的时候,这叫个什么呢?他请问了;请问了,跋陀禅师就说了,说:“一微空故。众微空。”说,一粒微尘空了,系数一切的微尘都空了。因为什么?一切微尘也就都是从一个微尘形成的,是以“一微空故。众微空。”那众微尘就空了。“众微空故。一微空。”阿谁众微都空了,是以一粒微尘也都莫得了,都空了。“一微空中无众微”,说这个一粒微尘里头啊,也莫得众微尘了。“众微空中无一微”,众微空中啊,也莫得一微了。是以也莫得空,也莫得色了。
这样一讲,这个说念生法师,我方一想,是比我方讲阿谁风趣又深一层了。是以就给这个跋陀禅师叩首顶礼。他这回也点头了,这个跋陀禅师把说念生法师也给讲得点头了。是以,这一微堆(注:此字音为ㄗㄨㄟ, cui1)为三千大千世界。
“于意云何”:在你的风趣里若何样啊?“是微尘众。宁为多不”:你说这个微尘多未几呢?“须菩提言。甚多”:须菩提说,好多的,世尊。“缘何故”:什么缘故甚多呢?“如若微尘众实有者”:这个微尘都莫得体性,本来是莫得的;假定它要实有的话,“佛则不说是微尘众”:佛就不叫它微尘了。因为它莫得体性,是以叫它叫微尘。“是以者何”呢?是以然的缘故是什么相貌呢?“佛说微尘众”,佛说这个微尘众,不过是按着一般众生所见到的,是微尘众。“即非微尘众”:在这个微尘里边,本来是空的,本来是有妙有的,是以,这“即非微尘众。”“是名微尘众”:这不过拼凑给它起个名字,叫微尘众辛苦。“世尊。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。即非世界”:那么按照这个风趣来讲,世尊,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本来是莫得的,莫得三千大千世界。“是名世界”:这祗是一个化名辛苦。
“缘何故”呢?“若世界实有者”:假定这个世界要是真有的话,“即是一合相”:这个“一合相”等于个真性;真性就叫一合相。要是真有的话,它也就成真性了。“如来说一合相”:如来说,连这个一合相,就真性啊,“即非一合相”:这也莫得一个推行。这个真性,本来它是真的,但是也莫得一个实体。“是名一合相”:也等于,拼凑安一个化名,叫一合相辛苦。是以,般若无说,它因为莫得一个体,是以也莫得可说的。“一合相。则是不可说”:那么“须菩提”,释迦牟尼佛,听见须菩提这样解释,又叫了一声须菩提,说,须菩提!什么叫一合相啊?我告诉你,“一合相者。则是不可说。”说不出来,莫得设施可以说出来呀!什么叫一合相。那莫得设施说出来什么叫一合相,这不过等于个化名辛苦。“但庸东说念主之东说念主贪着其事”啊,然则一般的庸东说念主的东说念主哪,就都执着这个是有的,阿谁是空的,这个是实的,阿谁是虚的,贪着这个事情。他为什么贪着?就因为,他执着他八识田这个见分。他所看见这个见分和相分,他认为这个等于真的了,其实这完统统是虚妄的!
这个《金刚经》,就要讲已矣,疏忽下个礼拜可以讲完。那讲完呢,这还有《心经》。这《心经》,你们如果欢畅听,可以就着这个契机讲一讲。《心经》,是在《般若》里边的,六百卷《般若》里边的一个心,是以,那么这部《心经》是很热切的。你通常诵这个《心经》,可以令你开大聪惠。唐玄奘到印度去取经的时候,就全仗这一部《心经》。这个《心经》,降伏天魔,制诸外说念,那神乎其神!唐玄奘到印度去,那时候因为是步碾儿;那亦然古来的时候,东说念主也没这样多,是以妖魔鬼魅好多好多的。到阿谁山里边,阿谁妖精啊,怪物好多的。然则唐玄奘一念这个《心经》,把阿谁什么妖魔鬼魅,就都莫得办法了。因为这个,他有了聪惠了,就不被这愚痴的意境所转。这妖魔鬼魅呢,都是一些个愚痴的行动。它们所行所作念都是以火去蛾中,和这个聪惠正违犯。是以你要有了聪惠,就可以降伏一切的天魔外说念;你要莫得聪惠呢,就被天魔外说念所转。
是以你们如果欢畅听《心经》的话──因为多量讲《金刚经》就讲一讲《心经》的──要欢畅听的话就接续讲一讲。讲已矣《心经》,我信托阿谁《大悲陀罗尼经》也会有了,也会就现出来了。若何样有的呢?这是很妙的。就因为这都是佛法的透露,这是不可想议的意境。咱们当今讲已矣《金刚经》和《心经》,这个《大悲陀罗尼经》就会来了。是以,你们如果要莫得兴味听这个《心经》呢,下个礼拜《金刚经》就可以讲已矣;讲完的时候,在《大悲陀罗尼经》没来以前,就讲《法华经》。你们欢畅听《心经》呢,就讲一讲《心经》。不过《心经》,你看那么短哪,这样样短的一个经,讲也要讲,疏忽要讲八、九个礼拜才可以讲完。它是很辞谢易,很不好讲的。
在本堂,昨年竖立这个暑假楞严讲修班,由西雅图华盛顿 University、华盛顿大学一班的学者,发起创办这个暑假楞严经讲修班。那么在昨年,这个成绩都很可以,有一些个学者对佛法都有深刻的富厚。是以,这是在西方佛法阐扬光大的一个基本的法会。可以说在西方的国度里边,这是,第一次有这种法会。那在昨天晚间,又有这个加省大学远东文化的西宾,这个兰卡斯特,来为咱们寰球来讲西方释教的这种情状。咱们诸君,信托都很欢畅。不过我也很欢畅,但是因为我不懂英文的讲演,是以祗有一个欢畅,究竟这个西宾讲的什么呢?风趣,我还知说念一少份,不知说念全份。你们每一个东说念主所知说念的是全份。我信托,你们各东说念主也都很欢畅的。在本年哪,这个暑假的时候,又由各方面的学者,和本堂这个护法居士白文天。他中语的名字叫白文天,法名叫果彰,英文的名字叫詹.白卡克(Jon Babcock),那么和本堂这果宁法师、果前法师、果现法师,这三位法师和其他好几位学者都发起,竖立本年的暑假讲修班。这个暑假讲修班,和昨年还大致疏导,都是从黎明六点钟运行到晚间九点钟,中间也莫得什么休息的时辰,都是研究佛法和坐禅。昨年,九十六天;本年,分开两次,每一次是六个礼拜。那么两次是十二个礼拜,分开两次。因为这个讯息一经发表了,是以今天,对寰球再发表一下。
“须菩提。若有东说念主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。持用布施。若有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发菩提心者,持于此经。乃至四句偈等。受持读诵。为东说念主演说。其福胜彼。云何为东说念主演说。不取于相。如如不动。缘何故。一切有为法。如梦境泡影。如露亦如电。应作如是不雅。”哎!前面这一分也还莫得讲。
B31.知见不目生第卅一
须菩提。若东说念主言。佛说我见东说念主见众生见寿者见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是东说念主解我所说义不。不也。世尊。是东说念主不解如来所说义。缘何故。世尊说我见东说念主见众生见寿者见。即非我见东说念主见众生见寿者见。是名我见东说念主见众生见寿者见。须菩提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。于一切法。应如是知。如是见。如是信解。不生法相。须菩提。所言法相者。如来说即犯警相。是名法相。
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叫须菩提,说,“若东说念主言”:假定要有东说念主这样说,若何样说呢?说,“佛说我见东说念主见众生见寿者见”:那么要有东说念主说,佛说的有我见东说念主见众生见寿者见。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”:在你的风趣若何样啊?“是东说念主解我所说义不”:说,这个东说念主明白我所说这个风趣吗?“不也。世尊”:须菩提说,这个东说念主不解白佛所说的这个风趣。什么风趣他不解白呢?因为,这个东说念主他莫得获得东说念主空、法空、空也空,这种风趣,他没明白。
这个般若,是讲的空理。前面说是东说念主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。那么当今又说我见东说念主见众生见寿者见。这个“见”和这个“相”有什么分辨呢?这个“相”,是以眼见,眼睛见着相,而执着这个相,这个相。“见”呢,这个“见”是以心取谓之见。前面是以眼,这个是以心。这个心要是着到这个见上,这是一种细小的执着;阿谁相呢,是一种粗的执着。粗的执着啊,等于属于一种外相的执着;细的执着呢,是在你这个意志里边的分辨执着。是以,外相外边的这个相的执着容易去,容易空;而这个细的执着,属于意志的这种执着,很难把它空了。那么很贫乏把它空了,是以佛又再把它提倡来讲,令东说念主不但降心离相,而且也要降心离见。把这个见离了,才能证到东说念主空和法空,和空空的这种的意境上。是以,这一段文要离这个见。
那么须菩提又说,说这个东说念主不解白佛所说的法,“是东说念主不解如来所说义。”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原因他不解白呢?“世尊说我见东说念主见众生见寿者见。即非我见东说念主见众生见寿者见。是名我见东说念主见众生见寿者见”:说是啊,佛所说这个我见、东说念主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,这是一个在俗谛上来讲,是这样讲;要是在这个真谛上来讲,“即非我见、东说念主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”;在这个中说念来讲,这祗不过是个化名辛苦。有这个东说念主见、我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,其实都是虚妄的;本来莫得相,也莫得见,不过,佛说般若的妙法,给它假立起来这样一个名字辛苦。
“须菩提”: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,说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样的东说念主,“于一切法”:在这个一切法,“应如是知”:不只我见、东说念主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,是这相貌,等于一切法也应该,“如是知”,“如是见。”像这相貌来见解。“如是信解”:也应该像这相貌信解。“不生法相。”“不生法相”,等于不生这个法的执着相,不要有所执着。佛说一切法,为众生一切心;若无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呢?是以不应该执着这个法相。“须菩提。所言法相者”:所说这个法相啊,“如来说即犯警相”:如来说本来莫得法相的,法离一切相。“是名法相”:就给它只是起这样一个化名辛苦,叫一个法相。
《金刚经》在今天一经快结经了。那么恰巧呢,香港这一位曾果成居士也来随喜这个结经的法会。这个《金刚经》在前面所讲的这个空理,这个般若真空的妙理,总起来,有五种的对等。当今把它来讲一讲。
这五种的对等,第一、生佛对等。生等于众生;佛等于十方诸佛:对等。第二呢,是空有对等。第三呢,是诸法对等。第四是一多对等。第五,等于诸见对等。这一部《金刚经》上,所讲的这般若妙理,等于对等诀要。这个对等诀要,咱们一般东说念主都不解白,是以,就屋下架屋,在头上又安一个头;相上取相,本来一经有了相了,还在这个相上又增多一个相。是以呀,就变成对等法而不对等了。第一、生佛对等。
我以前在十六岁那时候,我说过,我写了一幅对子。这幅对子呢,为什么写的这个对子呢?就因为看《六祖坛经》。那时候看《六祖坛经》,越看越欢畅看;越欢畅看呢,就越看。越看呢,才十六岁阿谁时候啊,就有一班的──我那时候还没披缁呢,作念居士──啊!因为我十五岁才读书,我当今告诉你们,我以前的事情,十五岁才读书,十六岁呢,就讲经。我认了几个字就讲几个字的经。讲什么经?就讲《六祖坛经》,讲《金刚经》。给什么东说念主讲呢?哈!很奇怪的,给一些个和尚讲。我一个在家居士就给和尚讲经。为什么呢?这些和尚,虽然是和尚,但是不认字。是以,他不认字就想要学佛法,也莫得场地学去。我这个一个十六岁的,也不是大东说念主也不是小孩子了。那么因为认几个字就给他们讲经。讲《金刚经》,讲《六祖坛经》,还有讲《弥陀经》。天天──因为我住在庙上──就给他们讲经。讲到这个《六祖坛经》呢,那是“法有顿渐,迷悟有迟疾”阿谁场地,我就想了,我就想啊,我说,若何还有顿有渐?什么叫顿,什么叫渐呢?顿渐是不是一样的呢?是两样的呢?
然后我就写了一副对子。这对子若何说的呢?我说,“顿渐虽殊”:顿渐,虽然是不一样。顿是坐窝成佛;渐是冉冉成佛:这顿渐是两样的。“得胜则一”:比及得胜的时候,顿而非顿;渐而非渐:顿渐都莫得了。你一得胜了,也莫得顿,也莫得渐了;渐也不渐,顿也不顿了,这“得胜则一”。“何分南北”,又何须分南、分北呢?南边等于六祖惠能人人,朔方等于神秀人人。那么其时南边六祖的门东说念主,六祖的门徒就说,咱们这儿才是真的呢!咱们这儿才是结净的家具呢!结净,等于最正确了,是真的了。南边六祖人人是讲顿法,朔方神秀人人,他讲的是渐法。这样朔方神秀人人的弟子,就说咱们师傅随着五祖些许十年,五祖系数的心法都是传给咱们师傅了。
两方面的门徒就争,你说你是真的,他就说他是真的。我当今告诉你们这个法,你们不管遇着任何东说念主,不要帮你们师傅来争。不要说,哦!我师傅是中国来的,这是信得过的佛法。你就可以讲,你师傅所讲的都是虚妄演叨的法,莫得法可讲;也莫得真,也莫得假;也莫得是,也莫得非,不和东说念主讲是讲非的。要讲这个;不要像其时六祖和神秀人人那门徒相互争。你就品评我的师傅不对,我就品评你的师傅不对,这是以就分出有个顿渐。因为我看见这个《六祖坛经》,我就以为顿渐这个说法很不对等的。若何又跑出来一个顿一个渐?是以我说:“顿渐虽殊,得胜则一”:得胜的时候,也莫得顿,也莫得渐了。
再者说,阿谁顿;顿从什么场地来的?顿,他当今虽然忽地开悟了,他是以前修过,以前千秋万代都在佛法里头薰修时辰太深入,是以到这时候,他驱散了,是以你说他是顿。阿谁渐,他是逐渐地当今修呢,修成的时候,等他得胜那一天也等于顿了嘛!是以我才说,也莫得顿,也莫得渐。“何分南北”:你何须又分南分北,又有场地的这种区别呢?你说南,哪是南?你说这个场地是南,你到这个南边,这个场地又变成北了。《楞严经》上说,你什么叫中?你这个中,东看则西,南不雅成北。哪个是个中?这南北亦然,你说是这个是北,你到这个北边,这个北又变成南了。是以也莫得南北,“何分南北。”你何须分辨这样多,有这样多的分辨心呢?这是第一。
第二、我说:“圣凡暂异”,“圣”等于佛,这叫圣东说念主。“凡”等于众生,这叫凡。“暂异”,这是暂时辰两样的。“根性却同”,他的根柢阿谁性都是佛性。佛亦然佛性成的,众生亦然佛性成的。“莫论东西”,你不要论,说西方阿弥陀佛是佛,东方这一切万物是众生,不要这样多分辨心。是以,那《永嘉证说念歌》上说:“亦无东说念主。亦无佛。宇宙乾坤如电扫。”你要明白法了,什么都莫得了;你有所执着,那你还没明白佛法呢!明白佛法,哈!莫得可执着的事情。是以就“莫论东西”,不要讲这些个问题了。
若何跑出来这样多问题?这一些个问题从什么场地来的?这都是和阿谁演若达多是一样的。怖头狂走啊!本来他头莫得丢,他说他头丢了。咱们这一些个东说念主找佛法,你到什么场地找去?你回身等于佛法,祗要你转过来身;转过身,所谓转过身等于觉醒。你觉醒了等于佛法;你不觉醒,那等于没明白佛法。没觉醒亦然佛法,不过你莫得明白辛苦。不可说莫得觉醒就不是佛法。觉醒和不觉醒都是佛法。
方才说“生佛对等”。这个众生,若何作念的众生?众生是从佛示现出来作念众生,若何样又成了佛?是这个众生返本还原就成佛了。这叫圣凡不二。这第一的生佛对等就圣凡不二。你暂时辰在众生的这种分辨心上说,哦!这是众生,阿谁是佛。你要莫得分辨心了,就生佛对等了。
空有对等,什么是空?《六祖坛经》上说:“问空以有对。”什么是空?有等于空。什么是有?空等于有。说,这才糊涂呢?讲的空,若何又变成有了;有又变成空了。这才是糊涂!也不知说念是你糊涂?是我糊涂?是他糊涂?你要是不糊涂,你就会以为空有对等了;就因为你糊涂,是以你以为这空有,等于空有。空本来等于有;有本来也等于空。你能看,体验获得空有不二,空有对等,也不执断了,也不执常了。你执断等于落于空了;执有等于落于常了。是以空有不二,空有对等,这才是中说念啊!这等于中说念。真空不碍妙有,妙有也不碍真空;真空也等于妙有,妙有也等于真空。你想知说念这个空,若何是个空?那空是由有而显空。若何叫个有?阿谁有是由空而显有。莫得空,也莫得有;莫得有,若何会有个空?是以,这空有是不二的;空有不二等于空有对等:这是空有对等。
诸法对等,因为诸法对等,是以《金刚经》说:“是法对等。无有高下。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这诸法对等。是以如来他无去无来,也莫得去,也莫得来;“无所从来。亦无所从去”,这诸法对等。
一多对等,一也等于多,多也等于一。这一粒微尘等于三千大千世界;三千大千世界也等于一粒微尘,莫得什么分辨的。这是在众生啊,愚痴的众生,哦!这是多,那是少。哪个是多?哪个是少?多是从少这儿来的;少是从多这儿来的:这叫一多对等。一多对等呢,等于,是以微红尘界啊,世界也等于微尘;微尘等于世界;世界等于微尘。这一多对等。
还有诸见对等,什么叫我见、东说念主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?莫得的。这个诸见对等了。你把这个鞭辟入里,你对这个病啊,来用这个药来治这个病;病莫得了,若何会又用这个药作念什么呢?是以,这药也不要了;病莫得了,药也不要了,不需要再吃药了。因为你有病,是以要吃药;你那病莫得了,你还吃药干什么?吃药?吃药反而又多了病了。药是治病的,你莫得病了,你吃药;药吃多了一样又会生病了。是以这叫诸见对等。
这五种的风趣,这是《金刚经》的全部经文的风趣。在这个《金刚经》还要有一个信字。这个信,这个般如若个空理,你要信;你要不信托这种空理,讲些许也莫得效的。你要信,佛法好像大海水似的,唯信可入。你有一个信心,就可以到这大海里边,到这佛法的海里边。
B32.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
须菩提。若有东说念主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。持用布施。若有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发菩提心者,持于此经。乃至四句偈等。受持读诵。为东说念主演说。其福胜彼。云何为东说念主演说。不取于相。如如不动。缘何故。一切有为法。如梦境泡影。如露亦如电。应作如是不雅。佛说是经已。长老须菩提。及诸比丘。比丘尼。优婆塞。优婆夷。一切世间天东说念主阿修罗。闻佛所说。王人大欢畅。信受奉行。
释迦牟尼佛,又叫一声须菩提,说是,假定有这样样一个东说念主,以满,没少见量那么多的阿僧祇世界七宝,阿谁金、银、琉璃、玻璃、砗渠、赤珠、玛瑙,这七宝,“持用布施”:拿着它来作布施。不是舍一种,七宝都舍了,都作布施。
当今你们诸君居士,问问你我方,说是,哦!有东说念主能把三千大千世界,无量阿僧祇世界这样多的七宝,都用来作布施,我当今把我系数的财产,拿出来作布施,我舍得舍不得?哦!舍不得。那舍不得?哈!你的功德就莫得这个东说念主这样大了。“若有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。发菩提心者”:我来告诉你,你舍不得是最佳了!留着你的这个财产,你若何样呢?你来学佛法,用法来布施。假定有善须眉善女东说念主,“发菩提心者”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样的东说念主,“持于此经。”你祗可以在这个学佛法,念《金刚经》。“持于此经”,也等于持诵这《金刚经》。“乃至四句偈等”:乃至最少,不要全部《金刚经》你都会讲,你就单单会讲四句偈等。“受持读诵”:你受之于心,持之以于身。你又可以对着簿子来读,离开簿子来诵。“为东说念主演说”:你再给东说念主讲。“其福胜彼”:你这个福德,就比前面阿谁以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作布施,比他阿谁福德都大。你看容易辞谢易?是以我说,你的财产不必要舍,也就功德特别大了。比前面阿谁有七宝,作布施那功德都大。
“云何为东说念主演说”:这个“为东说念主演说”是什么呢?等于文字般若,这属于文字般若。“不取于相”:你为东说念主演说可不要着相,不要执着。你也不要说,哦!我当今给你们讲这个四句偈呀,我的功德可大了。可以!你的功德大,但是你不要存着一个大的想;你要有这一个大的想法又着相了,又取相了;要不取相,你能有若无,实若虚。就像阿谁颜渊似的,有若无,实若虚,有像莫得似的。本来我方有说念德,像莫得说念德似的。实若虚,我方有学问,很实在的,还像莫得似的。等于一切时一切处,都要无我相,要莫得我。“不取于相”,这等于不雅照般若,这属于不雅照般若。“为东说念主演说”是文字般若;“不取于相”等于不雅照般若;“如如不动”等于实相般若。前面一运行讲这个般若,后边终局这个经典,还是讲这个般若,这三般若。这个“如如不动”:“如如不动”,等于实相般若,真实的聪惠。能以如如理,照如如的智;以如如的智,照如如的理。契如如的理,合这个如如的理,这都是无法不如,这实相般若。
“缘何故”呢?什么缘故啊,要这相貌?又要文字般若,又要不雅照般若,又要实相般若。缘何故呢?我当今告诉你,释迦牟尼佛说的。这四句偈,咱们听过《金刚经》的东说念主,都应该通常念的。“一切有为法”:什么叫“有为法”?“有为法”,什么都是有为法;你说什么不是有为法?你吃饭是有为法,穿衣服是有为法,你行住坐卧,这都是有为法。这是往外边讲。你作念你的商业是有为法,你一切一切的行动是有为法,这都是有为法;这个有为法,这是外边的。咱们所讲的这个“有为法”呢,五蕴--色受想行识,这是有为法;四大--地水火风,这有为法;六根、六尘,这有为法。十二入,又叫十二处,这是有为法。十八界,这都是有为法。这“一切有为法”,就包括这系数的一切法;一切有为法都包括在内。一切有为法像什么似的呢?这说得清结拜白,“如梦境泡影”,像这四种;又,“如露亦如电”,这六种。“应作如是不雅”:这一切有为法,都应该有这六种的想法。
你们诸君,当今告诉我,什么叫梦?我对这个梦,是不太澄莹的。你们作念过梦的东说念主,和莫得作念过梦的东说念主告诉我,什么叫梦?Everybody understands what is dreaming? Talk to me. 什么叫 dreaming(梦)? What is called dreaming?
弟子:……。
上东说念主:嗯?什么叫梦?有莫得东说念主讲啊?
弟子:Maya, mother of Buddha.
上东说念主:Quickly talk to me.他说什么?
弟子:……等于像阿谁佛的母亲,Maya(音)那种化来化去的。
上东说念主:玛雅?嘿,玛雅等于果进,啊!…。
弟子:Dream was you see things that when you were awaken, you realize were not there. You know you didn't actually.
翻译者:作念梦等于所见的东西啊,是醒了以后才知说念阿谁所见的是不存在的。
咱们莫得一个东说念主知说念若何叫梦。咱们要知说念什么叫梦啊,就不梦了!这个梦,咱们东说念主生等于梦;不要说作念梦的时候是梦,有的东说念主哪,昨天晚间,阿谁Lancaster说是啊,前生是若何回事,他想不起来了。咱们在梦里边,作念梦的时候,醒的事情咱们想起来想不起来呀?也一样想不起来。咱们在梦中,在醒着的时候所行所作都想不起来了,咱们前生的事情,是以就想不起来了。为什么呢?咱们前生阿谁事情啊,又走到今生这个梦里边来了。是以走到今生这个梦里边,把前生阿谁梦的事,所作念的梦,若何会想起来呢?!
“梦”,我再给你讲一讲这个梦。有一个东说念主作念个梦。作念个梦啊,也发了财了,也当了官了,哦!以致于将要作念国王了。这时候来一个东说念主,告诉他,说是,你呀,先生!你当今是正在作念梦呢!这一个作念梦发家、当官,将要作念总统、国王这个东说念主不信托!我当今都是实实在在的,又发家又当官,又要作念总统,又要作念国王,你若何说我作念梦呢?这岂有此理!等他这个梦醒了,莫得东说念主告诉他,他我方也知说念了,哦!蓝本我这个发家、当官、作念总统、作念国王,这是在梦中作念的。那么他知说念了;知说念这个,莫得东说念主告诉,他也知说念了。
就好像,咱们东说念主生好像作念梦似的。我当今对你讲,说,这是作念梦呢!嘿!实实在在就在这儿摆着的事情,你若何说是作念梦呢?这确实骗东说念主呢!比及修行成了,这个梦醒了,不需要有东说念主告诉他,他也知说念,哦!蓝本我以前所行所作念,系数的进程;我又作念过某某场地的主座,又作念过某某的国王,又作念过总统,又作念过这个酬酢部长啊,国务卿之类的。哦!蓝本这都是作念梦哪!这个,但是他还想这个梦的回忆。说,这个梦确实一个甜密的梦!然则,再猜测这个梦里边又辞谢易了。咱们比及开悟了,知说念咱们所行所作念都是梦了。为什么当今我告诉你是梦,你还不信托?就因为你这个梦还没觉醒呢!你要觉醒这是梦了,那时候,你就说,对的,这是梦!那么这是个梦。
“幻”,什么叫幻?幻是空虚,就像那幻术师似的。他念一个咒,水里就生出一棵莲花。本来这水里莫得鱼,他念一个咒就有了鱼了。本来这是一盆火,他在这个火里头栽一朵莲花,生出来了。他有这种神通妙用。其实,这都叫幻术,幻妄演叨的。你看着,是好像有,那么你往真了研究,莫得了。这等于,在这个小孩子,阿谁愚痴的东说念主一看,哦!这有一条鱼--他不知说念这个鱼是假的。这火里有一棵莲花--他不知说念这个莲花,亦然虚妄的,是一种幻术变成的。阿谁大东说念主,一看,哦!这是耍戏法呢。耍戏法等于耍魔术的,魔术啊,蓝本这不是真的。是以大东说念主才能知说念,小孩子就不知说念。
佛法,你这个明白的知说念这一切都是空虚的,这个世界亦然空虚的,亦然这个人缘和合而成的;那么不解白佛法的,就等于小孩子一样,就等于那些个愚痴东说念主一样。不解白佛法的东说念主,的确是愚痴,的确是小孩子。我这不是轻看东说念主。那么他就认为这都是实在的--发家亦然真的,哦!当官亦然真的。其实,都是一个,发家亦然这个东说念主,受穷亦然这个东说念主,莫得什么分辨的。你要是明白一切都是空虚演叨的,就不会被它所迷,不会执着这个空虚演叨的意境了。
如泡,阿谁“泡”,亦然虚而演叨的。如影,这个“影”,是随着东说念主而有的这个影。有形,然后有影;这个形是实体,这个影是个虚的。那么再往深了一层讲,就连这个形也都是虚的,并不是个实有的。你不信?那你不信,你就执着你这个形,你就保持你这个形,看它死不死?
“如露亦如电”:就好像阿谁露珠似的。露珠,一早起,你看着是有露珠,太阳一出来,一照就莫得了。“电”:电光石火亦然不常的。“应作如是不雅”:应该像这相貌来观念。你要能这样的观念,哦!天际地阔。你那心量,有天那么大,有虚空那么平时,龙飞凤舞,无挂无碍;无挂碍就无有恐怖。你为什么怕?怕的是什么?我若何不怕?我生来我就什么都不怕。我告诉你,不管是死东说念主,是活东说念主,是妖精,是什么鬼魅,什么我都不怕的。以致于老虎、狮子,你放这一个老虎,我敢把它毛给拔下来。你试一试!为什么呢?我就因为无挂碍,我无所挂碍,若何样都可以。是以我昨年就对你们讲,我是 Everything OK。为什么能这相貌?等于一切都是像如露如电,如梦如幻泡影了嘛!那么你还挂碍什么?无挂碍,是以就无有恐怖。
今天果宁对我讲,说是寰球又想请法,请讲这个《心经》。这是《心经》;讲《心经》最佳了。是以我不等你们请,我就管待了,说:“好,我一定给你们讲。”那么这个讲《心经》。《心经》上就说,无挂碍,什么也不挂,什么也不碍,是以就无有恐怖了;无有恐怖才能远隔巅倒呢!远隔倒置,也就远隔遐想了。是以我说,我不怕老虎。不是说,我表面上讲不怕老虎。你就老虎,你不信?你要有办法,你拿一只老虎来,我就可以和这个老虎在整个来打坐!参禅!
“佛说是经已”,释迦牟尼佛说已矣这一部般若真空的《金刚经》之后。“长老须菩提”:这个,有十种德行这个长老,须菩提。“及诸比丘”:和这一切的比丘。“比丘尼”:和这个披缁的比丘尼。“优婆塞”:近事男。“优婆夷”:近事女。“一切世间”:就世间。“天”:天上的天东说念主,和东说念主间的东说念主。“阿修罗”:等于,阿谁有天福莫得天权的,又是莫得酒喝的阿谁阿修罗王。“闻佛所说”,听见佛所说的这个般若真空的妙理,“王人大欢畅”:哦!就都欢喜起来了。“信受奉行”,欢畅呀,就好像如得宝珠一样,都得了至宝了,都得这个般若的法宝了。寰球都欢喜起来了。都欢喜起来,信托把一切的这个 desire(欲)就都丢了,就都扔到一边去了。
我但愿咱们听完《金刚经》的东说念主,也把系数的这个倒置的想想,都撇到涣然冰释云外去,都扔得它远远的。把你厚味的那种的心,也丢得远远的去;好睡眠的那种的心,也丢到远远的场地去;好名的那种心,也丢到远远的场地去;好财富的这种心,也丢到远远的场地去;好一切的形形色色这种的理想的心,都把它丢到远远的场地去;能把这个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都丢到远远的场地去,地狱那五条根就断了;地狱五条根断了,那么将来你到什么场地去?不到地狱去了嘛!不到地狱去,那说,哦!那我到什么场地去呀?我莫得场地去了!你不要怕!到佛国阿谁场地去,到常寂光净土的场地去。是以“信受奉行”,寰球都生出一种信心,顶戴奉持这个般若的妙法。
那么这一部《金刚经》,一经讲已矣。咱们系数听《金刚经》的东说念主,都要把你们的躯壳变得像金刚那么坚固,把你们的志愿和心也都像金刚那么横蛮;你阿谁聪惠,和金刚那么光明,一定要接纳这个般若的妙理。你身膂力行去,才能般若波罗蜜多呢!才能到此岸;你若不去行去,那还是要过期的。咱们东说念主东说念主不要过期,要英勇上前,都是向赶赴精进精进,精精进。谁也不要过期,各东说念主都不甘人后,我一定要先成佛。要发这个愿,成佛不要落东说念主后。说:“那师傅!您若何发愿说是您的门徒不成佛,你不成佛呢?”你不要学我这样个莫得长进的东说念主。我是呀,把我方一经忘了,用劲帮东说念主家去拓荒,来种田;我我方的田,我不管它。是以,你不要替我挂牵,或者我跑到你更前头去也不一定。